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209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90篇
海洋学   57篇
天文学   61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ABSTRACT

Animations have become a frequently utilized illustration technique on maps but changes in their graphical loading remain understudied in empirical geovisualization and cartographic research. Animated streamlets have gained attention as an illustrative animation technique and have become popular on widely viewed maps. We conducted an experiment to investigate how altering four major animation parameters of animated streamlets affects people’s reading performance of field maxima on vector fields. The study involved 73 participants who performed reaction-time tasks on pointing maxima on vector field stimuli. Reaction times and correctness of answers changed surprisingly little between visually different animations, with only a few occasional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motion of animated streamlets is such a strong visual cue that altering graphical parameters makes only little difference when searching for the maxima. This lead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for this kind of a task, animated streamlets on maps can be designed relatively freely in graphical terms and their style fitted to other contents of the map. In the broader visual and geovisual analytics context, the results can lead to more generally hypothesizing that graphical loading of animations with continuous motion flux could be altered without severely affecting their communicative power.  相似文献   
72.
本文以电法在秦岭某钼多金属矿区寻找深部盲矿的应用为例,介绍了电法勘查方法应用效果,说明物探资料在地球物理前提条件具备时,可以为矿区设计和开发生产过程提供重要的信息和依据,在相似地区深部找矿和寻找盲矿体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3.
郑元满  姚长利  张晨 《现代地质》2012,26(6):1225-1230
由于三维反演计算非常耗时,导致目前的重磁三维自动反演系统的工作方式效率低。为了改善工作效率和提高反演结果的质量,提出实时可视化自动反演方式,设计并开发了一个重磁三维实时可视化反演系统。该系统在三维反演计算的过程中,将中间反演结果同时进行成图可视化,使得工作人员能及时分析和评价中间反演结果并能修改参数,以此来介入和引导复杂的反演过程,快速有效地得到比较理想的反演结果。该系统具有实时性、交互性和引导性特点。对该系统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并给出了其中的关键技术与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4.
构建矿体三维可视化模型对指导资源优化开采具重要意义。利用3DMine软件对铜坑矿锌多金属矿体钻孔勘探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构建了矿山地表地形、矿体赋存状态及井巷工程布置等三维可视化模型。  相似文献   
75.
一种高效的三维GIS数据库引擎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大规模三维城市建模与数据库协同应用,设计实现了一种高效的三维GIS数据库引擎,支持基于Oracle 11g的多模式数据库管理;提出了顾及语义的三维空间数据库模型,为地上下室内外三维空间数据的一体化组织管理奠定了基础。介绍了该引擎涉及的多层次三维空间索引、多级缓存、多线程调度以及异步通信传输等关键技术,并用武汉市三维城市模型数据进行了试验分析,验证了该引擎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6.
雷电发生发展于地理空间,具有明显的时空特性,因此在地理信息平台的支持下进行各种雷电数据空间及其属性特征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在ArcEngine的基础上,设计研发了雷电数据可视化地图组件(Thunder Map),按照数据定义层、数据功能层以及地图UI层的3层逻辑结构,实现了各种雷电相关数据基于地理信息平台的可视化表达,并提供了相关数据管理与功能分析的操作接口,为基于地理空间信息的雷电数据处理提供可视化的功能组件支持。  相似文献   
77.
通过对使用“特征视角”目测气球方法的阐述、分析,得出提高目测抓球精度的关键在于“量化”.如果能将目标物视角的大部分测量估算工作进行量化、减小目标物视角的估测余量,就能显著地提高目测抓球精度。  相似文献   
78.
轨道交通线路图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网络的新图形,它在出行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选取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图中7种有代表性的站点符号表达形式,采用时间统计和定量分析的方法,以站点符号的色彩、线型、尺寸和几何形态等四类要素,对用户测试时视觉搜索速率的影响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对轨道交通体系的熟悉程度越高,信息搜索速率越...  相似文献   
79.
竖向荷载作用下桩筏基础可视化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刚  裴颖洁  刘双菊 《岩土力学》2008,29(11):2912-2918
进行了群桩基础可视化模型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对各级竖向荷载作用下群桩基础桩、土的变形采用高清晰数码相机拍摄了照片。通过对照片进行后处理分析,得到了桩、土的位移场,也对桩身轴力也进行了量测,在该基础上研究了群桩基础的变形性状和破坏模式,重点分析对比了桩间距和桩长对桩端土体沉降以及桩身侧摩阻力的影响。试验发现,桩距是影响桩土相对滑移量的主要因素,桩距越大,桩身与土的相对滑移量就越大,桩端刺入量也越大。在柔性筏基下,随桩距增加中桩的桩土相对滑移量可能会大于边桩。桩端刺入量是大桩距桩基础主要的沉降构成,以桩端刺入量为研究对象建立一套大桩距基础新的沉降计算理论,似乎值得进一步研究。桩顶向上刺入(可通过设置褥垫层、桩顶预留净空或设置可压缩垫块来实现)有利于桩间土的压密,减小桩端刺入量,甚至改变破坏模式。  相似文献   
80.
Ombretta Romice 《GeoJournal》2000,51(4):311-319
Involving community groups in the design processes concerning their city or neighbourhood, can play a role in creating responsive environments and achieving a high level of satisfaction for communities.Interaction between clients and professionals is essential to encourage the resolution of disputes at the design stage rather than once actions have been taken, since their different roles and expertise could enrich the process of interaction.This study supports the idea of a form of participation based on research in environmental experience. Visual literacy is trained, and a combination of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techniques and informative activities are linked to encourage community groups and professionals to work together on th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bservational and analytical skills.The aim is to generate a structure for the involvement of local communities in urban renewal actions as an informed, organised and effective activity and then, to apply this approach in prax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