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9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07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61.
高碳铬铁需要用强氧化性酸或混合酸在高温条件下才能分解或采用碱熔法处理样品,但操作比较繁琐并引入大量的钠离子,干扰待测元素的检测。微波消解技术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ICP-AES)结合用于测定高碳铬中的铁已有报道。本文在文献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ICP-AES同时测定高碳铬铁样品中Si、Mn、P的方法。采用硝酸消解高碳铬铁中易分解部分,再用高氯酸和氢氟酸消解碳化物和硅化物,减少了高氯酸的用量,消解过程平稳安全。利用高碳铬铁标准物质建立标准曲线,Y和In作内标,Si、Mn、P的检出限分别为0.0017%、0.0025%和0.0033%。用高碳铬铁标准物质GSB 03-1562—2003、GSB 03-1058—1999和GSB 03-1059—1999验证方法的精密度及准确度,11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8%~6.0%之间,不同含量标准物质测定结果与标准值吻合。本方法微波消解样品完全,操作安全简单,准确度高,适用于高碳铬铁样品的多元素同时分析。  相似文献   
62.
王小强  杨惠玲 《岩矿测试》2012,31(5):820-823
以过氧化钠为熔剂,经高温熔融-热水提取-盐酸酸化前处理样品,选用金为内标元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铬矿石中的二氧化硅。试验了熔融试样时引入的基体元素钠对被测元素的干扰情况,结果表明,钠含量高于300 mg/L时,二氧化硅的回收率均低于92.5%。采用金内标法有效克服了基体效应及仪器波动产生的影响,改善和提高了准确度和精密度。二氧化硅的检出限为0.0075 mg/L,测定范围为0.025%~10.0%。对铬矿石标准物质进行测定,结果与标准值一致,方法精密度(RSD,n=9)小于2%。与常规化学分析法进行比对试验,二氧化硅的测定值吻合较好,但克服了常规化学分析方法步骤繁琐、耗时长、工作量大的不足,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方法也可用于同时测定铬矿石中铝、铁、钙、镁、磷等主次量成分。  相似文献   
63.
利用2007年12月至2008年11月对广西沿海4个海湾红树林区进行系统调查的数据资料,分析不同海湾红树林区Si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广西海湾红树林区Si含量较高,年平均值高达52.26μmol·dm-3,明显高于20世纪80年代河口区的30.83μmol·dm-3;在季节上主要依赖于径流的变化而呈夏高、冬低,春、秋季适中的特征,区域分布亦具有随S下降而增加,随硅藻占浮游植物比例上升而下降的良好规律,依次排列为廉州湾>钦州湾>珍珠湾>铁山港红树林区。相关分析显示,影响研究海区Si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陆源径流与海水的物理混合过程,其次是生物作用,有机体分解的化学过程影响相对较小。Si与N、P营养盐的关系极为密切,其中Si与N的同源性极好,4个季节均达到了非常显著(p值<0.01)的正相关水平;而Si与P含量之间却出现明显分区现象,海湾特征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64.
几内亚红土型铝土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内亚铝土矿资源丰富,并具有品位高,富铝、高铁、低硅、易采、易选之特点,属富含三水铝石的红土型铝土矿。硅铝铁风化壳是本区的含矿岩系,主要矿石类型为蜂窝状、土状和块状铝土矿。矿体多赋存于山体顶部和坡度适中的斜坡上,地形平坦地段和沟谷部位矿体质量差或无矿体。几内亚属于湿热多雨和干湿交替的热带气候,为红土型铝土矿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广泛分布的富铝基性岩石是铝土矿的母岩,也是形成铝土矿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65.
