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76篇
  免费   1997篇
  国内免费   2997篇
测绘学   695篇
大气科学   4218篇
地球物理   1829篇
地质学   2826篇
海洋学   1593篇
天文学   93篇
综合类   665篇
自然地理   1451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338篇
  2021年   440篇
  2020年   446篇
  2019年   543篇
  2018年   446篇
  2017年   459篇
  2016年   475篇
  2015年   529篇
  2014年   641篇
  2013年   700篇
  2012年   724篇
  2011年   696篇
  2010年   560篇
  2009年   633篇
  2008年   538篇
  2007年   718篇
  2006年   557篇
  2005年   517篇
  2004年   456篇
  2003年   357篇
  2002年   305篇
  2001年   292篇
  2000年   252篇
  1999年   249篇
  1998年   240篇
  1997年   169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141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130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地勘单位执行多年的经济指标考核体系一般由决算总收入、新增资本积累、净资产总额、应收账款与存货占经营收入比率、提取折旧额、提交煤炭资源量,人均年收入等七项指标组成。该指标体系经过多年运行,已经趋于成熟。但是该指标考核体系没有考虑到不同单位的综合经济实力和生产能力水平的差异,忽略了不同单位之间的主营业务性质和区域性差异,使考核结果公平性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依据全面考核原则、科学考核原则、可操作性原则,探讨了如何改进经济指标考核体系,并提出了可供实施的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考核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82.
Based on the project titled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shallow geothermal energy in major cities of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occurrence conditions of shallow geothermal fields in these cities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o this end, relevant data in Lhasa, Shigatse and Nyingchi Cities through vertical thermometry was a focus, so as to analyze groundwater temperature and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strata with constant temperature. Then through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s and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oundwater temperature and climate, differences in this aspect of Nagqu City were taken as a typical case to clarify formation of geothermal field and corresponding influence on groundwater temperature, furthermore providing basic data for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shallow geothermal energy in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相似文献   
983.
There are many arguments on energy sources and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geothermal fields, so a systematic study on the distribution of ground temperature fields shall be necessary. In this paper the thermal conduction forward method of geothermal field is used to simulate cooling rate of abnormal heat sources and heat transfer of the paleo-uplift model. Combined with a large number of geothermal field exploration cases and oil exploration well temperature curve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1) According to the magmatic activity time, the magmatism activities ar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Magma active areas (activity time < 500 000 years) and weak/magma inactive areas (activity time > 500 000 years). The latter has a fast cooling rate (the cooling time of the magma pocket buried around 10 km is less than 200 000 years) after it has intruded into the shallow layer and it has no direct contribution to modern geothermal fields; (2) China belongs to a weak/magma inactive area such as Tengchong region and Qinghai-Tibet region because the chronological data of these regions show that its magma activity time is more than 500 000 years; (3) The temperature of most geothermal fields can be obviously divided into three segments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A high geothermal gradient segment (Segment H) at the surface, then a low geothermal gradient segment (Segment L) at a secondary depth, and finally a lower temperature segment (Segment D) at a deeper depth. The temperature isoline presents a mirror reflection relation on the temperature profile, indicating that geothermal field is dominated by heat conduction, rather than having an abnormally high temperature “heat source” to provide heat; (4) Near-surface (0-5 km) materials’ lateral heterogeneity caused by tectonic movement shall probably be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 of ground temperature fields.  相似文献   
984.
沸石具有选择性吸附钾离子的特性,吸钾量是沸石应用中一项重要的物化性能,温度是影响吸钾量测量结果准确度的重要因素。在现有的吸钾量测试方法中,由于对测试温度的规定较为模糊,基本不作设定或只注明室温,而室温随季节变化较大,测试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无法得到保证。为完善吸钾量的测试方法,本文研究了实际温度对沸石吸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的温度范围内(11.5~80℃),沸石样品的吸钾量与温度呈稳定且相对固定的负相关,由此提出了吸钾量计算公式:E20=Et+k(t-t20)。根据该定量关系,本文提出吸钾量测试方法中需要明确规定吸钾量的测试温度为20℃;如果是在非20℃的实际温度下测量得到的吸钾量,可根据温度校正系数(k)转换到20℃条件下的吸钾量。这种吸钾量测试方法可在实际室温下进行,操作简单,无需使用控温装置;又能消除因时间和地域差异导致的室温波动的影响,使吸钾量测试结果具有更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985.
