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69篇
  免费   1999篇
  国内免费   2016篇
测绘学   372篇
大气科学   2406篇
地球物理   3452篇
地质学   1983篇
海洋学   1879篇
天文学   429篇
综合类   513篇
自然地理   850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247篇
  2021年   329篇
  2020年   322篇
  2019年   488篇
  2018年   362篇
  2017年   371篇
  2016年   376篇
  2015年   435篇
  2014年   492篇
  2013年   513篇
  2012年   506篇
  2011年   557篇
  2010年   455篇
  2009年   577篇
  2008年   490篇
  2007年   633篇
  2006年   566篇
  2005年   460篇
  2004年   447篇
  2003年   394篇
  2002年   342篇
  2001年   258篇
  2000年   271篇
  1999年   246篇
  1998年   223篇
  1997年   207篇
  1996年   213篇
  1995年   164篇
  1994年   150篇
  1993年   158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98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6篇
  195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了明确土壤性质对坡面侵蚀方式作用机制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室内模拟降雨试验,选取黄土高原典型暴雨强度,在不同坡度条件下,对两种黄土的坡面侵蚀方式、形态特征、产流产沙过程及其相应径流流速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绥德土径流量明显高于安塞土,10º、15º和20º时前者的平均径流量分别比后者高出51.1%、55.5%和63.0%,且前者更易形成细沟,使得其平均含沙量和平均产沙率分别是后者的1.14~3.59倍和2.50~8.48倍。在片蚀阶段,与绥德土相比,安塞土的含沙量较高,后者的平均含沙量是前者的1.24~1.73倍,但两种土壤的含沙量和产沙规律相同,均表现为先快速增加到最大值,然后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状态,该现象证明片蚀的初期阶段主要受控于径流输沙能力,后期受径流的剥蚀能力控制。在细沟侵蚀阶段,绥德土细沟发育以沟头溯源侵蚀为主,崩塌作用频繁,该侵蚀形式不仅控制着细沟形态的总体特征,也导致含沙量和产沙率均急剧增加,该阶段平均含沙量是相应片蚀阶段的3.25~4.34倍。细沟沟口下方坡面存在明显的泥沙沉积带,表明细沟集中水流的搬运能力远高于坡面漫流,细沟侵蚀主要受径流输沙能力控制。两种土壤的径流流速均表现为坡面下部高于坡面上部,径流稳定后高于径流稳定前,总体来看,绥德土和安塞土上坡和径流稳定后的平均流速分别是下坡和径流稳定前的1.4倍、1.25倍和1.75倍、1.29倍,此外细沟侵蚀或侵蚀强度与微地貌形态之间的互馈作用对径流流速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92.
姚允龙  王欣  谭霄鹏  单元琪 《地理科学》2022,42(9):1638-1645
通过植物光学特性测量叶片性状是一种非破坏性的、长期的湿地动态监测方法。选择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多种典型湿地植物为研究对象,探究植物性状与叶片光谱之间的联系。研究表明:叶片氮含量与光谱的模型构建效果最好,模型R2为0.61,均方根误差(RMSE)为2.3862;叶片含水量、叶片磷、可溶性糖、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之和的模型一般,R2在0.38~0.55范围内,RMSE在0.0004~10.7019范围内;淀粉含量拟合效果较差, R2为0.29,RMSE为0.0106。光谱预测重要性的结果表明,可见光与近红外边缘范围内的光谱信息对于叶片含水量、叶片氮含量、叶片磷含量、单位叶面积质量、纤维素和木质素之和、可溶性糖和淀粉的预测具有最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93.
徐丽娜  申彦波  冯震  叶虎 《干旱区地理》2022,45(4):1114-1124
以内蒙古中部某风电场为实验风电场,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方法、相似误差订正(Analogue correction of errors,ACE)方法以及概率密度匹配方法(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matching method,PDF)分别对风电场风速预报进行订正及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3种方法在各季均对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WRF)风速预报具有不同程度的订正效果,RF方法可以有效改善WRF误差较大的问题,但兼具误差过分放大情况,ACE方法和PDF虽然对较大误差的改善能力不及RF方法,但是能够较好地控制误差过分放大问题。此外,3种方法针对小于5 m·s-1的小风速段,订正效果不理想,随着风速的增加,订正能力逐渐增强。参照预报模型各自的优势,尝试开展多种预报模型的分风速等级集成应用,可以对不同风速等级下的WRF预报起到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风沙流的风程效应研究是定量获取风沙流沿程变化的核心和难点,风程效应是指输沙率随沙床表面或地块长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大,而后趋于稳定的变化特征,饱和输沙率(fmax)和饱和路径长度(Lsat)是风程效应的重要参数。采用自动连续称重式集沙仪,以河北坝上地区康保县境内典型旱作农田为研究对象,观测了2017、2018年和2021年内4次典型风蚀事件,分析近地表5 cm高度风沙流的风程效应在5 min时间尺度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近地表输沙通量随风程距离的增大而增大。(2) 4次风蚀事件中Lsat的变化范围在11~280 m之间,并存在明显差异,其变化与风速无关。(3) 近地表风沙流的fmax与风速(U)呈幂函数关系。(4) 风程效应的变化特征与地表可蚀性因子、地表微地貌变化有着紧密联系,未来应对不同的土壤类型和质地农田的风程效应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95.