赵悦  李延河  范昌福  胡斌  高建飞 《地质学报》2019,93(8):2055-2067
天津蓟县中新元古界海相沉积碳酸盐岩建造中分布大量燧石条带,特别是雾迷山组燧石条带与白云岩互层密集产出,沉积韵律非常明显,记录了其形成时海洋的化学和生物等信息,但关于其成因和形成机制还存在不同的认识。我们对蓟县中元古界剖面中碳酸盐岩的硼同位素和燧石条带的硅氧同位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燧石条带的 δ 30 Si NBS 28 值为0. 6‰~3. 3‰,平均2. 2‰,较热水化学沉积硅质岩的 δ 30 Si NBS 28 值显著偏高,与浅海生物沉积硅质岩的硅同位素组成相近。燧石条带的 δ 18 O V SMOW 值为21. 7‰~27. 8‰,平均25. 5‰,较热液成因硅质岩的值明显偏高,而与常温海相硅质岩的 δ 18 O值相似。蓟县剖面白云岩和灰岩等碳酸盐岩的 δ 11 B SRM 951 值为0‰~11. 0‰之间,平均4. 8‰,较现代海相碳酸盐的值明显偏低。高于庄组至雾迷山组燧石条带白云岩的 δ 11 B值普遍高于白云岩和灰岩的值,在3. 3‰~12. 9‰之间,平均8. 4‰。在酸性条件下富集重硼同位素的B(OH) 3掺入碳酸盐的比例增加,可导致其 δ 11 B值升高。这表明燧石条带白云岩可能形成于局部酸性水环境。结合碳酸盐和SiO 2溶解/沉淀与pH之间相互关系,提出蓟县剖面中的燧石条带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同沉积的生物化学沉积硅质岩。中元古代海水中SiO 2浓度高,基本呈饱和状态,Mg/Ca比值高,生物活动已成为影响海洋环境的重要因素。在生物活动繁盛期大量有机质沉积于海底,导致海水-沉积物界面附近pH值大幅下降(pH<7. 8),白云石等碳酸盐溶解度升高,难以沉淀;与此相反,SiO 2溶解度降低,达到过饱和,大量沉淀形成燧石条带/透镜体。生物活动羸弱期,海底pH值升高恢复到正常水平,SiO 2溶解度升高,碳酸盐溶解度降低,形成白云岩等碳酸盐沉淀。生物活动的周期性变化,则形成白云岩与燧石互层的条带状韵律层。燧石条带白云岩的硼同位素组成反映的是局部流体的 δ 11 B和pH值,不适合用来反演海水的硼同位素组成。  相似文献   
66.
有效铝、活性硅是判定三水铝土矿质量的重要指标,这两项指标的测定通常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该方法首先测定出消解试液中的铝(即有效铝),再将剩余的残渣酸化溶解,进而测定出硅(即活性硅)。然而,由于消解试液不易澄清和残渣酸溶不完全,往往导致结果的重现性较差。本文对此方法作一改进,将消解的试液酸化加热,以钴为内标,采用ICP-OES同时测定出溶液中的活性铝和活性硅,然后间接计算出溶液中的有效铝。方法精密度(RSD,n=13)小于3%,回收率为97.0%~102.6%,用国际标准物质验证的测定结果与标准值吻合。本方法解决了消解后的溶液不易澄清和剩余残渣酸溶不完全的问题,克服了基体效应和仪器波动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能同时测定出活性铝和活性硅,并且提出的活性铝的概念可应用于三水铝土矿的综合评价和氧化铝生产工艺的调整。  相似文献   
67.
近年来对稀有多金属矿的研究越来越趋向于微区化、微量化,作为其重要研究手段之一,电子探针定量分析在微量元素测试方面取得很大的进展.在微量测试过程中,除了增大测试束流,提高测试时间来降低检出限以外,更要注意去除来自其他元素,特别是主量元素的干扰.在日常测试稀有多金属样品的过程中,S i、Ta、W三个元素存在相互干扰,这种干...  相似文献   
68.
Abrahamson and Dinniss [2000. Ball lightning caused by oxidation of nanoparticle networks from normal lightning strikes on soil. Nature 403, 519–521] proposed a theory of ball lighting in which silicon nanoparticles undergo slow oxidation and emit light. Paiva et al. [2007. Production of ball-lightning-like luminous balls by electrical discharges in silicon.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98, 048501] reported that an electric arc to silicon produced long-lasting luminous white spheres showing many characteristics of ball lightning. We show experimentally that these consist of burning molten silicon spheres with diameters in the 0.1–1 mm range. The evidence of our experiments leads us to propose that a subset of ball lightning events may consist of macro-scale molten spheres of burning metallic materials likely to be ejected from a conventional lightning strike to earth.  相似文献   
69.
The study of the fine structure of the phosphorus and silicon distribution in near-bottom layers and in the interstitial water of the sediments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different Baltic Sea regions (Gulf of Finland, Bornholm, Gotland). The data of this study a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flows and effective transport coefficients for mineral phosphorus and silicon exchange processes between sediment and near-bottom layer. The values of nutrient flows varied depending on sediment type from 9.8 to 632 μg-at. m−2 year−1 for phosphorus and from 232.4 to 1881.1 μg-at. m−2 year−1 for silicon. The dependence of the effective transport coefficients versus the distance from the bottom (h) is expressed by empirically-derived equation: Keff = Ah−b. The values of constants “A” and “b” depend on the hydrochemical conditions, sediment type and hydrophysical conditions in the near-bottom layers. Calculated constants for reg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70.
草莓施用硅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硅肥在草莓上施用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硅肥对草莓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有较大的作用,硅肥能够促进草莓的营养生长,使草莓株高增加1.9 ̄2.5cm,硅肥能促进草莓的果实增大,使外观鲜红圆润、有光泽,经济价值提高。施用硅肥可使草莓产量增加19.1% ̄2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