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134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134篇
地质学   373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8 毫秒
81.
张国鸿  姚南  吴经武 《安徽地质》2005,15(4):285-288,306
归纳磁源瞬变电磁法在地质矿产、地质灾害和工程地质中的勘查应用,并对该方法的野外数据采集、资料处理等方法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2.
论文根据磁浮交通道岔梁的结构及受力特点,通过建立合理的瞬态动力学数值模型,把列车作为高速运行的荷载动态作用于道岔梁上。采用瞬态拟动力学方法模拟钢结构梁动力响应特性。研究了道岔梁上关键点位置相应的振幅、反应加速度及其时效特性。通过计算比较精确地获得工程实际中最为关注的梁的最大振动位移和加速度。研究成果可为高速磁浮实际工程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3.
邓春楠  葛彤  吴超 《海洋工程》2013,31(6):53-58
水下环境复杂多变,由于水流的不可预知性和多变性,潜器的水动力系数往往无法准确获取,使得依赖这种参数的潜器运动控制算法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局限。为了解决控制器对模型参数的依赖,设计了一种基于高阶滑模控制算法的模型无关控制器,并通过设置合理的过渡过程,解决了这种控制算法依赖初值的弊端。仿真结果表明,位置和姿态的控制能够快速的收敛,误差很小并且不依赖于初始条件,控制器需调节参数很少,并且算法简单,适用于工程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84.
通过对我国建筑结构用钢在拉伸和压缩两种方式下的恒载升温试验,进行了5次受拉试件和2次受压试件的对比研究,根据试验中材料的各自变形规律,对其破坏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从材料屈服的定义出发,给出了恒载升温拉伸试验中的参数(对应温度下的临界荷载水平),并与恒载升温压缩试验中的参数项进行了对比,指出受压构件和受拉构件的高温屈服强度是不同的,因此在钢结构建筑的耐火设计中应分别取不同的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85.
给出基于Biot多孔介质理论分析饱和土体在动载荷作用下瞬态响应的有限元公式,数值计算部分采用本文有限元法分别计算一维饱和土柱在两种不同类型动载荷作用下的瞬态响应,并将数值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解析解进行比较,二者结果十分吻合,从而验证本文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6.
Mountain‐range topography is determined by the complex interplay between tectonics and climate. However, often it is not clear to what extent climate forces topographic evolution and how past climatic episodes are reflected in present‐day relief. The Andes are a tectonically active mountain belt encompassing various climatic zones with pronounced differences in rainfall, erosion, and glacier extent under similar plate‐boundary conditions. In the central to south‐western Andes, climatic zones range from hyperarid desert with mean annual rainfall of 5 mm/a (22·5°S) to year‐round humidity with 2500 mm/a (40°S). The Andes thus provide a unique setting for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tonics, climate, and topography. We present an analysis of 120 catchments along the western Andean watersheds between 15·5° and 41·5°S, which is based on SRTMV3‐90m data and new medium‐resolution rainfall,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ement mission (TRMM) dataset. For each basin, we extracted geometry, relief, and climate parameters to test whether Andean topography shows a climatic imprint and to analyze how climate influences relief. Our data document that elevation and relief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rainfall and descending snowline elevation. Furthermore, we show that local relief reaches high values of 750 m in a zone between 28°S to 35°S. During Pleistocene glacial stages this region was affected by the northward shifting southern hemisphere Westerlies, which provided moisture for valley‐glacier formation and extended glacial coverage as well as glacial erosion. In contrast, the southern regions between 35°S to 40°S receive higher rainfall and have a lower local relief of 200 m, probably related to an increased drainage density. We distinguish two different, climatically‐controlled mechanisms shaping topography: (1) fluvial erosion by prolonged channel‐hillslope coupling, which smoothes relief, and (2) erosion by valley glaciers that generates relief. Finally, Our results suggests that the catchment‐scale relief of the Andes between 28°S to 35°S is characterized by a pronounced transient component reflecting past climatic conditions.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87.
吴志坚  车爱兰  马巍  冯少孔  石航 《岩土力学》2010,31(Z2):335-341
多年冻土地区铁路路基的振动与环境变化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问题日益突出,为了评价这种影响引起的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冻土的变化状况,首次应用了一种简便、高效、环保的瞬态面波勘探方法对其天然地表和典型结构路基及其下部多年冻土层进行了勘探。试验数据良好、频散特征显著,通过反演分析得到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天然地表和典型结构路基下部土体的剪切波速度剖面和多年冻土的分布。勘探结果表明,青藏铁路北麓河试验段勘探区内多年冻土上限一般为2 m,层厚为20 m左右,多年冻土层Vs平均为600 m/s以上。该结果与该区地质钻探编录和钻孔波速测试结果较为一致,说明瞬态面波勘探在自然环境严峻的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有着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8.
由现场试验结合Fredlund和Xing方法确定了堆积体的非饱和渗透性函数分布曲线。根据概化的地质模型,建立了非饱和渗流分析的有限元模型,模拟得到蓄水过程中不同时刻坡体中孔隙水压力的分布。把暂态孔隙水压力的分布和非饱和土强度理论应用到普遍极限平衡法(GLE)中,进行了库水上升过程中边坡瞬态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库水上升过程中,坡体整体稳定性是下降的,而在受库水变动影响的局部区域,其稳定性系数随着库水位的上升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即存在一个危险水位,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诱发坡体下部局部区域失稳。  相似文献   
89.
陈明  胡英国  卢文波  严鹏  周创兵 《岩土力学》2011,32(5):1531-1537
爆破开挖扰动是深埋隧洞损伤区孕育及演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据隧洞岩体钻爆开挖过程分析了爆炸荷载及开挖荷载瞬态卸荷对岩体的扰动作用,基于LS-DYNA动力有限元程序,提出了利用施加节点反力模拟待开挖隧洞岩体的约束作用,通过控制节点反力的变化过程以模拟开挖荷载瞬态卸荷,采用爆炸荷载变化曲线模拟爆炸作用过程的爆破开挖扰动数值模拟方法,并利用该方法模拟分析了爆破开挖扰动对围岩的损伤效应,结果表明,应力重分布对围岩损伤最大,隧洞围岩损伤区主要由围岩初始应力重分布所导致,爆炸荷载作用将增大围岩损伤区范围,考虑开挖荷载瞬态卸荷作用的围岩损伤区最大,且地应力越高,开挖荷载瞬态卸荷作用对围岩的损伤效应越显著  相似文献   
90.
研究可以同时考虑渗流、变形与稳定的非饱和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工程实用价值。基于Fredlund双应力变量理论进行非饱和非稳定渗流-应力耦合分析,同时与传统非耦合渗流方法确定的孔压场进行对比发现,两种方法确定的浸润线变化过程相近,堤底处孔压的最大相对误差为8.8%,验证了耦合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将基质吸力对强度的贡献纳入黏聚力中得到坡体强度参数的空间分布规律,又基于滑面强度参数时空分布规律借助Matlab平台开发了非稳定渗流条件下非饱和土质边坡稳定性的矢量和法分析程序。以库水位下降条件下堤坡的稳定性分析为例,将不同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文中方法搜索得到的滑面位置相对于传统方法要深缓,但总体位置相差不大,不同方法对应的安全系数相差不足0.096,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