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33篇 |
免费 | 1034篇 |
国内免费 | 69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09篇 |
大气科学 | 436篇 |
地球物理 | 2198篇 |
地质学 | 1293篇 |
海洋学 | 700篇 |
天文学 | 987篇 |
综合类 | 283篇 |
自然地理 | 3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63篇 |
2022年 | 128篇 |
2021年 | 145篇 |
2020年 | 147篇 |
2019年 | 214篇 |
2018年 | 179篇 |
2017年 | 178篇 |
2016年 | 184篇 |
2015年 | 226篇 |
2014年 | 244篇 |
2013年 | 234篇 |
2012年 | 229篇 |
2011年 | 218篇 |
2010年 | 227篇 |
2009年 | 322篇 |
2008年 | 262篇 |
2007年 | 353篇 |
2006年 | 324篇 |
2005年 | 291篇 |
2004年 | 305篇 |
2003年 | 269篇 |
2002年 | 249篇 |
2001年 | 176篇 |
2000年 | 188篇 |
1999年 | 172篇 |
1998年 | 182篇 |
1997年 | 111篇 |
1996年 | 95篇 |
1995年 | 71篇 |
1994年 | 76篇 |
1993年 | 81篇 |
1992年 | 51篇 |
1991年 | 53篇 |
1990年 | 46篇 |
1989年 | 29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29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7篇 |
1977年 | 4篇 |
1971年 | 1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利用NCEP1°×1°的再分析资料,用大尺度水汽通量流函数和速度势以及水汽收支对台风“麦莎”在移动过程中水汽输送流函数和速度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台风“麦沙”在北上过程中,主要有2支水汽通道,一支是从太平洋开始向西经赤道到达印度洋,在索马里转向,经过孟家加拉湾呈西南气流向西北方向输送;另一支来自副高南侧偏东气流。计算分析还表明,用无辐散风流场来定台风中心要比用总的流场更精确。 相似文献
102.
对我国东南陆缘地区的人工地震测深、大地电磁测深、重磁测量、地热测量、地学大断面编制以及天然地震的层析成像等大量深部构造研究结果作综合分析。地热异常、地壳内存在低速层和高导层、强烈地震频繁发生等现象说明,这一地区是现代构造运动的活动区。中国东南陆缘的现今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为NWW-SEE,认为是菲律宾板块对欧亚板块的挤压,以及冲绳海槽的扩张等联合作用的结果。因此,这一地区地壳运动的驱动力是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向欧亚板块推挤产生的。 相似文献
103.
利用2009~2015年的GPS水平运动速度场数据,解算云南地区的地壳应变场,在红河断裂与曲江断裂选取两个GPS剖面,计算并分析两个断裂的应变积累特征。结果显示:1)红河、曲江、小江等多个主要断裂应变场存在张、压交替的时空演化特征,近期曲江断裂南段表现为东西向拉张,红河断裂北段东西向拉张量值较大,约12.0×10-8/a,云南南部主要表现为NNE向的压性变化;2)从GPS剖面看,红河、曲江断裂在两个方向上均显示右旋走滑与拉张的变化特征,从量值上看,红河断裂北段运动速率较大,约8.90 mm/a。 相似文献
104.
最小二乘估计和部分变量误差模型的总体最小二乘估计不具备抵御粗差的能力。鉴于粗差可能同时出现在灰色白化微分方程的观测值和系数矩阵中,本文提出基于IGGⅢ抗差方案的部分变量总体最小二乘稳健估计。结合仿真数据和高铁路基观测数据,系统地比较稳健最小二乘、部分变量总体最小二乘、本文算法参数估计结果和算法稳定性。结果表明,本文算法预测精度高,可以应用到高铁路基沉降预测中。 相似文献
105.
通过对珊溪水库地区进行深地震反射探测,获得该地区近地表至地壳中部的精细几何结构和深浅构造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地壳结构在纵向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在横向显示出以断层为界的块状结构特点。研究区内走向北西的双溪-焦溪垟断层向深部延伸超过20 km进入中下地壳,为该区域内主要控制性断层,主要影响周围浅部断层的发育,是该地区主要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106.
建立滇西北地区三维有限元地质模型,将2009~2016年GPS速度场数据作为数值模拟的位移边界条件,模拟获取该地区的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在楚雄至滇西北地区整体显示张性应力区;出现由“洱源鹤庆断裂-红河断裂-程海断裂”圈起的低值张性区,区域内部张性应力明显低于外部,这种张应力低值区尤其在区域四周断裂边界处,往往是地壳断裂活动的频发区;曲江断裂北端及元谋-绿汁江断裂南端出现张性应力集中区,是今后重点关注的断裂结点。 相似文献
107.
常规频散曲线反演过程中需要不停地改变分层数、层厚度和层速度等参数,实现过程相对繁琐,而采用细化分层法对反演参数进行简化则避免了上述缺点。具体思路为:根据目的层探测深度(如20m)将地下介质分为若干个(20个)厚度为1m的薄层和1个均匀半空间层(共21层),这样在反演中分层数和层厚度均为已知参量,反演过程只需修改速度参数即可,避免了改变分层数和层厚度等参数,显著简化了反演计算过程。正演计算和反演结果均表明:细化分层与实际分层计算出的频散曲线是等效的,细化分层反演结果的总体效果与真实模型非常接近,这说明细化分层方法用于频散曲线反演是切实可行且有效的;将地下介质划分为1m厚的薄层,反演后每层均可得到1个横波速度,能满足反演分辨率的要求;由于实际地下介质的速度是随深度渐变的,细化分层后比按频散曲线拐点分层(每分层的厚度可能是几米或几十米,同一分层内介质的横波速度相等)更接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08.
风场反演中距离圈上速度退模糊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深入分析速度模糊的特点后,根据在距离圈上不模糊点到模糊点的不连续性,以及对模糊跳变处风速差和最大不模糊速度间关系的判定,从零方位开始在距离圈上逐点进行速度模糊的判定,并引入模糊标记的形式以确定退模糊处理的区间.然后通过实例分析,证明了方法的可用性和正确性.最后利用经过该方法处理的低仰角基本速度资料成功反演了雷达风场. 相似文献
109.
在 GPS伪距观测值中 ,发现存在着随测站和卫星距离变化而产生的系统偏差。经过严密、系统的计算 ,证明它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它的主要部分和径向速度呈线性关系 ,在卫星向测站运动时伪距值偏大 ,在卫星背向测站运动时伪距值偏小 ,并呈负对称 ,偏差最大可达60 m。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对尼泊尔MS8.1地震前后附近区域GPS台站记录到的观测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了震区以及中国青藏高原地区地震前后GPS站点速度场以及震后形变场。震前速度场显示,喜马拉雅构造带整体呈现出约16 mm/a的压缩特征。同时,震前喜马拉雅构造带根据形变特征可分为东、中、西3段,其地震发生在中段,主要以北向挤压为主,而东西两段分别具有逆时针旋转和顺时针旋转的特征。震后GPS站点形变场显示,此次地震对中国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区的影响较大,其最大震后位移达20 mm左右。震后速度场显示,本次地震对尼泊尔地区以及中国藏南地区的构造形变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喜马拉雅构造带的年推挤速度减小,藏南地区的南北向运动速率减小,而东西向速度有增大的现象。这一现象可能对藏南地区的走滑断层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