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9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07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31.
夕卡岩铁矿床的成因一直以来备受争议,主要有接触交代和矿浆成因等模型。河北武安玉石洼铁矿是邯邢地区主要的夕卡岩铁矿之一,对矿区尖山剖面中的三类磁铁矿成分进行详细研究有助于解决此问题。产于剖面下部玉石洼铁矿主矿体中的磁铁矿以高Ti为特征,而在上部结晶灰岩中矿脉状中磁铁矿以高Si(w(SiO2)>1%)为特点,赋存于中部二长岩矿脉中的磁铁矿具有过渡的成分特征。通过对此三类磁铁矿中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研究发现,从下部玉石洼主矿体向上部结晶灰岩中的磁铁矿脉,磁铁矿具有Ti含量逐渐减少而Si、Mg含量逐渐增加的特征。高硅磁铁矿呈自形晶,与方解石平衡共生,其形成与流体有关,很可能是流体晶矿物。磁铁矿FeV/Ti判别图解显示下部玉石洼主矿体中部分磁铁矿具有岩浆成因,二长岩和结晶灰岩中的脉状矿石中磁铁矿具有热液成因,磁铁矿由下部到上部具有岩浆成因过渡为热液成因的连续过程。根据玉石洼矿区磁铁矿的这些特征,我们认为铁矿浆中含有大量流体,应该为“含铁熔体流体”,由于流体超压使“含铁熔体流体流”在岩浆通道中快速上升,至地壳浅部空间就位,在空间上由下部形成高温高Ti磁铁矿过渡为上部形成具有流体晶特征的高Si磁铁矿的岩浆通道成矿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132.
人类开发应用石英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石器时代,人类就曾将石英作为装饰品、工具、法器、武器、日用品等应用;在工业时代,石英主要作为玻璃原料及冶金熔剂使用;当代,石英广泛应用于许多工业和高科技领域。近年来,石英作为可再生能源及其它高科技领域用的材料,特别是以石英为原料制备多晶硅及单晶硅作为微电子学材料及太阳能利用材料方面展示了广阔的前景。但这个领域对石英纯度的要求很高,通过传统的提纯和晶体生长技术将石英转化为硅很不经济,因为传统方法大量使用氯、氯化氢及四氯化硅对环境有负面影响。而开发闭路循环技术系统或使用高纯度石英原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途径,前者取决于化学冶金技术水平,而后者则取决于矿产地质。因此,高纯度石英的找矿评价及工业硅的提纯是大力发展太阳能产业的重要途径。目前,以石英为原料进行高纯半导体材料和微电子材料等的合成在有些国家已经大规模工业化,并形成产业,如太阳能产业和高科技工业。据预测,在2010至2012年间,高纯石英原料将会短缺且竞争激烈。根据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在哈萨克斯坦建立用于太阳能和其它高科技工业的高纯石英基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哈萨克斯坦高纯石英资源丰富,在哈萨克斯坦中部,变质成因的石英脉及交代型的石英岩很普通,在东部、中部、南部和西部,石英结晶花岗岩则很多,水晶矿床则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的西南地区,花岗岩侵入体的水晶矿以及粒状石英脉几乎在哈萨克斯坦到处都有分布,结晶花岗岩则分布在哈萨克斯坦北部和南部地区,但是该国针对高纯石英的工业化研究与应用则很少。埃及的石英原料也很丰富,主要矿床位于该国中部和东南部地区,工业化研究与应用也很少。建议这两个国家将高纯石英原料作为太阳能产业及其它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点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33.
氟镁石-萤石型金矿的成岩成矿机制新探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郑大中  郑若锋 《江西地质》1999,13(4):288-294
在岩浆及热液中,氟以氟化硅,硅氟酸迁移,金呈金氢化物,金合金氢化物迁移(或),金,银,铜,铁,铬羰基化合物迁移。在合适的条件下形成氟镁石-萤石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4.
硅铁中硅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了高氯酸脱水重量法、动物胶凝聚重量法和氯硅酸钾容量法测定硅铁中的硅量,对这三种分析方法进行了评估,推荐氟硅酸钾容量法作为测定硅铁中硅量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35.
