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09篇
  免费   3278篇
  国内免费   4207篇
测绘学   1424篇
大气科学   2209篇
地球物理   2809篇
地质学   8982篇
海洋学   4999篇
天文学   243篇
综合类   1481篇
自然地理   4247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06篇
  2022年   637篇
  2021年   737篇
  2020年   702篇
  2019年   850篇
  2018年   719篇
  2017年   764篇
  2016年   814篇
  2015年   871篇
  2014年   1105篇
  2013年   993篇
  2012年   1190篇
  2011年   1221篇
  2010年   1045篇
  2009年   1281篇
  2008年   1156篇
  2007年   1376篇
  2006年   1366篇
  2005年   1223篇
  2004年   1109篇
  2003年   1040篇
  2002年   929篇
  2001年   737篇
  2000年   613篇
  1999年   567篇
  1998年   451篇
  1997年   411篇
  1996年   394篇
  1995年   328篇
  1994年   294篇
  1993年   267篇
  1992年   242篇
  1991年   181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148篇
  1988年   61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54年   3篇
  18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非线性共轭梯度法在东海黑潮流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现有的几种海流计算方法,根据与P矢量法相同的动力特性和内在假设,对海流计算提出了一种简单、高效、易扩展、适用范围广的新方法:非线性共轭梯度法.利用1989年4月以来的"中日黑潮合作调查研究"6个航次的CTD资料,对东海黑潮流区域应用非线性共轭梯度法进行了海流计算.通过与船载ADCP实测结果比较表明,非线性共轭梯度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12.
大亚湾微表层和次表层海水营养盐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1998年秋季(10、11月)、1999年春、秋季(4、5、10月)5个航次对大亚湾海区微、次表层的调查结果,分析了微表层海水对氮、磷、硅营养盐的富集概况,讨论了营养盐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区微表层海水对氮、磷、硅营养盐均有富集作用,因海况及季节不同,富集因数(EF)与其他海区的有所差别;无论夏季或秋季,大亚湾海区微表层海水中无机氮都以NH4-N为主要存在形态;其余水层则以NO3-N为主要存在形态。结果还表明,微表层、次表层海水中NH4-N与BOD5、COD测值都呈高度显著正相关,与PO4-P和SiO3-Si含量均无相关,说明大亚湾海区水中含氮有机物较含磷有机物丰富。  相似文献   
213.
1997~ 1 998年出现了 2 0世纪中最强的一次厄尔尼诺事件。根据长江洪水与厄尔尼诺事件的实测资料 ,指出 1 998年的长江巨洪与这次厄尔尼诺事件具有较密切的关系。同时讨论了厄尔尼诺事件影响长江洪水的物理途径 ,这对长江巨洪的长期及超长期预报具有较重要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214.
Circulations east of Taiwan and in East China Sea and east of Ryukyu Islands during early summer 1985YuanYaochu;Cho-tengLiu;P...  相似文献   
215.
基于圆特征的地图要素自动综合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目前地图综合的地位、作用和发展情况,介绍了“优胜劣汰”思想,分析对比出自然界“优胜劣汰”基本思想和地图制图综合在某些方面存在共同的相似之处,从而尝试把它运用到地图制图综合中来,并结合Circle技术及其基本特点,提出了基于Circle原理和“优胜劣汰”思想的地图综合新算法,在地图综合的选取、化简、合并等方面得到了较好的应用,相应的例子在文中详细地进行了列举。  相似文献   
216.
传统的海湾(泻湖)纳潮量计算方法不能精确地反映潮间带被部分围垦后纳潮量的实际情况,本考虑围堤的影响,将纳潮量分解为堤基以下的“梯形”区和堤基以上的“矩形”区两部分之和,在理论上更加严密。根据改进后方法算出的胶州湾近期纳潮量比传统方法算出的纳潮量大15%左右。可见,半个多世纪以来胶州湾的纳潮量只减少了约15%.而不是传统方法得出的约25%。  相似文献   
217.