以毛乌素沙地3种沙丘(新月形沙丘、抛物线形沙丘和反向沙丘)为研究对象,对其形态、表沙粒度特征和区域风况进行了量化分析,探讨了沙丘表沙物理运动过程及其形态对外界条件(风况和地表植被)变化的反馈,揭示了沙丘表沙粒度特征对不同沙丘形态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新月形沙丘表沙平均粒径由迎风坡底部向顶部逐渐变小,分选呈现逐渐变好趋势, 但粒径较小和分选较差的表沙样出现在沙丘迎风坡中部。随着地表植被覆盖度的增加,新月形沙丘逐渐向抛物线形沙丘转变,近地表输沙能力和沙丘上风向沙源的供应同样受到限制,致使抛物线形沙丘由迎风坡底部向顶部呈现表沙平均粒径变大,而分选逐渐变好的趋势。毛乌素沙地内季节性风况(春季盛行强劲西北风,夏季盛行较弱东南风)的变化不仅促进了反向沙丘的发育,并且重组了西北盛行风影响下的表沙粒度特征。在夏季反向风风蚀的作用下,沙丘落沙坡顶部出现反向堆积和脊线反向移动的现象,同时其顶部呈现平均粒径由小变大、分选逐渐变好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6.
利用北京延庆站和海淀站风廓线产品、微波辐射计产品、北京市雷达产品(南郊和车道沟)、北京市58个称重雨量站观测资料、FY-2E卫星云图、常规气象资料综合分析2012年11月3到4日北京暴雪天气过程。分析表明:降水相态(雨、雪)由华北气旋的锋面性质和锋面位置决定;过程雨雪量由气旋的强度、持续时间和水汽通道维持时间决定;风廓线和微波辐射计产品资料在雨雪开始时间、雨雪相态转换方面有明显的指示性作用。  相似文献   
997.
A radial anisotropy in the flux of cosmic rays in heliosphere was theoretically predicted by Parker and other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diffusion–convection mechanism. The solar wind is responsible for sweeping out the galactic cosmic rays, creating a radial density gradient within the heliosphere. This gradient coupled with the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 induces a flow of charged particles perpendicular to the ecliptic plane which was measured and correctly explained by Swinson, and is hereafter referred as ‘Swinson flow’. The large area GRAPES-3 tracking muon telescope offers a powerful probe to measure the Swinson flow and the underlying radial density gradient of the galactic cosmic rays at a relatively high rigidity of ∼100 GV. The GRAPES-3 data collected over a period of six years (2000–2005) were analyzed and the amplitude of the Swinson flow was estimated to be (0.0644 ± 0.0008)% of cosmic ray flux which was an ∼80σ effect. The phase of the maximum flow was at a sidereal time of (17.70 ± 0.05) h which was 18 min earlier than the expected value of 18 h. This small 18 min phase difference had a significance of ∼6σ indicating the inherent precision of the GRAPES-3 measurement. The radial density gradient of the galactic cosmic rays at a median rigidity of 77 GV was found to be 0.65% AU−1.  相似文献   
998.
利用GPS流动观测站200 km范围内站点的连续观测时间序列提高GPS流动观测的定位精度,探讨GPS流动观测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1)流动观测站点速度测量值与连续观测结果差值标准差在改正后平均减小37.97%;2)TAIN、CASH两个站点的同址观测实测值改正后偏离值平均减小38.9%。  相似文献   
999.
????????й?????????????????????????????????????????????????????????????????????????μ??й?????α? ?????GPS???????????????????????????????:??????????????????10???????й????????????????????????10??GPS?????????????????????;?????????????????????:??????????????????????????,??????????????????????????????????????,??????????????????????黡???????????????????????????,?????????????????????????????????????????????:1)?й?????????????????????????????????????????????????????????????????????????????;2)?Щ????????????????????????????????????й??????????????????  相似文献   
1000.
??1999~2001??2001~2004????????????????嶫???GPS?????????вο?????任??????????????????????????????????????????????????????????????????????????????????????????????????????????????α??λ?????????????????????????任?ο???????????????????????????????????????????????????????????????????????????????????????????????????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