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0篇
  免费   874篇
  国内免费   1229篇
测绘学   427篇
大气科学   1602篇
地球物理   1191篇
地质学   974篇
海洋学   999篇
天文学   56篇
综合类   429篇
自然地理   1185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248篇
  2021年   275篇
  2020年   293篇
  2019年   304篇
  2018年   237篇
  2017年   286篇
  2016年   234篇
  2015年   265篇
  2014年   318篇
  2013年   316篇
  2012年   333篇
  2011年   294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280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302篇
  2006年   326篇
  2005年   283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庞重光  于炜 《水科学进展》2013,24(5):722-727
针对整个渤海海域悬浮泥沙分布全貌研究的不足,基于2000-2004年连续5年的354个SeaWiFS反演的渤海表层悬沙浓度资料,经多年月平均得到其季节变化特征;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给出其空间模态及时间系数,揭示渤海表层悬浮泥沙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渤海表层悬沙浓度除秦皇岛海域外近岸高,离岸低,辽东湾东岸浓度远大于西岸;冬季浓度最高,春秋次之,除河口海域外夏季浓度最低;河口海域冬夏季均为浓度高值区。经验正交分解显示第一空间模态反映渤海悬沙浓度的总体分布特征,其显著变化周期为12个月,显示渤海表层悬沙的季节变化特征。第二空间模态反映黄河入海径流对渤海表层悬沙浓度分布格局的影响, 其周期为6个月,代表黄河口海域悬沙浓度的变化周期。第三模态显示渤海不同海域悬沙浓度的增加或减小过程并不同步,存在明显的位相差异。  相似文献   
82.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由于地震前孕震区地下介质的电性结构的变化,将导致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发生异常变化。通过对地震前后的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的参数的计算、分析和研究,有可能提取出可靠的地震短临前兆异常(曾小苹等,1990)。为了进一步开展对该方法研究工作并使其在我区地震预测预报研究中得到应用,我们使用了静海台的地磁记录资料,分析计算了该台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在地震前后的变化情况,确立了该方法应用天津地区地震预报的短临异常特征及指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3.
应用美国联合预警中心(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JTWC)的台风最佳路径资料、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的扩展海表面温度资料以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和美国国家大气科学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AR)的大气环流场资料,研究了20世纪90年代西太平洋暖池(简称暖池)年代际扩张对西北太平洋台风和登陆中国沿岸台风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暖池扩张前期(1965—1992),后期(1993—2013)台风生成在西北太平洋中部区域(10°—20°N,135°—145°E)显著减弱,在10°—20°N,145°—160°E区域和南海北部区域则表现出增多的特点。台风移动路径变异特征呈现为移动进入南海和登陆中国东部沿岸的西行和西北行路径减少,登陆日本的转向型路径增多,同时登陆我国海南岛和东南部沿岸的台风增多。进一步探查这种影响的可能原因发现,与暖池扩张密切相关的太平洋年代际变化引起的纬向环流的变异是西北太平洋中部台风生成减少的主要原因;而南海北部台风生成增多则归因于南海区域局地环流特征的变异。同时,南海北部台风生成增多是登陆我国海南岛和东南沿岸台风增多的主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84.
基于1982-2003年GIMMS NDVI遥感资料、气候资料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利用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等方法,对黄淮海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力和驱动机制进行了研究,从气候、社会经济两方面分析了区内6种植被类型区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发现,不同植被类型区,其驱动机制差别很大,但总体来说,区内各类植被类型区植被覆盖变化大都受到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共同驱动,主要驱动力为气候因素,人类活动在局部区域能够产生较大作用,而大范围区域植被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变化或改变,主要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6种植被类型区年均NDVI变化驱动力模型。  相似文献   
85.
华南秋季蒸发量的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华南区域66个气象站点1960~2004年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华南秋季蒸发皿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的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华南中部和西北部是华南秋季蒸发皿蒸发量的两个主要气候变异中心区,华南中部秋季蒸发皿蒸发量具有以年代际变化为主的特征,并且在45年内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在影响蒸发皿蒸发量的因子中,太阳辐射与蒸发皿蒸发量的相关性最好,呈显著的正相关.对实际蒸发量而言,华南中部和西部偏西地区则是两个主要的变异中心,两区域的秋季实际蒸发量具有以年际变化为主的特征,降水对华南秋季实际蒸发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华南秋季实际蒸发量一般都在蒸发皿蒸发量的40%左右,并且比值总体上呈现微弱的由南向北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86.
1 INTRODUCTION Much work has been done addres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omalous climate changes and ENSO in China and the results vary much. For instance, Li et al. (1987) [1] think that the Mei-yu (sustained rain) starts later, lasts shorter and pre…  相似文献   
87.
中国港口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港口是水路运输的枢纽和重要节点,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以我国规模以上港口为研究对象,运用指数分析与齐夫定律对近年来我国港口规模的区域差异、等级规模变化进行分析,通过灰色关联度模型确定影响港口规模的主要因素,结果发现:我国港口吞吐量增长迅速,以外贸运输为主;港口规模的区域差异与规模等级差异逐步缩小,各港口吞吐量呈现位序-规模分布,分形结构由单分形转为双分形,齐夫参数呈下降趋势;不同省级行政单元经济水平对港口规模影响存在差异,分为区域拉动型、外向经济型、腹地中转型和补充导向型。  相似文献   
88.
用半球气候场强度指数(Ic)及球函数分析改进方案,分析了北、南半球500hPa气候高度场的环流特征,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半球500hPa气候高度场强度冬强于夏,南半球强于北半球;半球环流向夏季的转换速度北南半球相当,而向冬季的转换北半球较南半球快。2)半球500hPa气候高度场具有简单的球函数谱结构,它们主要由超长波波段的球函数(0≤m、κ≤3,m、κ不全为0)、特别是其中的带状球函数(m=0)构成,因而具有低阶、低维的特征。3)对北半球用约20个重要球函数分量(按-↑rm,κ^*≥0.05%标准)即可相当精确地拟合其500hPa气候高度场,而对南半球仅用10个重要球函数分量即可相当精确地拟合其500hPa气候高度场;因此,北半球气候高度场球函数谱结构较南半球复杂。4)北半球500hPa气候高度场的季节变化较南半球明显。  相似文献   
89.
全球增暖的另一可能原因初探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太阳是地球流体(大气和海洋等)运动的最终能量源,地球环境,尤其是气候的变化不能不与太阳活动有关.目前,普遍将全球增暖归结为温室气体含量增加所导致的温室效应的加剧,这无疑是有一定依据和有道理的.但从科学上来讲,人类活动所引起温室气体增加的影响,并非是唯一原因.基于已有的一些研究结果,从太阳活动的观点所进行的初步分析表明,太阳活动也可能是引起近世纪全球增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太阳活动的影响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的直接影响和引发地磁场变化的间接影响两个方面,地球磁场的变化将可通过动力过程和热力过程而影响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变化.  相似文献   
90.
南京城区夏季低层逆温对人体舒适状况影响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2000年夏季南京志区地面气象要素和低层探空资料,分析了该夏季南京城区早、晚低层逆温的频率、厚度和强度变化特征,着重从统计角度研究了逆温的厚度、强度与城区地面温度、相对湿度变化的关系及对人体舒适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层逆温对城区地面温湿变化及其幅度影响较大,当07时有逆温层时,08时至14时的温度增加幅度变大,相对温度减小幅度也变大,人体不适指数增加幅度变大;当19时有逆温层时,20时至23时温度减小幅度变小,相对湿度增加幅度也变小,人体不适指数减小幅度变小,并通过相关分析建立了人体舒适度指数与逆温强度之间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