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0篇
  免费   598篇
  国内免费   1255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507篇
地球物理   392篇
地质学   2358篇
海洋学   79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24篇
自然地理   59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255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傅征祥  刘杰  王晓青  郝平  吕梅梅 《地学前缘》2003,10(Z1):112-117
中国大陆西部及邻区是全球 8级大地震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自 180 0年以来该区板内 8级大地震共发生了 16次 ,2 0 0 1年昆仑山口西 8.1级大地震 (36 .1°N ,90 .9°E)是在 195 7年蒙古 8.3级大地震之后 4 4a发生的。研究表明该区 8级大地震的活动过程可能存在相对平静 (1812— 190 2年 )和相对活跃 (190 3— 195 7年 )交替的幕式或轮回过程的性质。 195 7年蒙古地震之后可能是一次新的轮回开始 ,2 0 0 1年昆仑山口西地震是新轮回的第二次地震 ,按照轮回过程中事件发生频度是时间的指数函数关系的假定 ,该区下一次 8级大地震可能约在 2 0 2 6年发生。如果假定该过程相当接近泊松过程。那么 ,在 2 0 0 5 ,2 0 10年和 2 0 15年前至少发生一次 8级大地震的泊松概率 ,分别是 0 .2 9,0 .5 3和 0 .70。  相似文献   
102.
Tariq A. Khan   《Limnologica》2003,33(4):327-339
Major biological parameters of four permanent (Lake Colac, Modewarre, Bolac and Tooliorook), shallow and slightly saline lakes in the volcanic plains of western Victoria, Australia recorded bi-monthly between November 1999–September 2001 are described. Chlorophyll a concentration ranged from 3–29 μg l−1 with peaks in autumn. Phytoplankton taxa recorded were diverse, with Chlorophyta and Bacillariophyta being common. Cyanobacterial blooms were recorded mostly in summer. Zooplankton abundance in the lakes ranged from 12–368 individuals per litre. Rotifera dominated Lake Bolac, Copepoda dominated Lake Modewarre and they co-dominated Lake Colac and Tooliorook. Zooplankton interactions with phytoplankton suggest that simple predator-prey relationships cannot fully explain the trends exhibited and that a more complex model was acting to regulate algal biomass. A decline in the abundance of zooplankton in summer in Lake Modewarre was attributed to predation by high number of exotic larval carp at that time of the year. A total of 25 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 taxa were recorded from Lake Colac, 30 from Modewarre, 22 from Bolac and 35 from Tooliorook. Twenty-one of the 45 taxa identified occurred in at least three lakes. Nine of the 12 taxa that occurred in only one lake were from Lake Tooliorook. Simpson's diversity index was low in Lake Bolac when compared to other three lakes. Lake Modewarre had more benthic individuals (3246 Ind m−2) than other three lakes (range 624–1397 Ind m−2). The combined contribution of Ostracoda, Amphipoda and Gastropoda dominated the benthos in all the lakes throughout the study period. Macroinvertebrate taxa richness was higher in the present study lakes than recorded from the lakes in the region. Frequency of sampling and number of sampling sites seemed more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species richness than the size and shallowness of the lakes.  相似文献   
103.
The regional stress field and seismic dynamics along the border zone between Fujian, Guangdong and Jiangxi Provinces are studied based on the seismo-geological data, GPS measurement, and seismic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principal compressional stress of the stress field is oriented in NW-SE direction and the principal extensional stress is in NE-SW direction; (2) the WNW-ward compression and collision of the Philippine Sea Plate to the eastern coast of Taiwan Island are the most direct and most important dynamic source for preparation and occurrence of strong earthquakes in the Taiwan area and along the border zone between Fujian, Guangdong and Jiangxi Provinces.  相似文献   
104.
