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8篇
  免费   650篇
  国内免费   561篇
测绘学   93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768篇
地质学   2712篇
海洋学   329篇
天文学   89篇
综合类   206篇
自然地理   6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99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216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71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361.
苏德辰  李庆谋 《现代地质》1995,9(3):279-283
Fischer图解(又称为容纳空间图解)为人们研究沉积旋回在空间上的叠置规律、相对海平面变化、层序级次的划分以及地层层序对比等提供了一种客观实用的方法。本文较详细地讨论了该图解的绘制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运用该图解,将北京西山下苇甸剖面张夏组划分为1个大的三级旋回层序和4个四级旋回层序,根据图解反映的相对海平面变化讨论了旋回层序与构造运动间的关系,提出华北板块晚寒武世之前的"翘翘板运动"应始于中寒武世张夏期之早期到中期。  相似文献   
362.
This paper examined sequence‐stratigraphic features of a gravelly fluvial system of the Iwaki Formation, which developed in a forearc‐basin setting in Northeast Japan during the Eocene through Oligocene. On the basis of three‐dimensional architectural element analysis, we discriminated three major cycles of channel complexes, which contain ten component channel deposits in total in the fluvial succession. Component channel deposits in the uppermost part of each cycle are sandier and associated with overbank muddy deposits and coal beds as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cycle. Mean clast‐size also decreases upsection in the entire gravelly fluvial deposits. The fluvial succession is interpreted to have been deposited in response to an overall rise in relative sea level that was superimposed by three short‐term relative sea‐level rises on the basis of vertical stacking patterns and component lithofacies features of channel deposits, and of correlation of the fluvial succession with an age‐equivalent marine succession in an area about 50 km offshore. However, geometry and stacking patterns of the channel complexes do not exhibit any distinct temporal variation and amalgamated channel and bar deposits are dominant throughout the transgressive fluvial succession. On the other hand, an overall fining‐upward pattern of the entire Iwaki Formation fluvial deposits in association with three component fining‐upward patterns is distinct, and is interpreted to be consistent with the tenet of the standard fluvial sequence‐stratigraphic models.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present example represents one type of variation in the standard fluvial sequence‐stratigraphic models, possibly reflecting the forearc‐basin setting, which is generally represented by higher valley slope, higher shedding of coarse‐grained sediments, and shorter longitudinal profiles to the coastal area as compared with a passive‐continental‐margin setting.  相似文献   
363.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原理,通过岩心和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对鹤岗盆地石头河子组进行了基准面旋回研究,识别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3种类型的短期基准面旋回。通过对比分析,建立了研究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基准面旋回对聚煤演化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在气候和地形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长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晚期和下降半旋回早期为聚煤作用有利时期,厚煤层形成于最大湖泛面附近;此期间持续时间长的中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和较短的中期基准面下降旋回组合,有利于形成厚度大、分布范围广的煤层。研究成果对鹤岗盆地扩大深部煤炭资源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64.
南堡凹陷东营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体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钻井以及大量地质资料研究基础上,根据层序地层界面特征,将南堡凹陷东营组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和4个三级层序。以初始洪泛面和最大洪泛面识别特征为依据,进一步将三级层序划分出体系域。通过层序地层格架特征及其发育位置分析,认为柳南次凹层序地层格架发育的主控因素为构造、物源和湖平面变化。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及南堡凹陷沉积充填背景研究,认为柳南次凹的沉积体系类型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水下扇、重力流及湖泊沉积体系。冲积扇及水下扇体系在低位体系域中发育,高位体系域中扇三角洲体系和重力流发育,湖扩体系域中湖泊体系非常发育。  相似文献   
365.
