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53篇
  免费   1732篇
  国内免费   1626篇
测绘学   86篇
大气科学   1015篇
地球物理   3362篇
地质学   1860篇
海洋学   2903篇
天文学   75篇
综合类   316篇
自然地理   394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255篇
  2020年   287篇
  2019年   385篇
  2018年   287篇
  2017年   273篇
  2016年   274篇
  2015年   340篇
  2014年   362篇
  2013年   366篇
  2012年   415篇
  2011年   411篇
  2010年   326篇
  2009年   411篇
  2008年   387篇
  2007年   528篇
  2006年   432篇
  2005年   389篇
  2004年   400篇
  2003年   343篇
  2002年   321篇
  2001年   267篇
  2000年   267篇
  1999年   247篇
  1998年   256篇
  1997年   205篇
  1996年   214篇
  1995年   211篇
  1994年   178篇
  1993年   147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本文对2008年12月19日-21日朔州市强寒潮天气过程的高、低空环流形势、单站气象要素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横槽转竖、中西伯利亚地面冷高压维持加强后南压爆发、850 hPa冷平流是产生强降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2.
冬季青藏高原大气热状况分析Ⅱ:年际变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诊断3套再分析资料的非绝热加热场,研究冬季青藏高原上空大气的热力特征.结果表明,与夏季为强热源的特征不同,冬季高原上空不是欧亚大陆上最强的冷源中心.冬季高原上空整体是偏弱的冷源,在高原西侧及东南地区上空甚至出现非绝热加热正值区,这一分析对以往研究提出的高原是冷源的特性给出了修正.各种非绝热加热分量的诊断表明,冬季高原上空这种总的非绝热加热分布主要是由于高原主体的长波辐射冷却较周边地区弱,以及西侧至东南地区凝结潜热释放造成的.为了说明再分析的非绝热加热资料对冬季高原上空大气的这种热力特征描述的可信性,文中还利用了地表辐射能量、TRMM及PREC/L降水、垂直速度等资料进一步辅助分析,证实了由于高原位势较高造成大气整层温度偏低,向外长波辐射偏少,以及高原地势的隆起造成局地较强的上升运动,高原西侧至东南角降水大值区潜热偏大,最终造成高原上空总非绝热加热负值偏小.最后理想高原隆起的水球试验结果说明,冬季,高原的存在减弱了陆地上空的冷却效应,因而其上为弱冷源,再次证实了资料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3.
断层和断裂带的有效识别是地震资料解释中的重要环节,断层在地震信号响应中以断面波的形式体现,因此断面波成像的质量关系到断层的精细识别与刻画.本文利用精度较高的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正演模拟方法对断面波成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正演研究,主要正演分析的参数包括采集因素中的电缆长度和采集方向,地质因素中的断层倾角、断距、反射系数,以及处理因素中的偏移方法等几个方面.通过正演论证得出:采用合理的采集参数能够提高断面波的照明度;有效结合地质因素能够提高断面波的解释精度;利用合理的偏移方法能够使断层归位更加准确,断面波有效成像.基于以上结论,对于断面波的精确识别与刻画,应综合采集因素,处理因素及地质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断层的解释精度,有效减小解释误差.  相似文献   
204.
反射波法在基桩完整性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桩基础在工程建设中应用广泛,对其进行质量检测十分重要。介绍一种快速,有效的桩基检测方法-反射波法,从检测原理到结合工程实例,阐述其在桩身结构完整性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5.
堤防隐患探测实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堤防隐患探测中,采用地质雷达、高密度电法、电测深法、地震折射波法等综合物探技术,并结合少量的土工试验资料,提高了物探成果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堤防隐患探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6.
罗德海 《高原气象》1992,11(1):96-101
本文进一步对旋转正压大气中的包络Rossby孤立波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当Rossby波的波数m(m为纬向波数)满足1≤m≤2时,旋转正压大气中才存在包络Rossby孤立波,并且只有m=2的包络Rossby孤立波才具有阻塞高压的结构。我们还对这种m=2的包络Rossby孤立波随纬度变化的持续性进行了计算,得到了许多结果。  相似文献   
207.
一次人工增雨作业云回波个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雷达连续观测所获取的降水回波资料,对2000年7月29日人工增雨作业前后的天气背景、雷达回波演变等特征进行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8.
SRES A2 情景下中国区域性高温热浪事件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全球变暖,应对高温热浪事件是未来现代化城市面临的难题之一。本文利用全球模式-HadAM3p提供的3组不同边界场和初始场驱动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的输出结果,模拟未来情景下中国区域性高温热浪事件发生频率、强度及持续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全球PRECIS对基准时段(1961-1990年)的高温热浪事件的发生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及对应的大气环流特征具有较强的模拟能力。相对于基准时段,未来情景下未来时段(2071-2100年)中国各地区的高温热浪的强度增加,发生频率增幅超过了100 %,且持续时间增加30 %以上。此外,观测资料和模拟结果均表明武汉和哈尔滨地区的高温热浪与500 hPa高度场的正距平密切相关。而未来情景下,武汉和哈尔滨地区500 hPa高度场的正距平呈增加趋势,表明这些地区未来可能面临危害更严重的高温热浪事件。  相似文献   
209.
小区域热浪风险陛评估方法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国内外热浪和热浪风险性评估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进行了,综述,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小区域热浪风险性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210.
平流层臭氧纬向分布季节变化和行星波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郑彬  陈月娟  施春华 《高原气象》2006,25(3):366-374
通过分析1992—2001年的HALOE卫星资料,给出了各纬度带平流层的臭氧混合比的纬向分布结构,并分析了其季节变化的特征,同时,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平流层行星波的结构及其与臭氧纬向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平流层臭氧混合比的纬向分布季节差异较大,在两半球的夏季平流层臭氧混合比的纬向分布较均匀,其它季节在中高纬的臭氧混合比高值区有一些扰动,并且随着纬度的增大其扰动加强,其中冬季它的扰动最强,这些都与平流层的行星波有相同的特点。对这两种资料进行波谱分析发现,在冬半球臭氧混合比在中高纬的纬向扰动有明显的1波信号,并且与位势高度的1波扰动有相同的位相,因此认为臭氧纬向扰动主要是由行星波引起的,并且在中高纬主要是1波的影响;而低纬地区由于不满足行星波上传的条件,所以臭氧纬向分布不受行星波的影响。分析行星波扰动对臭氧的输送作用也表明,行星波的扰动确实引起臭氧在经向上的输送,从而造成臭氧纬向分布的不对称,并且由于基本气流的输送作用,使得臭氧纬向扰动与行星波造成的原始扰动有一个位相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