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48篇 |
免费 | 1557篇 |
国内免费 | 163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19篇 |
大气科学 | 941篇 |
地球物理 | 2066篇 |
地质学 | 4177篇 |
海洋学 | 2392篇 |
天文学 | 10篇 |
综合类 | 505篇 |
自然地理 | 35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1篇 |
2023年 | 226篇 |
2022年 | 493篇 |
2021年 | 509篇 |
2020年 | 470篇 |
2019年 | 489篇 |
2018年 | 433篇 |
2017年 | 485篇 |
2016年 | 478篇 |
2015年 | 511篇 |
2014年 | 649篇 |
2013年 | 730篇 |
2012年 | 635篇 |
2011年 | 681篇 |
2010年 | 587篇 |
2009年 | 644篇 |
2008年 | 696篇 |
2007年 | 714篇 |
2006年 | 664篇 |
2005年 | 521篇 |
2004年 | 495篇 |
2003年 | 458篇 |
2002年 | 317篇 |
2001年 | 264篇 |
2000年 | 273篇 |
1999年 | 225篇 |
1998年 | 159篇 |
1997年 | 146篇 |
1996年 | 151篇 |
1995年 | 125篇 |
1994年 | 128篇 |
1993年 | 90篇 |
1992年 | 83篇 |
1991年 | 68篇 |
1990年 | 51篇 |
1989年 | 36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12篇 |
1979年 | 3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黄河内蒙古段上覆水、悬浮物和底泥重金属特征及生态风险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2,他引:12
系统地采集黄河内蒙古段上覆水、悬浮物和底泥样品,分析其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研究了黄河干流内蒙古段的上覆水、悬浮物和底泥的重金属沿程分布特征、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分析结果显示:除了As元素,悬浮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总体上高于底泥中的含量。地质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悬浮物和底泥属于无污染—中度污染,悬浮物总体上比底泥污染严重;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底泥和悬浮物中重金属的生态危害总体上属轻微状态;因此,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地质累积指数评价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2.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pecific activities of some natural radionuclides (238U, 226Ra, 232Th, 40K) measured in sediment taken from river bottom was studied. The sediment was taken from the Serbian part of the Danube River.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some of the isotopes is observed, so that their specific activity ratios are spread over a lower range than specific activities themselves. This suggests that evaluation of specific activity ratios of some natural radionuclides could be a more sensitive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increased levels of some of them than the straightforward analysis of specific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63.
辽金时期西辽河流域农业开发与人口容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辽金时期西辽河流域农业核心区屡次转移 ,与人口数额、资源禀赋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环境压力相关。由于西辽河流域南北地区资源环境的差异 ,两地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是不同的。本文指出 ,虽然辽中期以西拉木伦河流域为核心的上京地区与以老哈河流域为核心的辽中京地区人口数额相近 ,但辽上京地区人口接近或达到这一地区人口容量的临界值 ,环境已不能满足全部人口的生存需求 ,最终以人口迁出形式求得人口与资源的暂时平衡 ;而辽中京地区 ,由于资源环境较优 ,整体上人口与资源禀赋保持平衡 ,仅局部地区存在资源不能持续满足人们生存需求的现象 ,在此背景下人们以二次移民形式完成新一阶段生存环境的选择。 相似文献
64.
大河流域的水系统是支撑社会-生态系统的基础,理解水系统的结构变化是深入揭示区域系统演化的关键。基于自然-社会水系统视角,从黄河全流域和二级水资源分区尺度,利用1998—2018年降水、蒸发、径流、社会经济耗水等水系统变量,通过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水系统要素的变化趋势及结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全流域尺度,降水、蒸发分别以4.25 mm·a-1、4.09 mm·a-1的速率上升,但蒸发在空间上的变化更显著;径流量呈现先减少再上升后急剧下降的趋势,且与降水量显著正相关。社会系统耗水量呈现增速减缓的特征,农业灌溉占耗水结构的比例以0.50%的速率逐年下降;城镇公共、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耗水比例分别以0.07%、0.29%、0.11%的速率上升。在二级水资源分区尺度,各水系统分异特征明显,兰州至头道拐段及花园口以下区域水系统所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已经出现了超载。各水系统要素间具有不同程度的协同演变趋势,在湿润区域,蒸发相较于降水具有明显的滞后现象,但在干旱区域两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黄河流域水系统要素在时空上均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未来人口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可能会使区域的水资源压力加剧。 相似文献
65.
