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3篇
  免费   352篇
  国内免费   651篇
测绘学   1008篇
大气科学   718篇
地球物理   328篇
地质学   887篇
海洋学   292篇
天文学   524篇
综合类   175篇
自然地理   25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Although it has been increasingly acknowledged that groundwater flow pattern is complicated in the three‐dimensional (3‐D) domain, two‐dimensional (2‐D) water table‐induced flow models are still widely used to delineate basin‐scale groundwater circulation. However, the validity of 2‐D cross‐sectional flow field induced by water table has been seldom examined. Here, we derive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of 3‐D water table‐induced hydraulic head in a Tóthian basin and then examine the validity of 2‐D cross‐sectional models by comparing the flow fields of selected cross sections calculated by the 2‐D cross‐sectional model with those by the 3‐D model, which represents the “true” cases. For cross sections in the recharge or discharge area of the 3‐D basin, even if head difference is not significant, the 2‐D cross‐sectional models result in flow patterns absolutely different from the true ones. For the cross section following the principal direction of groundwater flow, although 2‐D cross‐sectional models would overestimate the penetrating depth of local flow systems and underestimate the recharge/discharge flux, the flow pattern from the cross‐sectional model is similar to the true one and could be close enough to the true one by adjusting the decay exponent and anisotropy ratio of permeability. Consequently, to determine whether a 2‐D cross‐sectional model is applicable, a comparison of hydraulic head difference between 2‐D and 3‐D solutions is not enough. Instead, the similarity of flow pattern should be considered to determine whether a cross‐sectional model is applicable. This study improves understanding of groundwater flow induced by more natural water table undulations in the 3‐D domain and the limitations of 2‐D models accounting for cross‐sectional water table undulation only.  相似文献   
82.
利用RS技术发现耕地损毁,网络RTK测量耕地损毁范围及面积,GIS提取耕地被损毁前的分类面积和等别,以及利用网络RTK配合Maptek I-Site8810三维激光扫描仪重构损毁耕地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83.
在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测量工作前,我们首先应了解其实际测量精度是否符合标称精度,而可靠的评价方式对得到精确的数据结果至关重要。本文利用北京卓立汉光TSA50-C型电动位移台作为评价标准,通过其精确的位移功能,准确地评价了RIGEL VZ-400三维激光扫描仪在测量单点位移时的误差,从而得到了其最佳工作距离。  相似文献   
84.
以湖北省输电线路走廊地区作为研究区,利用2013年1~9月MODIS卫星影像数据,处理得到月尺度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NDVI)与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数据,构建NDVI-Ts特征空间,计算得到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yness Index,TVDI),用TVDI监测结果分析湖北省输电线路走廊区域2013年干旱时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湖北省输电线路走廊地区TVDI和土壤含水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525(p0.05),由MODIS卫星影像计算得到TVDI影像可以有效表明湖北省输电线路走廊地区的土壤含水情况。  相似文献   
85.
目前,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已经举办了4届工程测量竞赛,外业测图是工程测量操作部分最常见的比赛形式。针对具体的比赛规则,先后实践了多种测图方法。本文将对几种典型的测图方法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比对,并提出一套高效、可行的外业测图完整解决方法,目前,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长江委第八届工程测量竞赛、湖北省第四届工程测量竞赛、全国第四届工程测量竞赛中,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86.
随着“数字城市”项目在各大城市如火如荼地发展,城市景观重建是数字城市发展的首要步骤和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实际生产项目,对基于航测的三维建模方法进行研究。航测法三维建模通过立体采集建筑物平面几何高程数据,并结合测区DEM成果、影像数据等,使用Dibud软件自动生成三维模型,然后,使用3DMAX软件参考外业采集照片精细修模,给模型贴图等。  相似文献   
87.
周园园 《地质论评》2016,62(S1):13-14
三稀矿产资源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原料,广泛应用在国防、航天、高端电子设备、核工业、发光材料等高精尖技术领域。本文在系统收集国内外三稀矿产资源生产、消费领域、价格以及进出口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三稀矿产资源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8.
针对电涌保护器(SPD)级间能量配合试验中配合失效的问题,主要利用波的传输理论与基尔霍夫定律进行分析,结合JB/T 10618-2006(组合式电涌保护器)的规定假设一套组合型SPD,通过基础理论分析与精确计算得出:当被保护装置属于低频(直流)设备时,在不影响信号强度的情况下,退耦元件采用电感或电阻型元件均可;当被保护装置属于高频设备时,退耦元件只能选用低电感量的电阻型退耦元件.退耦元件的参数值均可按照波的传输理论与基尔霍夫定律进行理论计算.这在组合型SPD退耦元件的选型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9.
浙江盛夏一次强对流天气的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沈杭锋  张红蕾  高天赤  勾亚彬  陈勇明 《气象》2016,42(9):1105-111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GFS 0.5°×0.5°逐6 h分析场数据,以及多普勒雷达、风廓线、微波辐射计探测资料,对2014年7月26日浙江盛夏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发生在副热带高压边缘,由于高空槽东移过程中带来了弱冷空气的渗透,并有大量不稳定能量积聚,形成了午后"上干冷、下暖湿"这样有利于强对流发生的不稳定层结条件和环境背景场。当低层925 hPa的中尺度辐合线和对流层中层700 hPa的垂直上升运动区相重合时,中尺度辐合线附近在未来6 h内产生了强对流,这对强对流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预报指示意义。宁波中尺度辐合线是由偏南风和东北风辐合而成,同时受沿海和喇叭口地形影响,该辐合线早已存在,之后触发了宁波地区的强对流天气。杭州中尺度辐合线是由于宁波雷暴的地面出流增强了偏东风气流,从而加强了偏东风与环境东北风的辐合,导致了杭州中尺度辐合线的形成,随后在辐合线附近出现了剧烈的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90.
长江中下游地区暖区暴雨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陈玥  谌芸  陈涛  何晗 《气象》2016,42(6):724-731
利用2007到2013年5-9月间常规和非常规资料以及6 h一次的NCEP 1°×1°再分析资料,将长江中下游地区暖区暴雨按天气形势划分为冷锋前暖区暴雨、暖切变暖区暴雨以及副热带高压边缘暖区暴雨三种类型。统计表明暖区暴雨一般发生在距离切变线(锋线)100~300 km的暖区内。主要结论包括:(1)冷锋型降水强度偏弱且分布均匀,集中在5、6月;暖切变型发生次数最多且强度大,主要发生在6、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偏南部;副热带高压边缘型发生次数最少但强度较大,发生在7、8月。暖区暴雨的发生次数及强度在大别山、皖南山区较为集中。(2)暖区暴雨中短时强降水贡献大。(3)冷锋背景下的暖区暴雨一般产生在锋前低压槽中,暴雨落区与高低空急流耦合有紧密联系;暖切变型以低层暖切变线为主要天气背景,地面常有弱静止锋,暖区对流活动与中尺度急流结构、地形强迫等因素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副热带高压边缘暖区暴雨与局地的水汽积累和对流不稳定条件的发展有密切关系。据此建立三类暖区暴雨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