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8篇
  免费   577篇
  国内免费   791篇
测绘学   131篇
大气科学   345篇
地球物理   836篇
地质学   1998篇
海洋学   266篇
天文学   129篇
综合类   154篇
自然地理   427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西藏措勤盆地色林错凹陷郎山组分子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措勤盆地是青藏高原内第二大海相含油气盆地,郎山组碳酸盐岩是盆地内重要的烃源岩。盆地东部的色林错凹陷保存条件好,前人还很少在该区开展石油地质研究。应用GC和GC—MS技术,对该凹陷内雄梅地区郎山组烃源岩抽提物进行了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研究表明,该区郎山组有机质母质主要为海相藻类,也有少量高等植物的混入;主要形成于缺氧,盐度较高的咸水环境,有机质成熟度较高,经历了1~2级的生物降解作用。因此,结合其它有机地球化学参数、沉积和构造条件,考虑到风化作用因素,郎山组烃源岩应具有较好的生油潜力,这对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2.
基于熵权物元可拓模型的冻土路基热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冻土路基热稳定性评价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评价问题.应用可拓理论,选取年平均地温、体积含冰量、天然上限、路基高度及路基走向5个影响路基热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作为冻土路基热稳定性的评价指标,将熵权法引入可拓学理论中,避免确定指标权重的主观随意性,从而建立熵权物元可拓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青藏铁路普通路基的热稳定性评价.将评价结果与青藏铁路现场监测系统中4个普通路基断面热稳定性监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应用物元可拓模型可以得到比较可靠的路基热稳定性评价结果.因此,该评价方法可应用于冻土路基热稳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963.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活动强烈。西藏境内蕴藏丰富的地热资源,已发现的地热资源储量居全国之首。青藏高原受南北向强烈挤压,构造活动频繁,随着地质应力的变化,产生了一系列构造带,西藏那曲观测区处于西藏北部的班公错—怒江深大断裂的次级构造带上,主要受控于一组近东西向的断裂和南北向断裂所构成的断裂带,据资料显示,观测区内新构造运动极为活跃,主要表现为深大断裂至今仍有继承性活动,为研究观测区深部电性结构,分析地热在观测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形成机理,共部署了3条大地电磁剖面。通过数据维性分析,揭示了观测区浅部主要呈现1D/2D构造,深部2D/3D构造明显,因此进行大地电磁数据2D和3D反演,同时获得观测区3km以浅2D和3D电性模型,十分必要,本文采用连续介质反演方法进行大地电磁法2D反演,采用REBOCC 3D反演代码进行3D反演,综合观测区水文地质调查结果,分析观测区2D和3D电性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观测区2D地电结构横向电性梯度带为断层反映,纵向分层明显,高阻层间存在低阻层表明观测区深部地层构造复杂,观测区3D地电结构局部高阻体代表侵入岩活动范围,低阻区域反映了观测区地热的空间分布特征,观测区地热形成于次一级断裂,地热活动受断裂构造控制,由地表河流下渗形成。  相似文献   
964.
岩石热物性是盆地模拟和预测深部温度时不可或缺的参数。琼东南盆地是当前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点区 块,揭示该盆地的热状态和烃源岩热演化历史均离不开真实可靠的岩石热物性参数。前人虽然对南海北部地区的岩石热物 性开展过相关研究,仍存在实测数据偏少、代表性不足和相互矛盾等问题,亟需新增一批新的实测数据来弥补该区基础地 热参数的不足。文章对采自琼东南盆地19口钻孔的32块岩心样品开展了热导率、生热率以及密度和孔隙度等物性参数测 试,揭示了它们的空间展布特征、相互关系及其主控因素,建立了琼东南盆地新生界地层平均热导率和生热率,据此估算 出盆地沉积物的放射性生热贡献约占地表热流的33%。这些实测的岩石热物性参数为南海北部海域沉积盆地的盆地模拟和 地热相关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65.
在分析造成华北地区南部晚古生代煤变质分带性的地质因素基础上,阐述了煤变质成因与区域构造格局演化的密切联系;从古地热异常形成机制出发,着重讨论了地下水热液对煤变质作用的影响,建立了煤的地下水效液变质作用地质模式;用古地热-煤变质系统的概念,根据热源、载热体和通道、聚热体3个要素的配置,分析了煤变质成因。  相似文献   
966.
莺歌海盆地泥-流体底辟构造成因机制与天然气运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莺歌海盆地的泥 -流体底辟构造发育演化是区域构造应力场变化和超压体系形成演化的结果。与盆地构造类型密切相关的不均衡压实和热作用引起盆地超压体系的发育 ,而区域构造应力场变化则导致盆地中中新世以泥底辟作用为主 ,晚中新世—第四纪以流体底辟作用为主 ,其中 ,早期泥底辟阶段形成的构造形态对晚期流体底辟作用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在莺歌海组浅层底辟圈闭中 ,圈闭形成期与中新统气源岩生烃过程的匹配是造成含不同天然气组分的流体发生幕式充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67.
A numerical model of a rock sample provides estimates of conductivity related to mineral content that are very close to estimates provided by previous models. For any given volumetric mineral content conductivity may vary slightly, depending on the crystal arrangement and the crystal size. Order of crystallisation of the minerals causes differences of conductivity of less than 2%. Crystal size from small to up to 75% of the sample size creates differences in conductivity of the sample of about 3%. Disagreement of calculated values based on surface point-count of mineral content with measured values of the samples is up to 35%, which is attributed to the inability of one surface to adequately represent the volumetric mineral content.  相似文献   
968.
单向冻结时土颗粒位移的热筛效应及对流迁移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王家澄  徐学祖 《冰川冻土》1996,18(3):252-255
自然界中不同粒径上颗粒的随机组合造成土体中孔隙分布的随机性。土体冻结时,由于不同孔径中水分势能的差异,导致孔隙不冻结在时间上的有序性,即在相同温度下,粗大孔隙中水分首先冻结,然后逐渐向细小孔隙发展。水分冻结体积膨胀,从而引起粗颗粒土向上抬升,称为热筛效应。  相似文献   
969.
随机固-热耦合模型与岩石热破裂数值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康健  赵明鹏  梁冰 《岩土力学》2005,26(1):135-139
1. 大连轻工业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大连 116034;2.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辽宁 阜新 123000  相似文献   
970.
利用超高压变质岩的P波速度估算地下岩石的热导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石热导率是了解地球内部热传导过程的重要参数之一, 但热导率的测量在室内和野外都比较复杂.如何利用容易获得的岩石物理参数(如超声波速度) 来估算岩石的热导率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 主孔655件样品热导率和超声波速度的相关分析, 把样品分为新鲜榴辉岩、退变质榴辉岩、副片麻岩和正片麻岩4类, 并分别建立了利用岩石P波速度估算热导率的计算方程.回归计算表明, 榴辉岩热导率和P波速度之间的相关性较大, 相关系数在0.7左右, 片麻岩显示的相关系数比较小, 在0.4~0.5之间.鉴于样本数量较大, 这种结果足以表明热导率和P波速度之间可以用给定的线性关系来表达.为了检验获得的方程, 在CCSD主孔中选取典型的岩性单元, 利用测得的P波速度估算相应的热导率, 结果显示估算值和实测热导率平均值非常接近, 表明利用P波估算岩石热导率的方程是可行和实用的, 为本区和相似地区大地热流和热结构计算提供了热导率的计算方法和依据, 因而具有重要的岩石物理学和地球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