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719篇 |
免费 | 3283篇 |
国内免费 | 446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70篇 |
大气科学 | 2291篇 |
地球物理 | 2910篇 |
地质学 | 9489篇 |
海洋学 | 5352篇 |
天文学 | 242篇 |
综合类 | 1464篇 |
自然地理 | 42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4篇 |
2023年 | 362篇 |
2022年 | 734篇 |
2021年 | 834篇 |
2020年 | 795篇 |
2019年 | 893篇 |
2018年 | 778篇 |
2017年 | 834篇 |
2016年 | 890篇 |
2015年 | 926篇 |
2014年 | 1155篇 |
2013年 | 1034篇 |
2012年 | 1242篇 |
2011年 | 1230篇 |
2010年 | 1067篇 |
2009年 | 1292篇 |
2008年 | 1175篇 |
2007年 | 1392篇 |
2006年 | 1370篇 |
2005年 | 1227篇 |
2004年 | 1110篇 |
2003年 | 1041篇 |
2002年 | 933篇 |
2001年 | 735篇 |
2000年 | 613篇 |
1999年 | 565篇 |
1998年 | 454篇 |
1997年 | 415篇 |
1996年 | 397篇 |
1995年 | 330篇 |
1994年 | 298篇 |
1993年 | 268篇 |
1992年 | 249篇 |
1991年 | 187篇 |
1990年 | 110篇 |
1989年 | 154篇 |
1988年 | 63篇 |
1987年 | 53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34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9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3篇 |
1954年 | 3篇 |
187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对鲁西南1979-2008年8-9月份阴雨日数进行统计分析,发现8-9月份阴雨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与前期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高度场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8-9月份阴雨日数与北半球500hPa平均高度场存在显著的滞后相关性,共得出45个优势相关区,相关区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大多数优势相关区出现在60篘以南地区。阴雨日数与前期极涡位置及强弱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从优势相关区提取的预报因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上一年秋冬季预报因子占6/9;建立预报方程,试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3.
北京城市化发展对大气边界层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北京325 m气象塔1993年~2003年夏季 (7月~9月) 的观测资料, 统计分析了各年的风速与温度廓线分布特征。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 相对风速有逐年减小的趋势, 并且越靠近地面, 相对风速的减小越明显, 这反映了城市建筑对近地面层空气流动的摩擦作用。对风速廓线进行线性拟合得到风速随高度的垂直递增率, 发现无论是100 m以下的近地面层还是较高层, 风速的垂直递增率都随城市化发展存在逐年增大的趋势, 表明粗糙下垫面的影响已经向高层扩展。根据温度廓线计算了各年的温度垂直递减率, 发现其有增大的趋势, 这表明城市化发展对边界层热力结构同样有显著影响。本文还依据统计整理得到的近中性层结下的风速廓线资料, 利用莫宁-奥布霍夫相似理论计算了下垫面的空气动力学参数, 结果表明, 地表粗糙度、 零平面位移随着城市化发展皆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同时, 分析了各空气动力学参数与平均风速及无量纲风速的关系。其中, 摩擦速度和平均风速二者基本成正相关, 且摩擦速度随平均风速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越发明显。本文研究结果对研究城市化发展对区域大气边界层结构、 气候和环境影响有参考意义, 可为城市大气边界层模式和区域气候模式提供参数化依据。 相似文献
94.
毗邻烃源岩的细粒储层,由于其岩石结构、组分及沉积环境的特殊性,成岩作用表现出一定差异。本文以张家垛油田阜三段细粒碎屑岩储层为例,通过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相关分析,研究其成岩作用的特殊性。研究结果表明:(1)细粒储层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较高,常被泥岩包裹,在压实作用中若存在欠压实,粒间孔可以被很好地保留下来;(2)细粒储层形成时水动力较弱,杂基含量高导致微孔较多;(3)大量的粘土矿物使孔隙比表面增加,抑制了后期硅质和碳酸盐胶结物的析出;(4)比表面的增加减缓了孔隙流体的对流速率和扩散速率,不利于次生孔隙的形成,粒度越细,次生孔隙越不发育。细粒碎屑岩储层有别于常规储层,对其特殊的成岩作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5.
