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06篇 |
免费 | 1930篇 |
国内免费 | 162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47篇 |
大气科学 | 402篇 |
地球物理 | 1084篇 |
地质学 | 4638篇 |
海洋学 | 3709篇 |
天文学 | 109篇 |
综合类 | 644篇 |
自然地理 | 7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3篇 |
2023年 | 239篇 |
2022年 | 487篇 |
2021年 | 559篇 |
2020年 | 512篇 |
2019年 | 489篇 |
2018年 | 315篇 |
2017年 | 414篇 |
2016年 | 388篇 |
2015年 | 441篇 |
2014年 | 642篇 |
2013年 | 572篇 |
2012年 | 607篇 |
2011年 | 629篇 |
2010年 | 497篇 |
2009年 | 527篇 |
2008年 | 491篇 |
2007年 | 614篇 |
2006年 | 540篇 |
2005年 | 504篇 |
2004年 | 457篇 |
2003年 | 416篇 |
2002年 | 354篇 |
2001年 | 268篇 |
2000年 | 287篇 |
1999年 | 256篇 |
1998年 | 195篇 |
1997年 | 200篇 |
1996年 | 162篇 |
1995年 | 130篇 |
1994年 | 113篇 |
1993年 | 108篇 |
1992年 | 95篇 |
1991年 | 65篇 |
1990年 | 48篇 |
1989年 | 41篇 |
1988年 | 30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Can management effort be predicted for marine protected areas? New considerations for network design
《Marine Policy》2014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level of management complexity (simultaneously occurring licensed human activities) within the currently designated Marine Protected Areas (MPAs) in Scottish waters and through modelling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determined which variabl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efining the level of management effort required for each MPA. This study utilised surveyed distribution data for Priority Marine Features and modelled distribution data showing potential “Most Suitable” Priority Marine Feature habitat through the 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 Maxent. Prediction indicators were developed through Spearman׳s Rank coefficients and a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anagement complexity score within 5 km of a MPA and the number of casework events (defined as any work or statutory consultation associated with an MPA, such as planning applications, discharges or new fisheries); and (2)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casework events and location, number of features, and the type of features and most suitable scores. Calculations showed that Lochs Duich, Long and Alsh, Loch Sunart, Loch Sween and Loch Creran may potentially require most effort to manage once they are designated as MPAs. This study showed that it is possible to evaluate options within an MPA network to achieve cost effective options for the biodiversity and socio-economic objectives of MPA networks and that some MPAs are likely to be more efficient than others in terms of management time. 相似文献
62.
海洋观测是获取海洋环境信息的重要方式,实时、可靠的操作系统是海洋观测中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时操作系统计算的正确性不仅取决于计算的逻辑正确性,还取决于产生结果的时间。该系统具有高精度计时系统、多级中断嵌套机制和实时调度机制,这些特性保证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文中对三个典型的操作系统(Wind River公司的Vx Works、BRTT公司的Antelope和开源的RTLinux)进行研究,并从功能、关键模块以及优缺点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详细阐述了实时操作系统的功能特性以及实时操作系统在相关领域应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3.
海洋重力测量动态环境效应分析与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使用小型测量船搭载摆杆型海洋重力仪获取数据质量不高的问题,在深入分析海洋环境动态效应误差特性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互相关分析的交叉耦合效应修正法,对高动态海洋重力测量数据实施综合误差补偿和精细处理。使用典型恶劣海况条件下的观测数据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重力测线成果内符合精度从原先的±9.35×10-5m/s2大幅提升到±1.43×10-5m/s2,同时使用卫星测高反演重力对精细处理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外部检核,外符合精度也从原先的±7.73×10-5m/s2提高到±5.63×10-5m/s2。 相似文献
64.
