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48篇
  免费   3084篇
  国内免费   4007篇
测绘学   1427篇
大气科学   2316篇
地球物理   2759篇
地质学   9636篇
海洋学   3093篇
天文学   246篇
综合类   1316篇
自然地理   4146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86篇
  2022年   550篇
  2021年   679篇
  2020年   649篇
  2019年   791篇
  2018年   672篇
  2017年   747篇
  2016年   779篇
  2015年   845篇
  2014年   1028篇
  2013年   972篇
  2012年   1154篇
  2011年   1132篇
  2010年   975篇
  2009年   1217篇
  2008年   1066篇
  2007年   1299篇
  2006年   1311篇
  2005年   1184篇
  2004年   1059篇
  2003年   1001篇
  2002年   897篇
  2001年   690篇
  2000年   568篇
  1999年   522篇
  1998年   431篇
  1997年   388篇
  1996年   363篇
  1995年   325篇
  1994年   281篇
  1993年   239篇
  1992年   218篇
  1991年   179篇
  1990年   106篇
  1989年   154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54年   3篇
  18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浙江省海岛沿岸水域微生物生态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报道了浙江海岛沿岸水域中异养细菌、氨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分布及异养细菌的种群组成。结果表明:本调查海区异养细菌的数量较多,其数量分布范围在2.04×104~8.36×106个/dm3之间;氨化细菌数量分布范围在3.0×103~1.1×106个/dm3之间;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分布范围在3.0×102~1.1-106个/dm3之间。细菌的数量与环境中营养盐的浓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在不同的海区异养细菌的种群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浙北海区,革兰氏阴性菌所占比例为41.6%,在浙中海区为46.9%,在浙南海区为64.9%。  相似文献   
72.
冲绳海槽北部稀土元素沉积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对冲绳海槽北部海底表层沉积物和4个柱将苦芯沉积物样品的稀土元素沉积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表层沉积物REE的分布主要与沉积物的物质组成有关,特别是海洋生物沉积物组份的比例不仅影响REE总量的分布,而且影响标准化REE分布模式的形态。  相似文献   
73.
本文对南海中部陆坡区和海盆区的5个岩芯中的 Si,Al,Fe,Mn,Ca,Mg 和 CaCO_3成分做了分析,并对其分布特征与有关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受沉积区环境差异的影响,元素的分布具有区域性特征;受海区特定地理位置的影响,元素的分布呈现出过渡性特征(浅海到大洋的过渡);受沉积过程中环境变化的影响,元素的分布展示了周期性变化或旋回性。根据岩芯中元素的分布特征,并参考有关古地磁,氧碳同位素和钙质超微化石的测试分析结果,将本区岩芯划分为14层地球化学层,并将本区划分为两个沉积地球化学区,揭示了早更新世以来本区沉积环境的变化和存在的两种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74.
试论东海陆架盆地的基底构造演化和盆地形成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根据东海陆架盆地和周边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分析盆地的基底岩性特征、结构特征。认为东海陆架盆地的基底除元古界片麻岩外,还分布有一定范围的中生界及古生界。基底构造特征是纵向上多层次,横向上不均一,南北有别,东西分带。构造演化上经历了张、合、压、扭等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75.
Long-term macrobenthos data from Kiel Bight in the Western Baltic collected between 1968 and 2000 have been correlated with the winter NAO index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Index)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data such as temperature, salinity and oxygen content in the bottom water in order to detect systematic patterns related to so far unexplained abiotic signals in the dynamics of zoobenthic species assemblages. The benthos data come from a cluster of five stations (Süderfahrt/ Millionenviertel) in Kiel Bay. Our investigations concentrated on the macrobenthic dynamics with a focus on the number of species m 2 (species richness). Using logarithms and the time series analysis approach of Box/Jenkins (ARIMA modelling, transfer function modelling) it was shown that species richness wa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winter NAO (adjusted for a linear time trend within the 1968-2000 period) and salinity (with a shift/lag of four years). Bootstrapping experiments (i.e. sampling from the error process) and analysis of prediction power (by means of the one- or more-years leaving-out method) showed that the parameter estimates behaved in a stable way, leading to a relatively robust model.  相似文献   
76.
尝试性地将南黄海灾害地质因素分为4大类。同时参考地貌沉积界线和其他因素将南黄海分成4个灾害地质区:即海岸带、苏北浅滩、海州湾和南黄海东部灾害地质区,并时各灾害地质区进行了定性评价,苏北浅滩灾害地质区是研究区内灾害地质环境最不稳定的区域。  相似文献   
77.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和分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物理海洋、古气候、沉积环境和构造环境分析入手,研究了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南海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生成的条件是存在差别的。南海,东北部,在氧同位素2、4、6期,由于菲律宾海的高盐度海水的注入,使这里的生物生产率特别高,陆坡上沉积了丰富的有机物质,加上此期间该处的沉积速率高,为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提供了物质条件;另外,自中新世末以来,由于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在台湾地区发生碰撞,对南海北部产生北西向挤压,加快了流体在沉积物中的活动,为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提供了良好的构造环境。因此认为南海东北部陆坡应是南海天然气水合物最丰富的地区。  相似文献   
78.
渤海三维海洋温度和海流数值预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十·五"期间,我国开展了三维海洋温度和海流数值预报的业务化研究工作.经过3年的努力,渤海三维海洋温度和海流数值预报系统研制完成,并于2003年10月,开始试预报.本文对该预报系统以及运行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所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9.
中太平洋铁锰结壳铅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已有研究表明大洋中溶解的铅(Pb)来源于陆源物质,但是,对Pb进入大洋的途径争议很大。为此分析了取自中太平洋两块铁锰结壳样品的Pb同位素组成,获得了整个新生代的中太平洋Pb同位素演化历史。结果表明这两块结壳的Pb同位素随时间的演化曲线与中北太平洋沉积物岩心LL44-GPC3中风成碎屑的Pb同位素演化曲线相似。证实该区深水中的天然溶解铅主要来自风成粉尘,并且50Ma之前中太平洋中溶解Pb同位素组成主要取决于源自美洲的风成粉尘的输入,40Ma之后主要取决于源自亚洲的风成粉尘的输入。  相似文献   
80.
In an attempt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cytochrome P450 (CYP) system of mussels, we used protein databases and alignment software to extract highly conserved CYP sequences. From these alignments synthetic peptides were produced and used for rabbit immunisation, which yielded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the CYP families 2 and 4. The antibodies were evaluated with Western Blot and ELISA assays, using digestive gland microsomal samples from the mussel Mytilus edulis. Western Blots revealed immunoreactions for both antibodies. The anti-CYP2 sequence rendered one major immunopositive protein of ≈49 kDa size, and weak signals for proteins of ≈41 and 56 kDa size. The anti-CYP4 sequence rendered two major bands of ≈56 and 59 kDa size, and also a weak immunoreaction with a protein of ≈43 kDa size. ELISA rendered only weak signals even with a 1:50 dilution of IgG-purified serum. A 10-day exposure to Aroclor 1254 did not appear to affect any of the immunopositive proteins, while total PCBs in soft bodies increased from 14–40 ng/g DW in controls to 373–638 ng/g DW in exposed muss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