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98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202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106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431.
黑龙江连环湖近现代沉积速率及粒度反映的气候干湿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连环湖沉积物柱芯YCHB样品的放射性核素137 CS和210pb测验结果进行研究,表明该柱芯137Cs自1954年初次沉降以来存在1963年、1975年和1986年3个比较突出的蓄积峰,获得连环湖沉积物记录的137Cs相应时标年份到采样年份(2010年)的平均沉积速率分别是0.170 g/cm2.a-1、0.072 g/cm2.a-1、0.054 g/cm2.a-1及0.051 g/cm2.a-1.借助210 PbCRS计年模式,发现连环湖过去176年间的沉积速率是波动的,先升高后降低是其总体趋势,这种波动的沉积环境可能与人类在连环湖地区相应历史时期的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探讨了两种计年结果差异产生的可能原因.比较分析了当地年均降雨量与沉积物柱芯YCHB对应时段颗粒的中值粒径之间的关系,发现该地区的降雨量和连环湖沉积物粒度的中值粒径(d(50))在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较少的情况下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即同步波动性良好.在针对湖泊沉积高分辨率、短时间尺度(年际、10 a)的研究中,沉积物粒度的中值粒径是指示湖区降雨量变化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32.
针对大型桥梁桥塔与基站高程差异较大,残余对流层延迟成为影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监测成功率与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该文基于随机过程理论,对桥梁监测GNSS残余对流层湿延迟进行参数估计,有效地提高了桥梁塔顶监测GNSS模糊度固定率。通过采用对流层经验模型改正对流层干延迟,将基准站和塔顶观测站对流层湿延迟组成相对对流层湿延迟,并联合位置参数和模糊度参数建立双差卡尔曼模型,最后利用最小二乘模糊度降低相关平差法(LAMBDA)对双差模糊度进行固定,并估计位置参数与相对对流层延迟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估计相对对流层延迟,有效提高GNSS模糊度固定率。  相似文献   
433.
根据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CMA-STI),以及定义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群发标准,分析了南海—西太平洋地区的低频振荡特征,及其对TC群发活动的影响,研究了TC群发与季风槽的关系。结果表明,孟加拉湾—西太平洋的近赤道地区有两支主要的对流区,分别位于南海—西太平洋地区和孟加拉湾东南部。10~20 d大气准双周振荡(Quasi-Biweekly Oscillation,QBWO)周期是南海—西太平洋地区对流活动的主要周期,大部分年份QBWO占原始序列的方差贡献达20%以上。QBWO的强度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前强度变化较大,80年代之后变化较小。根据定义的TC群发标准,发现1990年6—9月西北太平洋地区共有4次TC群发过程,都发生在低频对流活动的湿位相。分析对流活动干位相—湿位相—干位相的演变,发现TC的群发期集中在湿位相,湿位相期间大气低层为低频气旋性环流,较强的正涡度有利于初始涡旋扰动的形成和发展,为TC群发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场。根据定义的季风槽强度指数,发现季风槽强度与TC群发过程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由于季风槽的活跃使得对流活动处于湿位相期,同时季风槽区提供了有利的正涡度条件,促使TC群发活动产生。  相似文献   
434.
程智  吴必文  朱保林  郭秀云 《气象》2011,37(1):112-115
许多大型能源项目的前期可行性论证工作都必须计算干湿球温度的设计参数,但从2001年开始,按照中国气象局的要求,安徽省各台站陆续将干湿球温度表更换为湿敏电容传感器,至2007年,所有台站的自动观测设备安装完毕.新的自动观测仪器对湿球温度不再进行观测.为了解决缺少资料的问题,设计了一种计算湿球温度的循环迭代算法,并把结果数据与查表计算的结果相比较,误差小于0.1℃的占92.52%,小于0.2℃的占99.49%,结果可靠,与传统查表方法相比,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适合作为补充历史湿球温度序列的方法,满足了气候应用服务的需要,可以在电站设计标准计算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也可以作为地面历史资料审核程序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435.