基于2006~2007年福建沿岸海域4个航次的底拖网调查,分析了福建沿岸海域石首鱼科鱼类的资源现状.结果表明:4个航次共捕获石首鱼类16种,其中春季捕获石首鱼类10种,夏季和冬季均捕获14种,秋季捕获12种.不同航次捕获的石首鱼类占所有鱼类总渔获量的比例为10.43%~23.23%,平均15.71%.平均资源密度和平均个体密度分别为81.49 kg/km2和3 663.06 ind./km2.平均资源密度和平均个体密度均以秋季最高,分别为130.02 kg/km2和5 702.64 ind./km2.闽东沿岸海域、闽江口及其附近海域、闽中沿岸海域和厦门沿岸海域石首鱼类的全年平均资源密度分别为70.75、96.23、22.54和84.57 kg/km2.在各种石首鱼类中,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的资源密度和个体密度最大,其次是丁氏(Wak tingi).叫姑鱼的相对重要性指数最高,为871.01,仅叫姑鱼为优势种.与近20 a前的调查资料相比较,石首鱼类的渔获量占鱼类总渔获量的比例升高,但资源密度显著下降,必须采取措施,避免开发强度的继续增加,以利于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5.
66.
67.
为掌握霞浦核电基地海洋生物的放射性本底水平,在其周边50 km范围内采集5类9种海洋生物样品,测量其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232Th、226Ra、40K,以及人工放射性核素137Cs、134Cs、90Sr、58Co、60Co、54Mn、110mAg、65Zn的活度浓度并进行辐射剂量评价。结果显示,所有样品中134Cs、58Co、60Co、54Mn、110mAg、65Zn的活度浓度均低于最小可探测活度浓度,238U、232Th、226Ra、40K、137Cs和90... 相似文献
68.
有孔虫在海洋环境指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现代环境中有孔虫的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有助于利用有孔虫对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环境进行还原。我国南海海域辽阔,南海有孔虫的相关研究很早便有报道。对我国南海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底栖有孔虫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研究区以玻璃质壳底栖有孔虫占主导,胶结壳其次,瓷质壳最少。根据底栖有孔虫的分布特征划分了4个底栖有孔虫组合,组合1为Heterolepa subpraecincta - Hanzawaia mantaensis - Rotalinoides gaimardii;组合2为Bulimina marginate - Lagena substriata;组合3为Elphidium advenum - Pararotalia nipponica;组合4 为Recurvoides contortus - Ammodisus cretaceous - Bulimina aculeata。对影响该区域底栖有孔虫分布的环境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温度、盐度、底质类型等对底栖有孔虫的分布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海流对研究区底栖有孔虫时空分布的影响值得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69.
冷活性纤维素酶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洋嗜冷菌MB1所产冷活性纤维素酶的性质进行了研究。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35℃,0℃时残余酶活约为20%,最适pH值为6.0,在pH5~7.5范围内酶活均较高。该酶对热敏感,50℃保温2h,残余酶活为15%;60℃时,酶完全失活。 相似文献
70.
象山港海洋牧场示范区大型底栖生物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象山港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前(2011年)、建设中(2012年)、建设后(2013年)对象山港全港区、邻近区、示范区11个站位,进行5个航次调查所获得的大型底栖生物的资料,对比分析建设前后大型底栖生物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共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59种,建设后建设中建设前,优势种变化明显。大型底栖生物密度、生物量表现为:建设前建设中建设后;建设中建设后建设前。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均表现为:建设前建设后建设中,均匀度指数J则表现为建设中建设后建设前。多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建设前后,大型底栖生物种类数、栖息密度、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群落聚类及n MDS排序分析,建设前后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双因素相似性分析(ANOSIM)结果同时表明,群落建设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综合检验R=0.215,P=0.004)。SIMPER分析,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的平均相似性建设前建设后建设中。根据调查站位的数据作出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分析表明,建设中大型底栖生物受到了强烈的干扰,人工鱼礁投放、大型海藻移植、增殖放流会对其周围海域产生影响,但建设后扰动消失,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海洋牧场建设过程中带来的扰动逐渐减小,并围绕鱼礁群逐渐形成新的人工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