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80篇
  免费   2576篇
  国内免费   3071篇
测绘学   377篇
大气科学   1946篇
地球物理   4610篇
地质学   4210篇
海洋学   3458篇
天文学   177篇
综合类   631篇
自然地理   1318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232篇
  2022年   407篇
  2021年   465篇
  2020年   551篇
  2019年   630篇
  2018年   494篇
  2017年   509篇
  2016年   491篇
  2015年   599篇
  2014年   658篇
  2013年   647篇
  2012年   720篇
  2011年   753篇
  2010年   580篇
  2009年   711篇
  2008年   659篇
  2007年   837篇
  2006年   747篇
  2005年   670篇
  2004年   642篇
  2003年   549篇
  2002年   509篇
  2001年   411篇
  2000年   409篇
  1999年   354篇
  1998年   380篇
  1997年   308篇
  1996年   306篇
  1995年   284篇
  1994年   255篇
  1993年   224篇
  1992年   165篇
  1991年   149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54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晋美俊  李俊明 《测绘科学》2016,41(6):70-74,152
针对鲜有资源型城市的地表热环境研究这一情况,该文基于Landsat8遥感数据,反演了太原市在2013—2015年间共3期的地表温度。提出一个考虑空间格局结构的城市热岛效应指数,在3期数据中,太原市区整体热岛效应指数分别为9.1%、9.8%和8.9%;同时,根据城市功能和路网结构将太原市区划分为6个分区,从分区级层面量化分析了地表热环境的时空分异特征规律,结果表明,太原市区地表温度整体呈现空间分散化特征,不同分区也呈现出不同的时空格局演变过程;最后,选取40个地表温度实测样本点验证反演精度,最大误差绝对值为1.1℃,最小误差绝对值为0.2℃,均方根误差为0.7℃。  相似文献   
102.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strength inside the earth-fill is identified by the sounding tests. In this research, the Swedish weight sounding (SWS) is employed, and the spatial high-density test is performed to identify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structure. Furthermore, the synthesised approach of the SWS and surface wave method, which is one of the geophysical method, is proposed to compensate the shortage of each approach. Consequently, the correlation structure of an earth-fill could be identified accurately, and the high resolution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ould be visualised based on the survey results.  相似文献   
103.
中国隧道及井巷地震波法超前探测技术研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平松  吴健生 《地球科学进展》2006,21(10):1033-103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反射地震波法作为一种主要的超前探测技术在我国国内隧道及井巷工程中取得了诸多成功应用的探测实例,同时在应用中不同探测方法也存在不少问题。文章结合国内外超前探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TSP法、负视速度法、HSP法、TRT法、ISIS系统等反射波探测技术加以阐明,分析了国内超前探测技术应用与研究的现状,指出隧道及井巷超前探测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进一步提出超前探测研究在正反演理论、数据采集、偏移成像技术等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超前探测的目标是要建立和完善一套实时的巷道前方地质体的动态监测与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104.
逆断层地震近场地震动影响场和地表形变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设计了一个MW7.0级地震的简单的逆断层有限移动源破裂模型,计算了断层周围64个观测点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时程及峰值,简单讨论了近场地震动峰值、断层附近地表永久位移(或地表形变)的分布特点,并讨论了永久位移和地面运动速度大脉冲的关系。重点研究了断层附近三分量的永久位移(或地表形变)大小、方向和地震动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105.
李广才 《地质与勘探》2024,60(2):329-338
雄安新区城市规划建设对地下空间的高精度勘探提出了高要求,作为具有高分辨率的地面物探方法,反射波地震勘探技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本文探究了厚覆盖区条件下的高精度有效反射地震探测技术,并利用反射纵波技术在雄安新区进行提高浅层分辨率的地震勘探方法试验。根据实际探测目标,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检波器、震源类型、道距大小及接收排列长度等不同采集因素试验效果,探究已有条件下适宜的震源类型和最佳采集参数。结合实际资料处理和分层解释,试验研究表明,采用高频检波器、选择可控震源激发效果最佳,针对试验目标,结合小道距、适当排列接收等措施,可有效提高厚覆盖区50~300 m深度内反射纵波地震勘探的纵向分辨率,试验获得了丰富的有效波组信息,为内部地层精细划分和解释提供了依据。该方法可为类似环境下城市地下空间的精细探测提供有益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6.
薛鸿超 《海洋工程》2006,24(2):95-99106
浅水波周期保持常值,而波长缩减时其计算需进行迭代。提出了两个精度较高的经验公式供计算应用。水深波长比差值ΔLD0的变化规律反映出浅水波长缩减为一复杂过程,并与波能密度加大相关。LD0≤0.14时,特别是LD0=0.056前后,其特征会更加显著,由此可探讨波长变化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07.