西北地区干、湿夏季的前期环流和水汽差异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西北地区夏季 (6、7、8月) 共19个站降水量观测资料以及NCEP/ NCAR 1958~1997年再分析全球月平均网格点前期 (春季) 资料, 选取西北地区周边范围内夏季干、湿年的前期春季各个物理量场进行相关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前期春季影响西北地区夏季干、湿的相关区域环流特征和水汽特征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36.
蔡子颖  韩素芹  张长春  姚青  黄鹤 《气象》2011,37(6):701-706
利用天津市边界层观测站2008年5-9月、2009年5-7月温度、湿度、风速、湿球黑球温度(WBGT)和太阳辐射资料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干球温度、相对湿度、太阳辐射、风速与湿球黑球温度具有一定的线性相关度。结合Rayman模型计算平均辐射温度,建立了以云、大气温度、相对湿度、风作为预报因子的湿球黑球温度统计方程。利...  相似文献   
437.
一次连续暴雨的非地转湿Q矢量分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运成 《气象科技》2011,39(6):796-802
利用实测暴雨资料,运用改进的非地转湿Q矢量对青藏高原东侧2005年7月18日至19日的一次连续暴雨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结果表明:700 hPa Q矢量散度场不仅将暴雨区反映出来了,而且散度辐合中心与降水中心对应。进一步把改进的非地转湿Q矢量分解为平行于等位温线和垂直于等位温线两部分,分析表明:准地转的大尺度系统与非地转非绝热的中小尺度系统在不同高度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二者相叠加,形成暴雨。在第一阶段的暴雨中,大尺度的上升运动强迫作用在700 hPa占主要作用,而中小尺度系统在较低层次和中层起主要作用,促使强对流的发展和深对流的形成,对暴雨落区的反映也更准确。在第二阶段的暴雨中,垂直上升运动以中尺度非绝热强迫为主,随着对流不稳定能量的大量释放,中小尺度系统作用快速减弱,降水趋于减弱。  相似文献   
438.
微波高度计测高的大气订正新算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获得较为精确的微波高度计测量,必须进行大气订正。本文选用雅浦、关岛、广州和上海四站的探空资料,精确地计算了分别由干空气和水汽造成的订正值。在此基础上我们使用回归方法建立了干空气和水汽订正的新算式。将我们的新算式与他人的算式比较分析表明,我们的水汽订正算式是普适的;干空气订正项需考虑地理气候因素;本工作的定量结果比已发表的其他工作结果具有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439.
The interaction of formaldehyde with SO2 dissolved in the aqueous phase of clouds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hydroxymethane sulfonate. The impact of this process upon the gas-liquid equilibrium distribution of SO2 in rain clouds and the ensuing wet SO2 precipitation rate is explored. Model vertical SO2 distributions are derived from observational data for three atmospheric regions: continental polluted, continental remote, and marine. The wet deposition rate for SO2 in the polluted atmosphere increases by about a factor of two in the presence of formaldehyde compared with its absence. The effect is much stronger in the remote atmosphere leading to a potentially significant enhancement of wet SO2 deposition. In the marine atmosphere, wet deposition of SO2 may contribute as much as 35% to the total removal rate for SO2 by all processes including dry deposition and chemical conversion to sulfate.  相似文献   
440.
Total sulfur deposition was determined above a Norway spruce forest, in Hungary. Two methods were applied, on one hand dry + wet deposition measurements and on the other, throughfall and stemflow deposition estimations have been carried out. Results show: total depositions are 3.3 and 3.2 g S m–2 yr–1 determined by dry + wet and throughfall deposition methods, respectively. The share of the dry deposition in the total S-load is 73%. The agreement between the results of the two different methods is good and suggests the needlessness of complicated dry + wet flux measurements, i.e. the total and dry deposition of sulfur compounds to forests can be determined by simple throughfall and wet deposition measure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