1961-2005年水利水保措施对潮河流域年径流量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aking the Chaohe River Basin above the Miyun Reservoir in North China as a study area,the characteristics and variation trends of annual runoff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during 1961-2005 were analyzed applying Mann-Kendall test method on the basis of the hydrologic data of the major hydrological station(Xiahui Station) located at the outlet of the drainage basin and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of 17 rainfall stations.Human activities including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construction and water diversion as well as implementatio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rom 1961 to 2005 were carefully studied using time series contrasting method.The referenced period(1961-1980) that influenced slightly by human activities and the compared period(1981-2005) that influenced significantly by water conservancy and soil conservation measures were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the runoff variation process analysis and abrupt change points detection during 1961-2005 applying double accumulative curve method,mean shift t-test method and Mann-Kendall mutation test technique.Based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rainfall-runoff empirical statistical model,impacts and the runoff-reducing effects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soil conservation measures on runoff reduction were evaluated quantitatively.The major results could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1)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the drainage basin tends to decrease while the runoff has declined markedly since the 1960s,the average annual runoff from 1991 to 2000 was only 90.9% in proportion to that from 1961 to 1970.(2) The annual runoff variations in the drainage basin a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human activities.(3) During 1981-1990,1991-2000,2001-2005 and 1981-2005,the average annual runoff reduction amounts were 1.15×108,0.28×108,1.10×108 and 0.79×108 m3 respectively and the average annual runoff-reducing effects were 31.99%,7.13%,40.71% and 23.79% accordingly.Runoff-reducing effects by water conservancy and soil conservation measures are more prominent in the low water period. 相似文献
66.
为了加强珠三坳陷珠江组的油气勘探理论,笔者从层序格架、岩芯特征、有孔虫分布、岩石类型及岩性组合等方面,分析珠三坳陷及周缘珠江组三个层序的沉积特征及沉积演化规律:从S50--S60~S40--S41层序,岩芯特征呈现规律性变化,砂岩粒度减小、分选性增强,水动力条件从强-较强-弱转变;有孔虫丰度变化从零星中低值--连续中高值--连续中值,水深从浅-深-较深,神狐隆起从局部出露到完全沉没。古珠江三角洲及海南隆起—粤桂隆起物源三角洲是S50-S60及S41-S50层序的重点沉积体系。从S50-S60~S40-S41层序,古珠江三角洲规模从"大--中--小"依次演变,海南隆起—粤桂隆起物源三角洲呈"大-大-小/无"变化,浅海迅速扩张,仅半深海分布较稳定。 相似文献
67.
南海北部陆坡古地貌特征与13.8Ma以来珠江深水扇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综合利用层序地层学和地球物理方法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13.8 M a以来沉积古地貌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分布及其独特的沉积特征和层序充填演化规律的分析,得出在13.8 M a以来层序发育过程中,凹陷位于宽阔陆架向海盆变迁的陆坡区,北部发育两种类型的峡谷水道,向南海盆方向逐渐变得宽缓;盆地的古地貌背景、物源和气候变化为其主控因素的结论。同时,13.8 M a以来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的沉积具有明显的继承性特点,现今的海底峡谷发育特点基本反映了整体的沉积背景。结果表明,白云凹陷13.8 M a以来的深水沉积受海平面相对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弱,主要受古地貌背景及其变迁的控制,沉积具有继承性,与现今的沉积面貌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68.
黄河河口演变(Ⅰ) --(一)河口水文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20世纪后半个世纪的完整实测资料,研究了河口径流量与输沙量的变化,自50年代至90年代呈明显递减。对黄河口的水文特征:水情、沙情、断流、离子流量、滨海潮汐、潮流、余流、温、盐度分布、风暴潮、拦门沙与盐水楔等作出定性和定量的论述。对断流的危害、成因及缓解对策作出分析。河口淤积、延伸、改道对黄河下游的影响也作出时空上的定量分析。对1855年以来近代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化,作出了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69.
70.
塔里木河流域绿洲城镇发展与水土资源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Global Moran'sⅠ指数和Getis-Ord Gi*指数并构建协调发展度模型对塔里木河流域绿洲城镇1995、2000、2005和2008年4个时间点的城镇化水平、土地资源效益和水资源效益的集聚扩散状态及其冷热点空间格局演化与空间联动效应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受塔河流域绿洲分布、气候条件及城镇发展基础等多种因素影响,城镇化和水土资源效益空间格局表现出不尽相同的状态.①塔河流域城镇化与水土资源效益的集聚扩散状态不一致,城镇发展与自然条件相互作用的时间和力度不同决定了三者空间差异的必然性.②受城镇化所处阶段、城镇职能与主导产业的影响,各县市水土资源开发的时序不同,城镇化和水土资源效益各自的热点演化格局明显不同,区域联动效应差异显著.③城镇化与水土资源效益冷热点区域的数量结构迥异.城镇不平衡发展仍然是主导趋势,土地资源效益滞后于城镇发展,水资源效益敏感性较强.④塔河流域范围广,自然条件复杂,各二级流域城镇化与水土资源效益的差异性显著.⑤城镇化与水土资源效益协调发展度的类型主要为发展水平低和较低两种,协调发展度的空间格局相比其冷热点区域的空间格局更具稳定性,三者差异显著是协调发展度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