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3篇
  免费   850篇
  国内免费   890篇
测绘学   382篇
大气科学   239篇
地球物理   319篇
地质学   3224篇
海洋学   54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547篇
自然地理   1384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240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267篇
  2010年   311篇
  2009年   279篇
  2008年   243篇
  2007年   289篇
  2006年   338篇
  2005年   293篇
  2004年   260篇
  2003年   267篇
  2002年   288篇
  2001年   277篇
  2000年   249篇
  1999年   182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虾蛄(Squillidae)是重要的水产增养殖品种。目前针对虾蛄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基础生物学和繁殖生物学方面,其中在虾蛄的纳精结构、性腺发育和幼体发育等研究方面还存在诸多分歧。作者综述了几种虾蛄类,如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黑斑口虾蛄(O. kempi)、猛虾蛄(Harpiosquilla harpax)和棘突猛虾蛄(H. raphidea)的资源分布、生活习性、亲本、性腺和幼体发育等研究成果,以期为虾蛄繁殖生物学和人工育苗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倪欢  牛晓楠  李云峰  郝娇娇 《地质通报》2021,40(10):1656-1663
遥感作为一种可以快速、大范围获取地表覆盖信息的技术手段,为复杂的自然资源调查任务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来源。针对山体确界问题,以遥感卫星影像为数据支撑,采用非监督的统计学习方法,为山体特征建模。然后,采用DBSCAN算法和边缘检测思想,识别山体区域,并提取山体边界。该方法不依赖于人工标记真值,实现了山体边界的全自动识别。实验采用安庆市Landsat 8遥感卫星影像数据,有效识别了安庆市境内的山体,并提取山体边界。通过定性和定量化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证明了遥感技术和统计学习理论在自然资源调查领域的应用潜力。该研究方法和结果能够为安庆市明确山体范围,界定山体的完整性与山体保护规划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3.
地下水资源特性及其合理开发利用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地下水资源具有以下重要特性:兼具可再生性与不可再生性,发育的系统性,以及随时间的变动性。可再生的补给资源,是理论上可持续利用的地下水资源;除了特定情况外,不可再生的储存资源只能借用而不能耗用。地下水资源发育的系统性,要求以含水系统或水文系统、而不是以含水层为单元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地下水资源是随时间而变化的,需要根据变化情况进行再评价。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地下水资源评价应当遵循供水永续性和生态环境可承载性原则。地下水资源评价需要采用多种方法,相互校核,以提高其成果的信度。最后以河北平原为例,探讨了深层地下水的资源属性以及合理利用地下水的途径。  相似文献   
54.
曹文京  郭延杰  孙兰华 《地下水》2004,26(2):115-116
地下水是聊城市重要的而且是主要的水资源,近年来,地下水的开采和补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拟对地下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运动规律、地下水资源计算和评价及聊城市地下水开发利用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对于引黄(河)灌区合理引用黄河水和开采地下水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5.
古潜山地热资源具备岩溶孔隙发育程度高、热储面积厚度大、地热水储量大的优点。冀中坳陷内古潜山分布密集且地热资源丰富, 河间潜山位于冀中坳陷饶阳凹陷中东部, 具有良好的地热地质条件, 开发潜力巨大。本文基于河间潜山及其周缘地区测井资料、岩石热物性并进行了计算, 发现其地温梯度为29.8 ℃/km到44.5 ℃/km之间, 平均值为40.7 ℃/km。大地热流值介于64.8~80.6 mW/m2之间, 平均值为 73.4 mW/m2。通过水热耦合模拟方法模拟选定的地热资源有利区的温度变化, 结果发现河间潜山合理的开采井距为800 m, 合理开采量为60 L/s, 回灌温度为35 ℃, 总可开采量为6.32×1016 J, 单年可开采量为 6.32×1014 J, 可供暖面积为1.22×106 m2, 对于冀中坳陷潜山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6.
从东平县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历史、资源保有现状、勘查开发及矿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进一步探讨了加强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的问题。矿产资源的有限性和分布不均匀性,决定了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有限的。如果不合理开发利用,必然会造成矿产资源衰竭和矿山生态环境恶化,使矿产资源与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加剧。  相似文献   
57.
中国钨矿成矿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钨矿是中国传统优势矿种,前人在钨矿成矿理论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随着近年来在江西、云南和新疆等地取得的多项钨矿重大找矿突破,对原有的钨成矿带地质认识提出了挑战,急需进一步分析和总结其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和资源潜力,为今后地质找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文中采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在各省区钨矿资源潜力预测成果的基础上,以MapGIS为平台,进行数据库汇总与综合分析研究。首先,基于全国1 538处钨矿产地数据的统计分析,初步总结了中国钨矿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岩浆岩、构造和地层等控矿因素。其次,根据钨矿床及预测区的空间分布和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了56个钨矿成矿区带。再次,将钨矿的预测类型划分为石英脉型、夕卡岩型、斑岩型、云英岩型、陆相火山岩型、沉积变质型、层控夕卡岩型和砂矿型,并建立了主要钨矿类型的预测模型。最后,在全国范围累计圈定的1 357个最小预测,累计预测资源量(WO3)2 973×104 t。根据钨矿区域成矿特征,将最小预测区归并为461个二级预测区,并进一步合并为118个钨矿三级预测区,其中,找矿潜力大的河南卢氏-栾川、新疆白干湖、湖南香花岭-瑶岗仙、甘肃野马滩-干巴河脑、江西坪背山-八仙脑和大湖塘等6个三级预测区可优先部署钨矿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58.
本文采用对比分析与归纳分析法,在明确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考核评价机制定位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和参考现有相关考核评价制度的设计思路,围绕“考核谁、谁来考、怎么考、考什么、结果怎么定、结果怎么用”等关键问题,从考核评价对象和实施主体、考核评价方式和实施、考核评价结果应用、考核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构建、考核评价结果评定方法等方面,提出构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考核评价机制和方法的思路,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9.
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梦熊 《地质通报》2003,22(8):551-557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工业的高速发展,中国城市已由180座猛增至666座,城市人口和城市需水量都迅猛增长,造成城市水资源紧缺。城市发展也使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直接对水资源造成破坏,影响人体健康。地下水超量开采,引起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海水入侵等地质灾害,造成严重经济损失。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探讨了城市水资源紧缺的原因及其对生态的影响,提出城市水资源的合理规划、合理利用以及开源节流、保护生态环境与防止地质灾害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60.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乖梅  何士华 《水文》2006,26(5):20-24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选取合适的评价方法是正确评价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前提。在目前提出的评价方法中,关键性的问题是如何合理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层次分析法是解决这一问题常用的有效方法。但是,层次分析法没有给出判断矩阵一致性的调整方法;而且评价结果也只能表明各个指标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大小,并不能判断研究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本文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探讨了判断矩阵一致性的修正方法,构造出判断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的综合指数,并对云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