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7篇 |
免费 | 52篇 |
国内免费 | 5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8篇 |
大气科学 | 31篇 |
地球物理 | 48篇 |
地质学 | 129篇 |
海洋学 | 44篇 |
天文学 | 5篇 |
综合类 | 38篇 |
自然地理 | 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8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7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西安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及其环境负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西安地区多年地下水位动态资料,分析区域潜水及城郊自备井集中开采区承压水水位持续下降状况,阐述了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对水环境、农业环境及城市地质环境所产生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32.
本文分析气象因素变化及人类活动对伊塞克湖的影响,认为近百年来湖水位出现趋势性下降主要是人类活动和湖泊形态特征所致。 相似文献
33.
卫星记录以来,南极海冰范围发生5次快速下降事件,研究这5次事件的时空特征,对进一步认识海冰快速下降事件的物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海冰范围和海冰密集度的卫星数据,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总结5次南极海冰快速下降事件的特征,再结合大气和海洋各项环境因素的再分析数据,探讨海冰快速下降的影响因素及其驱动过程。结果显示:南极海冰快速下降的空间分布存在季节性差异, 2021年8~12月以及2016年8~12月的春季南极海冰快速下降由别林斯高晋海、威德尔海、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区域的海冰减少所主导; 2010年12月至2011年4月以及1985年12月至1986年4月的夏季南极海冰快速下降由威德尔海、罗斯海沿岸和西太平洋区域的海冰减少所主导;2008年4~8月的冬季南极海冰快速下降则由别林斯高晋海和西太平洋的部分区域的海冰减少所主导。探究影响海冰的环境因素发现,海表面温度和海表面净热通量对海冰减少的热力效应影响具有区域性差异。此外,南极海冰快速下降受阿蒙森低压的影响,相应的海表面风异常既通过经向热输运的热力效应导致海冰减少,也通过风的动力效应驱动海冰漂移使得海冰密集度降低。 相似文献
34.
最新的气候模拟表明,减少大气中CO2浓度可以使地球在短期内呈现出湿润的气候。来自卡耐基全球生态研究所(Carnegie Global Ecology)的科学家对大气中CO2浓度下降时气候变得更加湿润的原因提供了一种新颖的解释。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3月24日出版的《地 相似文献
35.
应用戊二醛、锇酸固定,环氧树脂包埋,醋酸双氧铀-柠檬酸铅制作切片,以透射电镜观察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壳孢子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壳孢子外包被一层薄的细胞壁,中央为一个由同心片层结构的类囊体膜构成的轴生星状色素体,色素体中有一个无淀粉鞘包被的蛋白核,类囊体膜上附有嗜锇性的质体小球.壳孢子细胞核位于色素体的一侧,呈不规则的长圆形,核仁偏于核的一侧.在胞质中分布有线粒体、红藻淀粉、液泡等细胞器.与放散前的成熟壳孢子囊枝细胞超微结构比较,成熟壳孢子超微结构的变化主要有细胞壁变薄,色素体结构松散甚至退化,蛋白核分裂,液泡数量增多而红藻淀粉数量减少等,这些变化反映了成熟壳孢子基本细胞特征,同时反映了在壳孢子生长发育过程中温度下降、光照时间缩短和光照强度减弱等环境因素的变化. 相似文献
36.
栾川县近40年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00年栾川站气象资料,分析了栾川县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0年来栾川气温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和平均湿度呈下降趋势,光照呈增加趋势;降水的年变化趋势与气温年变化之间,有气温偏低时期降水偏多、气温偏高时期降水偏少的反相位关系。 相似文献
37.
浅析开采条件下地下热水资源的演变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地下热水的分布可以分为埋藏型(或盆地型)和出露型(或温泉型。埋藏型分布于沉积盆地深处,热储层规模大,有较大的储存资源,但补给资源极为有限或缺乏,开采地下热水主要是消耗储存资源,可导致热水系统水位持续下降。出露型多见于山区,地下热水以温泉的方式出露地表,其储存资源和补给资源均有限,在温泉附近开采热水可导致温泉流量减小直至干涸。热水系统水位、水温也会持续下降。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在温泉附近打成的自流孔可使地下热水资源量有所增加。温泉的自封闭作用可使其流量减少。 相似文献
38.
39.
40.
介绍了山东省冠县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由于过量开采浅层地下水而引发的水位下降及水质恶化等问题,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