耐高温泡沫钻井液技术研究概况及研究方向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海燕 《地质与勘探》2014,50(5):991-996
耐高温泡沫钻井液是对深井、超深井、高温地热井、干热岩等资源开采,特别是超高温资源的开采有效的钻井液之一。本文在分析耐高温泡沫钻井液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抗高温泡沫处理剂、耐高温泡沫钻井液体系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深井、超深井、干热岩、地热井等钻探中会面临超高温、低压易漏地层,因此对低密度钻井液体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主要技术难点是高温、低压,窄密度窗口钻井液的性能的控制。结合对耐高温泡沫钻井液主要技术难点的分析以及高温对泡沫钻井液的要求,综合目前耐高温泡沫钻井液技术的发展,由此得出:耐260℃以上抗高温、低密度泡沫钻井液处理剂及体系,耐高温泡沫钻井液测试仪器及评价方法是未来抗高温钻井液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986.
柳浩  刘江平 《地球科学》2014,39(12):1783-1792
为了解决长时间正演模拟的不稳定性问题, 实现天然地震波场长时间数值模拟.在高阶有限差分数值模拟的基础上, 给出了多轴向完全匹配吸收边界(M-PML)二维划分方式, 讨论了M-PML吸收边界转换系数P的取值对其吸收能力与截断误差对数值模拟有效信号的影响.实现了二维弹性波高阶有限差分的长时间数值模拟.采用2013年12月16日湖北省巴东县地震及余震信息, 对该地震数据进行了数值模拟, 并与武汉、秭归两台站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验证该正演模拟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为天然地震波场传播规律、成像和震相识别及震源定位等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7.
利用美国国家和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的大气温度数据, 分析陆地地震和海洋地震震前震中上空的大气温度变化, 研究其作为地震短临前兆的可能性.地震样本包括2014年2月12日于田Ms7.3地震、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2011年3月11日日本Ms9.0地震、2014年4月1日智利Ms8.1海洋地震、2013年3月27日台湾南投县Ms6.1地震和2014年5月30日云南盈江Ms6.1地震.结果表明: (1)震前, 震中位置300~1 000 hPa大气温度有较为一致的变化趋势; (2)200 hPa与400 hPa处(根据不同地点可选择其他, 诸如350 hPa、300 hPa等高度数据)温度折线图在震前趋近或者相交, 出现类似蝴蝶翅膀的"蝴蝶形"特殊曲线形状; (3)200 hPa与400 hPa温度差等值线图在(震前数月、数周或数天不等)震中附近区域的数值减小, 温度差等值线图的塌陷最低点对应震中位置.以上规律有望应用于地震短临预测的时间与震中的确定.   相似文献   
988.
赵振云  孙智杰 《探矿工程》2014,41(12):27-30
以山西潞安集团和顺李阳煤业有限公司大水位落差深井止水修复方案及实施效果为工程实例,对该工程先后实施的管内注浆法、管外注浆法、衬管固井法、同径水泥架桥法、泄压通桥法等止水修复方案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了其成功的经验,可为类似旧井修复工程或新井施工工程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989.
查文华  宋新龙  武腾飞 《岩土力学》2014,35(5):1334-1339
利用RMT-150B岩石力学试验系统和GD-65/150高低温环境箱,对经历不同温度后煤系泥岩的力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温度下煤系泥岩的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弹性模量、变形模量以及泊松比受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泥岩的力学特性有差异。随温度的升高,其峰值应力、峰值应变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峰值应力从25℃时的9.153 MPa下降到55℃时的8.271 MPa,降幅为9.6%;峰值应变从25℃时的11.002×10-3下降到55℃时的8.249×10-3,降幅达25.0%。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变形模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泊松比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由此得到各参数变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研究成果可为深井高温软岩巷道的围岩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0.
利用地球系统模式CESM的过去1500年气候模拟试验结果,分析了中世纪暖期和现代暖期中国区域温度和降水变化特征的异同,并对形成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中国的温度变化在中世纪暖期和现代暖期有着显著的区域差异,且年代际变化特征亦不尽相同.现代暖期的温度存在一个明显的年代际突变,这一突变是由温室气体含量的变化引起的,且现代暖期温度变化的空间格局受人为因子影响较大.中世纪暖期温度变化的空间格局主要受太阳辐射变化的影响,其次是土地利用/覆盖和火山活动.中国的降水变化在两个增暖期其时空格局较类似,其主要模态均体现为西部与东部反相,华南与华北反相.影响降水变化空间格局的因子较复杂,各外强迫因子的作用互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