利用 1 998年“大洋一号”调查船 DY95 - 8航次在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东、西两小区用多管取样器采集的沉积物样品 ,对小型底栖动物的组成、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 )东、西两小区共有 1 6个类群的小型底栖动物 ,其中线虫类占居显著优势 ,在东、西两小区各占总栖息密度的 71 %和 6 4 %,其次为猛水蚤类和蜱螨类。 (2 )东、西两小区小型底栖动物类群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 3 2 .47ind/1 0 cm2 和 1 8.0 5 ind/1 0 cm2 ,东小区高于西小区。小区各站位间的栖息密度平面分布差异显著。 (3 )东、西两小区小型底栖动物类群栖息密度的垂直分布趋势明显 ,由表层向底层 ,栖息密度逐渐降低。 (4)东、西两小区小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与底质沉积物、结核覆盖率和底层流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底质较硬、结核覆盖率较高以及底层流较强都不利于小型底栖动物的栖息。  相似文献   
21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solved cadmium (Cd) and phosphate (PO4) was examined at three stations in the subtropical area near the Ryukyu Islands in May 1999. Preformed PO4 was obtained using the Redfield ratio in order to separate the surface water and the other layers in this study area. Almost 0 μM (−0.043 μM to 0.094 μM) was estimated in the layers above 300 m and 250 m at Sts. 1 and 3 and at St. 2, respectively. Up to these depths, water was considered to be uniform, and these layers were defined as the surface water in this study area. In the surface water, the slopes of the regression lines of the Cd-PO4 plot were 0.162, 0.156, and 0.226 (nM/μM) at Sts. 1, 2, and 3, respectively, and these values were much closer to the estimated regenerated ratio of Cd to PO4 from the Apparent Oxygen Utilization (AOU)-Cd/PO4 plots, which was 0.197 (nM/μM) in this study area. Below surface layers, the slopes of the Cd-PO4 plot changed to 0.371, 0.352, and 0.362 (nM//μM) at Sts. 1, 2, and 3, respectively. I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d and PO4, clear deviations or kinks were observed at three stations at a PO4 concentration of approximately 0.2 μM in the plot, which was attributable to the discontinuity of surface water and the other layers across the North Pacific subtropical mode water. In studie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urface water and biogenic particles concerning the Cd/PO4 ratio, separate analyses of seawater (surface water and the other layers) should be carried out to obtain the individual surface water ratio because the Cd/PO4 ratio in the surface water is expected to differ from that of the underlying water. Furthermore, the biological fractionation of these constituents is based on the surface water ratio.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219.
利用矿物地质温压计估算变质高峰期温压条件、退变质作用温压条件。研究表明,本区为鲁苏构造带的北延部分,代表本区晚元古代华南陆块与华北陆块的碰撞及三叠纪华北陆块向华南陆块推覆事件的发生和演化。  相似文献   
220.
本文引入变性水团概念,用聚类分析确定黄、东海浅海海域变性水团的边界及其变化。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聚类,确定了水团的个数、边界及混合区。 由聚类方法所得结果看出,在该海区中有八个变性水团。根据温、盐相对指标,将这些水团分为九种不同的特征。也可以把这些水团划分为三种盐度类型。在温—盐点聚图上,不同变性水团的温盐点,分布于一条曲线附近,它体现出逐级变性的特点。各变性水团的变化范围都很大,这说明该海区中水团变性强烈。在暖季中的增温降盐和冷季中的降温增盐,可认为是整个黄海和东海水体变性的特征。所有季节性水团都经历一个形成与消亡的过程。 文中讨论了变性水团和海洋环境的相互关系。水团变性是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通过变性水团的分析,作者认为,在该海区水团的变性中,热力因素起着主要作用。变性水团界线的舌状分布与流向之间的关系是很明显的,可作为分析环流的旁证。最后描述了变性水团和底层中心渔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