基于Modis地表温度的横断山区气温估算及其时空规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横断山区气象观测站稀少且多分布在河谷之中,气温资料极度匮乏,严重影响山区地理与生态研究。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热红外遥感数据,结合地面观测数据,可以用来推测山区气温。本文通过对横断山区2001 年-2007 年间64 个气象台站的多年月平均气温数据(Ta) 与Modis地表温度多年月平均值(Ts) 进行了时序分析和回归分析,并取得如下研究结果:(1) Ts 与Ta 具有非常好的线性相关关系,89%的台站的决定系数高于0.5;95%的台站的标准误差都低于3 oC,84.4%的台站标准误差低于2.5 oC;12 个月份的Ts 与Ta 的决定系数R2在0.63~0.90 之间,标准误差在2.22~3.05 oC之间。(2) 研究区内月均气温的变化范围在-2.25~15.64 oC之间;生长季(5-9 月份) 的月均气温变化范围为:10.44~15.64 oC。(3) 等温线的海拔高度自山体外围向内部逐渐升高,与山体效应的增温效应相吻合;0 oC等温线自10 月份从海拔4700±500 m左右逐渐降低,至1月份降至最低点,约在3500±500 m左右,此后,逐渐回升,至次年5 月份再次达到4700±500 m左右,也就是说横断山区5200 m以下的广大山区全年至少有6~12 个月的气温在0 oC以上。研究表明:可以利用Modis月均地表温度结合地面观测台站的数据较精确的估算山区月均气温。 相似文献
96.
Investigation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and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POC) at 12 stations in Yantal Sishili Bay in May, August, and November of 1997 and March and May of 1998 showed that DOC concentrations varied from 1.14 mg/L to 5.35 mg/L; that the average values at all staticrLs ineach entise varied from 1.52 mg/L to 2.12 mg/L; that POC concentrafions varied from 0.049 mg/L to 1.411mg/L; and averaged 0.159 mg/L to 0.631 mg/L in each cruis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DOC was influ-enced by factors such as continental input, organism activity, temperature, aquieulture environment, etc. The higher POC concentration occurred along the coast.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DOC and POC changed obviously in spring and summer, but not obviously in autumn and winter. DOC concentration was highest in summer and POC in spring; both were lowest in winter. The seasonal change of DOC was con-sistent with primary productivity seasonal variation, and that of POC was consistent with ehlorophyll-a sea-sanal variation. The seasonal change trend of the C/N ratio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was obvious, but the C/N ratio of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had no such trend. 相似文献
97.
通过分析黄河源区玛多县沙漠化的成因和过程,结果表明,玛多县沙漠化成因类型有三种,分别为固定沙丘/古沙丘活化、滑塌陡坎及风蚀斑块,其形成都与多年冻土退化相关.在固定沙丘或古沙丘分布区,冻土退化导致热融沉陷,形成沉陷坑,沉陷坑边缘形成拉裂缝或陡坎,使下伏松散沙露出.在斜坡上,冻土退化形成滑塌陡坎,使底层土壤从侧面暴露.在平坦的冲积平原,差异性冻胀和融沉导致草皮拉裂,形成积水坑洼,冻土退化导致土壤变干,土壤的底层暴露.下伏风成沉积物暴露后,遭受风蚀,形成侧向凹槽,致使上部土体坍塌,使更多的风成沉积物暴露,这些过程的不断重复,使风蚀坑、陡坎、风蚀斑块扩大相连,最终形成流动沙丘、风蚀劣地、戈壁等地貌. 相似文献
98.
99.
米探1井取得天然气勘探突破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四段具有巨大勘探潜力,然而,对盆地奥陶纪马四期古构造格局和岩相古地理研究还存在争议,制约了下步天然气勘探进程。为此,基于地震、野外露头、钻井、岩芯、微观薄片和测井等基础资料,对马家沟组四段构造- 岩相古地理开展了系统研究,确定了盆地奥陶纪马四期古构造格局,并恢复出马家沟组四段岩相古地理,预测了有利勘探区。研究结果表明:①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纪马四期发育“两陆三隆四坳”的古构造格局,其中两陆为伊盟古陆和阿拉善古陆,三隆分别为中央古隆起、中条古隆起和神木- 志丹低隆起,四坳为西南边缘坳陷、桃利庙坳陷、府谷坳陷和柳林坳陷;② 马四期为碳酸盐岩内缓坡和中缓坡沉积,其中内缓坡又发育白云岩坪、含云膏坪、微生物丘、灰泥丘、砂屑滩、丘滩间海和灰质潟湖等7类微相;③ 古构造格局控制马家沟组四段沉积分异,微生物丘、灰泥丘和砂屑滩等3类有利储集相主要沿中央古隆起和神木- 志丹低隆起等古地貌高部位分布。因此认为,神木—靖边地区是有利储层发育区,且处于岩性相变带,生储盖配置关系好,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是天然气勘探的有利靶向区。 相似文献
100.
根据2004年10月珠江三角洲3个代表性观测点大气边界层观测资料, 分析了珠江三角洲秋季大气边界层温度和风廓线特征。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秋季气温递减率较低, 逆温出现频率较高, 强度较弱, 海风使珠江口贴地逆温的出现时间推迟、低空逆温的出现频率增加。珠江三角洲秋季受多种局地环流影响, 边界层内风廓线比较复杂, 晚上城市群与非城市群地区风向有明显差别; 城市群和珠江口多次分别观测到城市热岛环流和海风环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