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408篇 |
免费 | 6025篇 |
国内免费 | 299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55篇 |
大气科学 | 2351篇 |
地球物理 | 3624篇 |
地质学 | 10133篇 |
海洋学 | 4323篇 |
天文学 | 201篇 |
综合类 | 1346篇 |
自然地理 | 509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7篇 |
2024年 | 410篇 |
2023年 | 527篇 |
2022年 | 850篇 |
2021年 | 913篇 |
2020年 | 889篇 |
2019年 | 970篇 |
2018年 | 864篇 |
2017年 | 933篇 |
2016年 | 898篇 |
2015年 | 1005篇 |
2014年 | 1243篇 |
2013年 | 1179篇 |
2012年 | 1320篇 |
2011年 | 1287篇 |
2010年 | 1105篇 |
2009年 | 1294篇 |
2008年 | 1220篇 |
2007年 | 1436篇 |
2006年 | 1323篇 |
2005年 | 1166篇 |
2004年 | 1066篇 |
2003年 | 983篇 |
2002年 | 830篇 |
2001年 | 679篇 |
2000年 | 598篇 |
1999年 | 530篇 |
1998年 | 412篇 |
1997年 | 386篇 |
1996年 | 376篇 |
1995年 | 316篇 |
1994年 | 291篇 |
1993年 | 234篇 |
1992年 | 213篇 |
1991年 | 178篇 |
1990年 | 117篇 |
1989年 | 135篇 |
1988年 | 64篇 |
1987年 | 42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23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8篇 |
1979年 | 10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4篇 |
1954年 | 2篇 |
187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中国西南及邻区上地幔P波三维速度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ISC报告以及中国和NEIC基本测震台网报告中的80974条P波初至到时资料(地震数为7053,台站数为165,且地震和台站都分布在研究区内),对中国西南及邻区(北纬10~36、东经70~110)的深至400km的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进行了研究,分辨率达22.初步结果表明:①研究区速度的横向不均匀性,虽随深度增加而减弱,但至400km深度时仍很明显;②在北纬16和24的纵剖面上,可以看到与印度板块向东和欧亚板块相碰撞挤压相对应的速度结构,以及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速度结构的差异.在东经90的纵剖面上,与印度板块向北俯冲到欧亚板块(青藏高原)之下相对应的速度结构也比较明显;③在90km深度的横剖面上,由缅甸的密支那至越南的洞海的低速条带,可能与红河断裂带有关;④ 提出并使用了能够更为准确直观地描述分辨率好坏的图示方法. 相似文献
42.
Sediment disturbance patterns in the coastal area off the Tagus Estuary (Portugal) have been assessed using a set of combined techniques. The potential sources of disturbance in the area include chronic contamination of the fine sediments originating from the estuary, a local input from a long-sea sewage outfall and occasional high runoff episodes following torrential rain. The Sediment Quality Triad approach, combining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namely organic contaminants), macrofaunal benthic communities and laboratory sediment toxicity assays, was performed on sediment samples from 20 sites. Th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before the outfall commenced operation and four years after commissioning,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relative magnitudes of the three potential sources of disturbance. The sediment contamination created by the estuary was identifi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cause of reduced sediment quality, as disturbance in all three components of the Sediment Quality Triad were only found in a site located near the estuary. 相似文献
43.
荣代潞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14,(3):1-7
利用哥伦比亚大学 GCMT 目录给出的祁连山中东段地区中强地震震源机制资料,研究较大区域(34°-41°N,100°-106°E)的应力场;利用该地区布设的中法微震数字监测台网多年监测资料和甘肃数字监测台网资料,使用 P 波和 S 波初动及振幅比联合反演方法,反演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和发震应力场。结果表明,地区构造应力大致为北东40°-45°水平向压应力;景泰地区主压应力方向约北东45°,绝大多数地震为走滑型。天祝-古浪地区有相当部分的逆断层地震分布,主压应力方向约60°,P 轴仰角在10°左右优势分布,大致为水平应力场。这与大区域构造应力场和断层实际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4.
GIS的社会化及公众GIS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GIS(地理信息系统 )的发展继专业化和行业化阶段之后 ,正处于社会化发展阶段。在该阶段 ,GIS的主要作用是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文章在分析了GIS的这种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公众GIS”的概念 ,即 :直接面向公众 ,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和辅助公众进行行为决策的地理信息系统。与传统GIS相比 ,公众GIS更具有信息服务业的特点。公众GIS的建设应该突出信息的全面性、现势性和准确性、系统的友好性以及数据的易维护性等原则。公众GIS的关键技术包括数据采集、网络、数据库、多媒体以及系统的友好性设计等技术。公众GIS在建设全国城市公众信息服务网、全国交通旅游信息网以及汽车导航信息系统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对公众GIS的实例———“今日武汉”公众查询系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5.
46.
段七零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19(5):12-16,20
从成功的区域合作经验看,区域间的差异性和联系性是选择经济合作区域必须考虑的两大核心因素.通过多种指标对两大因素进行测度和分析,最终正确选择合作区域.泛珠三角合作为云南经济发展提供难得机遇,云南如何立足自身优势,正确选择重点合作省区,关系到合作的最终成效.从云南与泛珠三角其他省区间的经济发展差异、产业结构差异、优劣势条件、综合距离系数以及历史联系等角度分析,提出了云南应把广东、广西、四川、香港作为重点合作省区. 相似文献
47.
华北典型河流年径流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力分析--以潮白河为例 总被引:67,自引:5,他引:67
经华北典型河流--潮白河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多种分析方法,对潮白河近百年来的径流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子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河川径流总体呈指数减少趋势,演化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相依性。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人类活动已成为河川径流演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掠夺式的水资源开发,已使潮白河下游河段断流,情势日趋严重,严重损害了河道的系统功能,是河流季节化以及河道萎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8.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conversion of kinetic energy from a synoptic scale disturbance (SSD; period≤seven days) to a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 (LFF; period〉seven days), the budget equation of the LFF kinetic energy is derived. The energy conversion is then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for the summers of 1997 and 1999.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ergy conversion from the SSD to the LFF is obviously enhanced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troposphere during the heavy rainfall, suggesting this to be one of mechanisms inducing the heavy rainfall, although the local LFF kinetic energy may not be enhanced. 相似文献
49.
根据2001年7月对南黄海的大面积调查,研究了南黄海夏季pCO2的分布机制,着重讨论下层海水涌升和长江冲淡水对海-气界面CO2通量的贡献,并给出了南黄海海-气界面CO2通量。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南黄海总体上是CO2的1个弱源,大约向大气中释放45.05×104t C。夏季南黄海表层海水pCO2分布表现出了极大的不均性,其汇区主要由长江冲淡水造成,影响区域占汇区吸收CO2的99.9%;而在源区,下层海水涌升虽然面积较小却占源区释放CO2的35.2%。可见陆架边缘海区源/汇格局的地域差异非常之特别。 相似文献
50.
黄河河口拦门沙发育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口拦门沙发育主要取决于河口边界、径流、海洋动力、海面增减水以及河口疏浚等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拦门沙在口门附近呈扇状分布隆起的沙坝,沉积结构为紧密的“铁板沙”.1984-1987年拦门沙自然发育时期,拦门沙长度为7km以上,年平均推进速度1.30km,沙顶高程为-0.1-0.5m;1988-1992年拦门沙人为疏浚发育时期,通过河口疏浚后,拦门沙增长有所减缓,其长度减为4-6km,年平均推进速度降为1.26km,沙顶平均高程下降到-0.7m,相应地减轻了河口地区的防洪压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