旅游业为海岛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 人类活动也导致水体生态环境恶化, 如水体富营养化加剧、赤潮频发等。文章通过对珠江口东南部典型海岛——庙湾岛和外伶仃岛周边水域丰水期和枯水期现场环境数据与浮游植物分布特征的对比研究, 分析珠江径流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类活动对河口天然海岛周边水体生态的潜在影响。枯水期外伶仃岛和庙湾岛周边水域海水分别镜检鉴定出76种和74种浮游植物, 两个海岛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分别为2.62×104个·L-1和2.08×104个·L-1; 丰水期则分别鉴定出38种和47种浮游植物, 平均细胞密度分别为52.91×104个·L-1和170.57× 104个·L-1。在外伶仃岛和庙湾岛, 丰水期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atatum)均为绝对优势种, 而枯水期两个岛的最主要优势种分别为窄隙角毛藻(Chaetoceros affinis)和新月筒柱藻(Cylindrotheca closterium), 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明显高于丰水期。两个海岛微型浮游植物相对于其他两个粒级常占据优势地位, 但在丰水期, 小型浮游植物贡献明显上升, 其中外伶仃岛相对于枯水期由16.32%升至26.75%, 庙湾岛则由12.12%升高至24.78%。两个海岛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均仅检出聚球藻(Synechococcus, Syn)和真核微微型藻类(eukaryotic, Euk)两大微微型浮游植物类群, 两者细胞密度分别为~107个·L-1及~108个·L-1量级。与环境因子的对比分析表明, 两个海岛浮游植物的区域分布与季节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 其季节性差异主要受径流影响强度、影响范围以及相应的盐度、营养盐等环境因素的季节变化所调控。丰水期岛屿屏蔽效应对浮游植物丰度的区域分布特征有显著影响, 无论小型浮游植物还是微微型浮游植物均发现存在迎流面出现丰度高值分布的现象, 但对群落结构的分布影响不明显; 在枯水期, 水体环境很可能主要受人类活动与水体垂直混合扰动的综合影响, 总体上浮游植物分布的区域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08.
波浪在斜坡地形上破碎,破波后稳定波高多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进行研究,利用近岸波浪传播变形的抛物型缓坡方程和波能流平衡方程,导出了适用于斜坡上波浪破碎的数值模拟方法。首先根据波能流平衡方程和缓坡方程基本型式分析波浪在破波带内的波能变化和衰减率,推导了波浪传播模型中波能衰减因子和破波能量流衰减因子之间的关系;其次,利用陡坡地形上的高阶抛物型缓坡方程建立了波浪传播和波浪破碎数学模型;最后,根据物理模型试验实测数据对数值模拟的效果进行验证。数值计算与试验资料比较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斜坡地形的波浪传播波高变化。  相似文献   
109.
《海洋预报》2020,37(1):50-54
基于浮标站海浪历史数据,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海浪数值模式有效波高预报产品的一元二次回归方程订正统计模型。通过2017年7月1日-2018年10月10日期间业务试运行结果发现:订正方程能有效改善有效波高数值预报产品的预报精度,且预报时效越短订正效果越显著。其中,第6~11 h预报时效内的订正前后平均绝对误差值减小0.17~0. 241 m,第6~18 h预报时效内订正前后均方根误差减小幅度为0.103~0. 28 m。这说明应用订正统计模型对海浪模式输出产品进行订正,也是改进海浪模式预报准确率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0.
A towing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using a modulated wave train to investigate the vertical bending responses of a hydro-structural container ship model. In the experiment, a spatially periodic modulated wave train, as a model of a freak wave in successive high waves mimicking the so-called three sisters, was generated by the recently established higher-order spectral method wave generation (HOSM-WG) method. HOSM-WG enables us to control the location and timing of the maximum crest height in a wave tank. With precise control of the towing carriage, a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which the timing of the encounters between the ship model and the modulated wave train was accurately determined. The maximum sagging moment (SM) was found to increase in proportion with the encounter wave height. However, because of differences in the relative depth of the fore and aft troughs, the maximum SM is highly variable for a given wave height. The temporal wave-geometry evolution caused the relative trough-depth to vary significantly within a wave period in the vicinity of the maximum crest height. As a result, depending on the encounter timing, the SM varied considerably for a given wave height. The temporal variation of the wave geometry is a robust feature of a modulated wave train and is common between the spatially periodic and temporally periodic modulated wave trai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