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16篇 |
免费 | 207篇 |
国内免费 | 16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61篇 |
大气科学 | 139篇 |
地球物理 | 134篇 |
地质学 | 462篇 |
海洋学 | 190篇 |
天文学 | 58篇 |
综合类 | 136篇 |
自然地理 | 10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126篇 |
2022年 | 163篇 |
2021年 | 192篇 |
2020年 | 109篇 |
2019年 | 128篇 |
2018年 | 72篇 |
2017年 | 92篇 |
2016年 | 100篇 |
2015年 | 92篇 |
2014年 | 146篇 |
2013年 | 73篇 |
2012年 | 89篇 |
2011年 | 85篇 |
2010年 | 71篇 |
2009年 | 78篇 |
2008年 | 93篇 |
2007年 | 53篇 |
2006年 | 50篇 |
2005年 | 38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44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6篇 |
192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卫星轨道及姿态误差是影响图像地理定位精度的关键因素,以风云三号D星(Fengyun-3D,FY-3D)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medium resolution spectral imager,MERSI)为例分析了轨道及姿态实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FY-3D轨道及姿态均存在多种因素导致的误差,为确定该误差来源,利用卫星搭载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掩星探测仪高精度星历对星上姿态数据全链条计算进行分析,确定姿态误差来源于星上算法存在误差,提出订正优化方案并分析其可行性,进而利用订正后的姿态及轨道数据进行图像地理定位。实测结果表明,MERSI的1 km图像地理定位精度在沿轨和跨轨方向均提升了约20%,达到亚像元级,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标校姿轨误差以提高定位精度的方法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52.
53.
54.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不同时期雪层剖面及成冰带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对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和21世纪初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以下简称1号冰川)雪层剖面特征、成冰带的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1号冰川雪层剖面厚度明显减薄,结构变得简单,各层界限变得模糊.成冰带类型及其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60年代存在于冷气候条件下的冷渗浸带,80年代被渗浸带所替代.21世纪初,1号冰川成冰带变化更为显著,尤其是东支,顶部已具有消融带特征.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源区气候变暖是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5.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大气气溶胶的微观形貌及元素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研究冰川区大气气溶胶单颗粒物的物理化学特征,使用带能谱的扫描电镜(SEM-EDX)对2007年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东支积累区海拔4 130m(86°49′E,43°06′N)处采集的38个气溶胶样品中的38 861个单颗粒物进行了微观形貌和元素组成的分析.结果表明: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区大气气溶胶主要以粒径在0.6~2.5μm之间的不规则的非圆形矿物颗粒为主,其中以富含Si、Ca的粘土矿物颗粒为主,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含S颗粒物及烟尘飞灰等含量较少.这与其它沙尘源区的气溶胶特征相似,其中含Ca颗粒多于其它沙尘源区,主要受西风带的影响.气团轨迹显示,来自于西面中亚地区的高空气流影响了1号冰川区的大气环境,表明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区的气溶胶主要代表了中亚沙尘源区对流层中上部大气的本底状况. 相似文献
56.
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图件的手工制作方法工作量非常大,错误难以避免,所以实现自动化标注是必要的。由于面状要素情况复杂,已有算法效果不理想,作者提出了基于最大空间的空间挤压算法。经实践生产检验,该算法对土地利用图件的编号与符号自动标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7.
59.
60.
内蒙古鲁蒙能源鹰骏三号矿井赋煤地层为侏罗系,煤层围岩为陆相沉积,胶结较差,其稳定性影响着煤矿的安全绿色开采。采用岩体质量系数法、岩体质量指标法等方法,对2煤、2下煤、5煤、8煤及15煤的围岩岩体质量和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煤、5煤、8煤和15煤顶板均为不稳定顶板,煤层掘进回采时要采取软弱岩层支护措施,防止顶板冒落事故的发生。煤层底板岩石抗压强度大多小于10MPa,水稳性差,为软弱破碎底板,在掘进回采时要密切注意煤层底板稳定性变化情况,防止底鼓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