运用构造控水分析、水化学同位素等方法,对宁南“南北古脊梁”岩溶裂隙水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讨论。本区储水空间以岩溶裂隙为主,岩溶水的空间分布明显受南北向大型断裂构造控制。岩溶地下水以大气降水起源为主,并表现为多元水混合。水质分布呈南优北劣的分带特征,北部水-岩相互作用形式为溶滤-蒸发浓缩型,呈高矿化咸水;南部为溶滤-混合型,呈低矿化淡水。根据水动力场和水化学场特征,划分了3个相对独立的岩溶水子系统。  相似文献   
105.
严邦良 《大气科学》2003,27(3):354-368
建立一个中等复杂程度的海-气耦合模式研究东、西边界反射,纬向平流项-u′(δ)(T+T′)/(δ)x在ENSO循环位相转换中的作用及东、西边界反射与纬向异常流(u′) 符号改变的关系.结果得到:u′超前Nio3区SSTA位相转变的原因是东、西边界反射造成的.Sverdrup 平衡时所产生的地转流(ur)与东、西边界反射所产生的地转流(ur)的方向在大部分时间里是相反的,同时ur与风应力强迫之间大约有9个月的滞后时间(Kelvin波从180°E出发经东边界反射产生的Rossby波到达180°E时间).在模式ENSO事件消亡过程中的某一时刻以后,边界反射产生的调整过程变为主要过程,u′主要由ur来决定,这样就造成了u′的反向先于Nio区SSTA的反向.它实际上是海洋的调整过程与风应力强迫之间滞后关系的一种反映.敏感性数值试验表明,取消东边界反射,耦合模式能够模拟ENSO循环,但其周期比控制试验的周期短一年(3年).取消-u′(δ)(T+T′)/(δ)x,耦合模式能够模拟ENSO循环,但其周期比控制试验的周期长2年(6年).  相似文献   
106.
广东省空气质量预报系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介绍了广东省气象系统开展空气质量预报的概况,包括使用的预报工具,其预报能力与业务运行的预报质量分析,以及进一步提高预报水平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07.
邹谨敞  邵顺妹 《地震研究》1997,20(2):236-243
利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海原断裂带西段断层泥的粒径分布,5微米至1厘米的粒径段,断层泥具有自相似特征,断层面的粘滑摩擦的特征位移参数可由分维上限(约1厘米)确定。同时用分形理论分析了断层泥粒度分重量百分比的分形结构特征,探讨了粒度成分分维值与断层运动特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8.
广东沿海地区现代地壳垂直运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卢汝圻 《华南地震》1997,17(1):25-33
对30多年来1万多km精密水准复测数百个重合点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广东沿海岸段的地壳平均以-0.5mm/a幅度沉降,表现出粤西抬升,粤东沉降,珠江三角洲大面积下沉的格局。粤西岸段平均以+0.6mm/a速率上升,粤东沿海岸段平均以-0.7mm/a速率下降;珠江三角洲以-1.8mm/a速率下沉,桂东南岸段则以+3.4mm/a的速上升。  相似文献   
109.
柯东胜  许时耕 《气象学报》1997,55(4):506-511
对1961—1990年(部分资料到1994年)期间在南沙海域的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其结果表明:在ENSO发生的当年,南沙海域的海平面气压呈正距平,年降水量明显偏少,热带气旋活动的日数一般偏少;在历次ENSO过程中,南沙海域的总云量与SOI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该项工作有助于了解ENSO对南沙海域天气气候的综合影响和提高天气预报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0.
广东中山晚更新世最早海侵层与水动型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山市珠海格力商业大厦场址钻孔表明,距今(45120±910)a海水已经侵入珠江三角洲地区,当时海平面约在-34.7m。沉积剖面及其比较研究表明,场区从晚更新世海侵以来是连续的滨海相沉积;场区还是晚更新世海侵以来差异构造运动显著的珠江三角洲(乃至东南沿海)地区地壳的一块“稳定小岛”。其晚更新世以来的滨海相沉积反映了渐进上升的实际水动型海平面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