重庆地区上二叠统包括龙潭组/吴家坪组和长兴组,主要发育海陆过渡相(海湾-泻湖-潮坪)及浅海碳酸盐沉积,其中龙潭组和吴家坪组为同期异相沉积。通过对区内钻井剖面及露头剖面的分析,在本区上二叠统中识别出区域性构造不整合面和沉积相转换面等地层界面,并将上二叠统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基于近海煤盆地的背景,研究区厚煤层常靠近初始海泛面发育。总体来看,近海含煤盆地三级层序以海侵体系域聚煤最好。  相似文献   
366.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发育豹斑状云质灰岩,因其分布广泛、成因复杂以及具有重要的油气储集意义而长期受到关注。文中以山西省兴县关家崖剖面马家沟组四段顶部为例,依据宏观、微观岩石学特征,结合碳氧稳定同位素、原位激光剥蚀的微量稀土元素等地球化学分析手段,分析了豹斑状云质灰岩的特征及其成因。研究表明,豹斑状云质灰岩的特征为: (1)常发育于(含颗粒)泥晶灰岩中,且向上白云石化程度增强,云质斑块内常伴有针状或板条状石膏假晶;(2)按产状可大致分为水平、斜交和不规则花斑3种类型,分别对应于向上变浅序列的下部、中部和上部,序列顶部多见近原地角砾化;(3)基质灰岩与云质斑块的δ13C、δ18O值较同期海水略显负偏,顶部不规则云质斑块负偏程度最大;(4)“豹斑”与基质灰岩均具有较低的Mn、Sr、Ba等含量和低Mn/Sr值;(5)“豹斑”的ΣREE含量较基质灰岩略低,且皆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稀土配分模式,δCe微弱负异常,δEu无异常。依据上述结果,推测关家崖剖面马四段豹斑状云质灰岩产状受到生物扰动和高频海平面驱动的早成岩期岩溶耦合控制,序列由下至上耦合改造由弱变强,形成下—中部以岩溶影响较小的水平和斜交虫迹为特征、上部叠合岩溶强改造形成不规则花斑的垂向序列组合;早成岩期的暴露岩溶不仅叠合改造生物潜穴,而且蒸发浓缩的有限重卤水沿叠合优势通道优先交代孔渗条件更好的区域,至埋藏时期白云石化作用进一步加强,从而形成了区内类型多样的豹斑状云质灰岩。研究结果还揭示出沉积期微地貌控制的早成岩期岩溶作用是马四段这类特殊的豹斑状云质灰岩或豹斑状云岩储集层形成的关键,且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这类储集层的分布,这一认识可为高频暴露驱动的早成岩期岩溶研究提供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367.
汶川地震余震序列的地震各向异性   总被引:18,自引:17,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震源区及周边地震台站记录的余震序列资料,使用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法,分析了汶川地震发震构造龙门山断裂带及周边地区的地壳各向异性特征,推断了地壳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大致以安县为界,位于龙门山北东段的台站快剪切波的偏振方向为北东向,与断裂带走向一致;而位于龙门山西南段的台站快剪切波的偏振方向为北西向,与断裂带走向垂直;这个特征同样揭示出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逆冲、北东段带有明显走滑性质的特征.研究还显示,靠近龙门山与鲜水河、安宁河小江断裂交汇区附近的台站快剪切波的偏振方向表现比较离散,这可能是由震源区局部的复杂地质构造引起,与该地区复杂的主压应力方向特点一致.  相似文献   
368.
为统一雄安新区地层序列划分标准,实现雄安新区工程勘察数据的入库、互相调用和综合利用分析,在搜集雄安新区大量工程勘察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地质年代、地质成因、沉积序列、地层岩性、物理力学性质等因素,对雄安新区100 m深度范围内的地层进行了统一划分,并对标准地层采用"主层编码+岩性亚层编码+特殊成分编码+工程性质次亚层编码"的形式进行了标准化编码。将雄安新区100 m以浅地层自上而下划分为18个主层,其中冲洪积层及冲湖积层、5个钙质结核层是具有典型特征的标志层,可作为地层划分的重要依据,并根据颗粒粗细对各主层内的亚层进行了分层。雄安新区100 m深度范围内地层序列划分标准的建立,可为勘察单位在雄安新区规范、标准地开展工程地质工作提供借鉴,同时也可满足政府部门对工程地质数据的有效管理与精准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369.
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及其编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在中国岩相古地理研究历史简要回顾基础上,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就如何编制层序-岩相古地理图进行了讨论,首先是编图单元的选择,一是以层序内的体系域为成图单元,二是以相关界面为成图单元.具体方法是在对所研究的层位进行精细的层序地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层序对比,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在上述基础上系统编制不同层序内的各体系域或有关界面沉积时的古地理图.以此方法所编制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主要表现为更具有等时性、成因连续性和实用性,能更好地反映一个地区在统一地质作用场中的各种地质信息和综合效应;可以揭示出一些新的地质现象,对于覆盖区相带展布及变化具更合理的预测性.进而以中国南方二叠纪为例,在层序划分、对比的基础上,系统编制了一个完整的海平面变化旋回条件下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并描述了其平面展布特点.  相似文献   
370.
汶川8.0级地震序列及相关问题讨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蒋海昆  黎明晓  吴琼  宋金 《地震地质》2008,30(3):746-758
汶川8.0级地震序列具有明显的分段特性,较强余震分布于茂县、绵竹以南及平武以北。主破裂过程在中南段以逆冲为主,序列逐渐衰减,呈主余型的序列衰减特征;北段是汶川地震破裂过程的终止区域,主破裂过程在该区域以走滑为主,形成多震型的序列特征,也成为汶川序列较大余震的主体活动区域。序列较强余震活动明显受引潮力调制,大多数较强余震发生在固体潮大、小潮时段,并且16时前后是较强余震的优势发震时段。序列衰减系数p值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大,最终基本稳定在1附近变化。结合以往的研究,对序列类型及最大强余震震级、强余震活动持续时间等进行了初步讨论。初步的统计结果还显示,8级左右强震序列中主震与最大余震之间的震级差正比于主震破裂尺度,这意味着当震级大体接近时,较大的破裂尺度与较为充分的能量释放相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