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35篇
测绘学   23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183篇
海洋学   238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61.
杨德欢  颜荣涛  韦昌富  张敏  张芹 《岩土力学》2016,37(12):3529-3536
通过对重塑粉质黏土的液、塑限和固结慢速直剪试验,探讨了粉质黏土液限、塑性指数及抗剪强度与不同浓度NaCl孔隙溶液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孔隙溶液浓度增加,液限随之减小,塑性指数表现出粉土的性质;不同竖向正应力下的强度随浓度变化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正应力较低时,强度不断减小,而正应力较高时,则强度不断增大,正应力介于二者之间强度则先降后升;内摩擦角随浓度增加而增大,最终趋于稳定;黏聚力先迅速减小后逐渐回升,且均为负值。其性质变化主要是因为扩散双电层、颗粒间作用力以及孔隙比发生了改变。基于Terzaghi的有效应力原理,对饱和粉质黏土固结慢速直剪试验测得的负值黏聚力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认为渗透压力对黏聚力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使黏聚力成为负值。  相似文献   
62.
研山铁矿设计采用露天开采,最终最大边坡高达600m。边坡上部为粉土和粉砂、中砂、卵石、粉质粘土,下部为砂质粘性土和砾质粘性土。由于边坡高,受环境动应力影响因素大,因此分析粉土和粉质粘土层在动应力作用下对变形和强度的影响,对边坡稳定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3.
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大洋钻探计划(ODP)的科学目标,研究主题及其重要的科学意义,大洋钻探计划是当今举世瞩目的国际性海洋科学研究计划,其前身深海钻探计划(DSDP)孕育了20世纪70年代的地学革命,为“新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提供了关键性的证据。自1985年开始的ODP成功地探查了地质历史演化中塑造我们这颗星球并决定了其现今环境状态的各种地质过程,揭示了控制地壳形成,海洋化学,海洋的深部和表面循环的各种地质以及生物圈和环境物理化学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DSDP和ODP的成功为实施新世纪海洋钻探-综合海洋钻探项目(IODP)的目标铺平了道路,IODP是在21世纪初即将实施的新的大洋钻探计划。  相似文献   
64.
周平  朱长歧  黄理兴  汪稔 《岩土力学》2005,26(3):471-475
以武昌某高层建筑群岩土工程勘察为例,采用规范查表、理论公式计算、现场载荷试验等方法,并结合物理力学指标特征对含粘性土粉砂的承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武昌地区含粘性土粉砂是一种有别于一般粉砂、粉土和粘性土的混合土,在工程性质上,它更接近于粘性土而非粉砂。含粘性土粉砂承载力的确定方法应以现场载荷试验和理论公式计算为主,且计算结果与载荷试验结果应具可比性。  相似文献   
65.
Although a 1972 dredging by USNS Eltanin from the submarine Naturaliste Plateau was reported to yield rocks of continental origin, a re‐examination of the dredge haul shows that the rock clasts are in fact altered tholeiitic basalts. They have affinities both with MOR basalts and, especially, within‐plate basalts. Petrographically they correlate most closely with the Bunbury Tholeiitic Suite on the Australian mainland to the east. The basalts are reworked cobbles in a manganiferous Quaternary slump mass, which contains a quartz‐rich, felsic, detrital mineral suite with a granite‐gneiss provenance. The basalt cobbles were part of a basal conglomerate, which covered large areas of the Plateau. It is suggested that this was laid down from nearby elevated volcanic structures formed during the inception of seafloor spreading and the separation of Greater India from Australia at about 122 Ma BP.  相似文献   
66.
大西洋洋中脊TAG热液区中块状硫化物的Os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测得TAG热液区中5件海底块状硫化物样品的锇含量及其同位素组成,187Os/186Os比值在2.305~7.879之间,均值为5.986,介于现代海水和上部洋壳岩石的锇同位素组成之间,表明该区海底块状硫化物中锇是海水和上部洋壳来源锇混合的产物.在海底热液循环过程中,海水的混入对该区热液流体的Os浓度及其同位素组成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7.
依据地热资料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厚度在东海海域的分布情况。东海在地质构造上位于新生代环太平洋构造带西部边缘岛弧的内侧,又是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相互作用带。依据国际热流委员会(IHFC)提供的东海地热数据,经过统计确定出该区域的热流分布,热流平均值为121·0mW/m2,最小值为73·0mW/m2,最大值为168·0mW/m2。同时利用天然气水合物温压模型计算了稳定带厚度,数据显示稳定带厚度平均值为92·2m,最小值为1·4m,最大值为190·6m,薄于其他已经发现的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厚度(约400m)。天然气水合物大部分分布在条件适宜的陆坡和岛坡上,冲绳海槽底部水合物稳定带厚度相对较薄。统计分析表明本区热流值与水合物稳定带厚度相关性很差,相关系数仅有0·12。这是由于天然气水合物所在海域水深较浅时,海底温度的变化迫使运算所应用的非线性方程影响因子迅速积累,从而导致相关系数降低。最后结合东海陆坡的地质条件,探讨了在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情况下,陆坡失稳的可能性及其造成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68.
如何确定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的空间分布并对其进行资源量评价至关重要。瞬变电磁法是陆地金属矿床勘探的重要手段,但海底的崎岖地形、硫化物的复杂结构以及不稳定的近底观测条件为瞬变电磁在海洋中的应用提出了挑战。为验证瞬变电磁方法对热液区硫化物的勘探应用潜力,本文采用了有限元方法,结合大西洋洋中脊TAG热液区实测地形数据和硫化物深部剖面进行三维正演模拟,通过对比仪器在不同位置、姿态、离底高度的正演模拟结果发现:重叠回线探测装置在离底高度小于60 m时,可以有效探测到TAG丘体的高电导率异常。海底复杂地形以及仪器拖曳方式都会对二次场早期响应产生干扰,同时仪器姿态变化也会改变所探测到的响应,这表明,应结合研究区域的海底地形、仪器海底定位以及姿态数据才能更好的对实测瞬变电磁数据进行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69.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develop an analytical methodology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vibro stone column (S. C.) and dynamic compaction (D.C.) techniques supplemented with wick drains to densify and mitigate liquethctionin saturated sands and non-plastic silty soils. It includes the following: (i) develop numerical models to simulate and analyze soil densification during S.C. installation and D.C. process, and (ii) identify parameters controlling post-improvement soil density in both cases, and (iii) develop design guidelines for densification of silty soils using the above techniques. An analytical procedure was developed and used to simulate soil response during S.C. and D.C. installations,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available case history data. Important construction design parameters and soil properties that affec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se techniques, and construction design choices suitable for sands and non-plastic silty soils were identified. The methodology is expected to advance the use of S.C. and DC. in silty soils reducing the reliance on expensive field trials as a design tool. The ultimate outcome of this research will be design charts and design guidelines for using composite stone columns and composite dynamic compaction techniques in liquefaction mitigation of saturated silty soils.  相似文献   
70.
由于仪器水平的限制,关于土体的动力特性的研究目前多采用单向激振方式替代双向激振方式。而这两种激振方式在试验原理方面存在明显不同。很多研究表明,应力路径对土的响应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两种方式相替代的合理性尚待证明。本文利用DSC2000多功能动三轴试验系统,选取尾矿砂分别在单向及双向振动条件下进行一系列饱和土的动力特性试验,对比两种激振方式作用下土体的滞回曲线以及骨干曲线的差异,分析土体在这两种振动方式下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应用双曲线模型对骨干曲线进行拟合,最后给出在进行土体变形特性试验时以单向激振方式替代双向激振方式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