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25篇 |
免费 | 364篇 |
国内免费 | 41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2篇 |
大气科学 | 297篇 |
地球物理 | 760篇 |
地质学 | 1024篇 |
海洋学 | 204篇 |
天文学 | 33篇 |
综合类 | 142篇 |
自然地理 | 38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54篇 |
2021年 | 80篇 |
2020年 | 82篇 |
2019年 | 75篇 |
2018年 | 79篇 |
2017年 | 100篇 |
2016年 | 103篇 |
2015年 | 123篇 |
2014年 | 138篇 |
2013年 | 190篇 |
2012年 | 148篇 |
2011年 | 140篇 |
2010年 | 113篇 |
2009年 | 122篇 |
2008年 | 142篇 |
2007年 | 170篇 |
2006年 | 139篇 |
2005年 | 137篇 |
2004年 | 123篇 |
2003年 | 97篇 |
2002年 | 69篇 |
2001年 | 78篇 |
2000年 | 55篇 |
1999年 | 66篇 |
1998年 | 59篇 |
1997年 | 48篇 |
1996年 | 44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44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青藏高原纳木错流域扎当冰川度日因子特征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青藏高原念青唐古拉峰北坡纳木错流域扎当冰川2007和2008年消融期的物质平衡和气象观测资料,计算了冰川冰和雪的度日因子值,分析了冰川度日因子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扎当冰川雪的度日因子值为5.3mm·d-1·℃-1;不同海拔冰的度日因子在4.0~14.0mm·d-1·℃-1之间,平均为9.2mm·d-1·℃-1.扎当冰川冰的度日因子值随着海拔的升高有所下降,但季节变化规律不明显.利用度日模型对扎当冰川物质平衡进行了模拟,得到2006/2007年度和2007/2008年度该冰川的物质平衡值分别为-534mmw.e.和247mmw.e.,其中2007/2008年度的模拟值接近观测值. 相似文献
42.
Estimation of evapotranspiration from a crop field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detecting crop water status and proper irrigation scheduling. The Penman–Monteith equation is widely viewed as the best method to estimate evapotranspiration but it requires canopy resistance, which is very difficult to determine in practice. This paper presents a simple method simplified from the Penman–Monteith equation for estimating canopy temperature (Tc). The proposed method is a biophysically‐sound extended version of that proposed by Todorovic. The estimated canopy temperature is used to calculate sensible heat flux, and then latent heat flux is calculated as the residual of the surface energy balance. An eddy covariance (EC) system and an infrared thermometer (IRT) were installed in an irrigated winter wheat field on the North China Plain in 2004 and 2005, to measure Tc, and sensible and latent heat fluxes were used to test the modified Todorovic model (MT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original Todorovic model (TD) severely underestimates Tc and sensible heat flux, and hence severely overestimates the latent heat flux. However, the MTD model has good capability for estimating Tc, and gives acceptable results for latent heat flux at both half‐hourly and daily scales. The MTD model results also agreed well with the evapotranspiration calculated from the measured Tc. Copyright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43.
44.
利用空间几何原理推导三频消电离层参数和最小噪声直线空间表达式,采用5个静态观测站和1组实测跑车北斗三频观测数据,对比分析北斗三频消电离层模型与双频消电离层模型PPP精度和收敛速度。结果表明,静态条件下,三频PPP的位置误差为3.75 cm,标准差为2.06 cm,收敛时间为109.6 min,较双频PPP性能分别提升22.3%、19.8%、22.1%;动态条件下,三频PPP的位置误差为15.21 cm,标准差为12.89 cm,较双频PPP性能分别提升42.4%和26.8%,且收敛速度也更优。 相似文献
45.
为研究BDS载波相位多路径效应的特征,在强多路径环境下进行连续多天短基线静态数据采集,并计算双差观测值残差序列,分GEO、IGSO、MEO 3类卫星分析BDS多路径重复性,在此基础上研究多路径效应对BDS静态基线解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BDS多路径误差具有较强的重复性,其中GEO及IGSO卫星的多路径误差重复周期为1 d,MEO卫星的多路径误差重复周期为7 d;GEO卫星的多路径误差具有系统性偏移,但不是一个常数,而是随时间发生缓慢变化,因此长时间的静态观测并不能平滑该误差,从而导致在较强多路径环境下,BDS多路径误差对其静态解的影响可达cm级。 相似文献
46.
利用高精度捷联式惯性测量设备开展测定重力场的初步静态试验,并对静态惯性重力测量影响因素作初步探讨。静态测试表明,基于试验采用IMU内置的石英挠性加速度计,在稳定的观测环境下通过30 s的滑动平均滤波可以消除高频噪声,得到标准差约为1.5 mGal的重力观测值,但仪器自身的不稳定性和环境变化引起的漂移会使重力观测值呈线性增大的趋势。针对该变化,通过回归分析进行拟合,并结合初始重力已知点上观测得到的初始偏移量,在车载试验中对零速修正点上的静态重力测量误差进行补偿,使大多数点上的重力观测精度由12~20 mGal提升至优于2 mGal。 相似文献
47.
介绍Locata伪距和载波相位单点定位的方法。通过仿真数据和试验,分析基准站个数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比较伪距定位和观测值组合定位的精度,验证了载波相位定位结果的稳定性。分析表明,Locata静态单点定位的精度可以达到cm~mm级。 相似文献
48.
??Bernese??????ж??ο???????????????????????t??????λ??????λ??,??????????13??????????2013\|07\|23??29?????????е??????????GPS??λ????????????????????????λ???????cm??????????λ???????mm?????? 相似文献
49.
闫璟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5,30(2)
在对当前无线网络供求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研究路由器Openwrt系统的网络架构,对该设计平台下实现无线网络分享的可行性进行探讨.基于Openwrt平台,将无线网络分享及流量平衡的理念引入方案设计中,利用C++语言实现并建立了无线网络流量银行Wlanbank(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s bank),并对该流量银行的功能和实用性进行了分析.该平台能够方便地实现家庭网络的相互分享,包括客户端与服务器的定时通信、流量结算以及路由器的远程管理等功能.该无线网络分享平台参考金融秩序中的货币流通方式,在流量银行Wlanbank系统中实现在用户互相之间的转账流量交易来获得无线网络的使用,遵循“分享才能使用”、“分享的越多才能使用的越多”的理念,在流量流通过程中制造一种类似金融秩序的平衡,在不损害用户利益的基础上,扩大无线网络覆盖率.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