唐鹊辉  王妙  胡韧  韩博平  彭亮 《湖泊科学》2014,26(3):410-416
通过加标回收和野外水样测定,对用于淡水可溶性硅测定的4种比色法进行比较,同时研究了实验过程中玻璃容器对4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影响以及磷酸根离子对显色的干扰.结果表明:1,2,4氨基萘酚磺酸还原硅钼蓝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高,适合常规水样中可溶性硅的测定,最适检测浓度范围为0.05~20 mg/L;米吐尔还原硅钼蓝法和抗坏血酸还原硅钼蓝法灵敏度高但准确性低;硅钼黄法操作简单但灵敏度低.测定过程所使用的玻璃容器对4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没有影响,磷酸根离子的干扰能被消除.  相似文献   
136.
渤海南部海域沉积物上覆海水与颗粒物中的磷与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渤海南部海域沉积物上覆水、悬浮颗粒物中P、Si的变化特征。上覆水体PO4-P、SiO3-Si的平均含量均低于大洋底层水PO4-P、SiO3-Si的平均含量,二者具有相似的循环控制机制。悬浮颗粒物中无机磷、生源态磷(TIP、BP)的来源和循环控制机制不同,无机硅、生源态硅(TISi、BSi)有一定的相似性。稀释作用和表层沉积物中可交换态P、Si的循环控制上覆水体中P、Si的地球化学行为。颗粒物中TIP、TISi的行为受离子交换和化学吸附过程影响,其中化学吸附可能与Fe(Ⅲ)的氧化物有关;生物过程对颗粒物中生源P、Si的地球化学行为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7.
云南梅树村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剖面的硅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梅树村前寒系-寒武系界线剖面是研究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层型最重要的国际候选剖而之一。本文首次系统地研究了硅同位素在剖面中的变化规律;指出在“B点”-“C点”之间有海底喷气活动存在“界线粘土层”为火山成因。“C点”附近点δ13Cδ18O负异常与大量生物活动有关,而非“灾变”所致。  相似文献   
138.
Using a new type of solar furnace and a specially designed induction furnace,cost effective and highly efficient purification of metallurgical silicon into solar grade silicon can be achieved. It is realized by a new method for extracting boron from silicon with the aid of photo-chemical effect. In this article, we discussed the postulated principle of strong radiation catalysis and the recent development in practice. Starting from ordinary metallurgical silicon, we achieved a purification result of 0.12 ppmw to 0.3 ppmw of boron impurity in silicon by only single pass of a low cost and simple process, the major obstacle to make `cheap' solar grade silicon feedstock in industry is thus removed.  相似文献   
139.
Competitive interactions between silicate and phosphate at ligand exchange sites in the sediment surface layer may increase the release of phosphorus (P) from the sediment into the water column. In this study, the role of silicon (Si) in the release of P from the sediment surface layer was studied in a marine estuarine environment, the Bay of Brest, with the aid of a sequential sediment fractionation procedure developed for P, and the addition of inorganic or diatom-bound Si to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in vitro. The potentially mobile pools of P in the surface sediment (loosely bound P + Fe/Al-bound-P) amounted to 5.0 μmol g−1 dry sed., 42% of the total extractable and 33% of the total amount of P in the sediment, while the similarly extracted pools of Si were bigger (ca. 20 μmol g−1 dry sed., 50% of the total extractable Si). Additions of inorganic Si in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 of dissolved P in the sediment interstitial water in a bottle experiment, and the addition of both inorganic Si and cultivated diatoms to intact sediment cores increased the outward flux of dissolved P. Model calculations based on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from the bottle experiment and Si and P water column data showed that the sedimentation of spring diatoms could cause Si pulses to the sediment which would produce a P flux to the water column of ca. 44 μmol m−2 d−1. Field data from the bay show that in spring, decreases in P and Si and an increase in chl a due to diatom production are often followed by a small separate P peak which may be caused by Si-induced P fluxes from the sediment surface.  相似文献   
140.
SEDEX型矿床成矿流体的研究是矿床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正确识别系统中不同的流体来源及其混合过程,是深刻理解SEDEX型矿床形成演化的关键。系统总结了国内几个典型的SEDEX型矿床同位素研究成果,认为B和Si同位素是根据SEDEX型矿床独特的矿物组合而提出的一种示踪方法,对矿床成因和沉积环境示踪效果理想;He、Ar同位素则因为在地壳和地幔储库中有极不相同的组成,是理想的幔源流体示踪剂。鉴于SEDEX型矿床含有电气石、黄铁矿、硅质岩等特殊的矿物与岩石组合,B、Si、He-Ar同位素可能更适合SEDEX型矿床矿化流体来源研究,并指出其理论发展的薄弱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