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206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7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6 毫秒
101.
North American ginseng is native to the deciduous forest region of eastern North America but is now cultivated in areas well beyond its natural range. In recent years an expanding market has attracted growers in climatically less suitable regions, including the Canadian prairies. The ginseng root requires at least four years to reach marketable size and is sensitive to injury when the temperature drops below about −4°C. Such temperatures are not unusual in the prairies; thus winter kill is a hazard that may limit ginseng production in this region of Canada. This study analyses the risks of winter soil temperatures falling below levels critical for the survival of ginseng in Saskatchewan. It appears that winter conditions may be too severe for reliable production of this lucrative crop, although application of straw mulch and additional benefits of trapped snow could reduce the risk of winter kill.  相似文献   
102.
沙地麻黄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郜永贵  张克智 《中国沙漠》1998,18(3):289-293
文章阐述了麻黄(EphedrasinicaStapf)的生物学特性、引种繁殖技术及育苗效果,认为覆膜育苗在生产上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可以很好地开发麻黄的药用资源。  相似文献   
103.
利用土壤环境中溴元素资源 76 7个数据和癌症死亡调查资料 7870 80例 ,研究了癌症死亡率与人群生存区土壤环境中溴元素的关系。结果表明 ,食道癌、肝癌、宫颈癌、鼻咽癌死亡率与溴元素有相关性 ,等级相关系数分别为- 0 4 333(P <0 0 1) ,0 4 837(P <0 0 0 5 ) ,- 0 4 0 4 7(P <0 0 2 5 ) ,0 5 2 0 7(P <0 0 0 2 5 )。  相似文献   
104.
Data selection and methods for fitting coefficients were considered to test the self-thinning law. The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in even-aged pure stands with 26 years of observation data were applied to fit Reineke’s (1933) empirically derived stand density rule (N $propto$ d¯ -1.605, N = numbers of stems, d¯ = mean diameter), Yoda’s (1963) self-thinning law based on Euclidian geometry ($propto$ N -3/2, v¯ = tree volume), and West, Brown and Enquist’s (1997, 1999) (WBE) fractal geometry ( $propto$ d¯ -8/3). OLS, RMA and SFF algorithms provided observed self-thinning exponents with the seven mortality rate intervals (2%-80%, 5%-80%, 10%-80%, 15%-80%, 20%-80%, 25%-80% and 30%-80%), which were tested against the exponents, and expected by the rules considered. Hope for a consistent allometry law that ignores species-specific morphologic allometric and scale differences faded. Exponents α of N $propto$ d¯α,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1.605 and -2, not expected by Euclidian fractal geometry; exponents β of $propto$ Nβ varied around Yoda’s self-thinning slope -3/2, but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4/3; exponent γ of $propto$ d¯γ tended to neither 8/3 nor 3.  相似文献   
105.
采用杉木人工同龄纯林26年连续观测数据,拟合Reineke(1933)经典的林分密度效应法则、Yoda(1963)基于欧几里德几何的自疏法则以及West, Brown和Enquist的分形几何(1997, 1999)。通过OLS、RMA和SFF算法得到7种枯损率区间(2%-80%, 5%-80%, 10%-80%, 15%-80%, 20%-80%, 25%-80%and 30%-80%)的自稀疏指数,对这些指数与考虑的几种法则相应指数进行验证。发现Reineke密度效应法则的指数显著区别于-1.605和-2,而不是预想的欧几里德分形几何结果。Yoda自疏法则指数在-3/2左右变动,但显著区别于-4/3。West、Brown和Enquist的分形几何式中指数参数既不趋向于8/3,亦不趋向于3。  相似文献   
106.
将抗高致病性副溶血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特异性卵黄抗体(AHPND-VpIgY)应用于育苗生产,通过测定氨氮、亚硝酸盐、细菌总数、弧菌总数、相对保护率和育苗成活率,评价了AHPND-VpIgY在育苗期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幼体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0.1g/m3和0.2g/m3AHPND-VpIgY组的相对保护率为35.7%和57.2%,两者均显著高于非特异性卵黄抗体组(P0.05);两组的育苗成活率为50.8%和57.2%,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9.1%和25.6%。各实验组氨氮、亚硝酸盐、细菌总数及弧菌总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对水质无影响。综上,特异性的AHPND-VpIgY能在不改变水质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凡纳滨对虾幼体的存活率、相对保护率和育苗成活率,从而提高凡纳滨对虾苗种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7.
中介生物辅助大型海藻海底基质附着技术,是采用海面撒播苗种方法,进行大型海藻海底增殖的核心技术。研究发现,该贝、藻复合体苗种的运输比普通水产苗种运输难度显著增加。本文采取传统的干运、水运以及发明的淋水运输3种不同方式,进行了贻贝附着基海带苗种运输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干运3h内苗种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水运1h以上苗种的存活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淋水运输24 h内苗种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说明:水运不适合该苗种运输;在露空时间3 h以内,干运是最经济、最便捷的苗种运输方法;在露空24 h以内,采取淋水运输能够保证苗种的成活率,可以作为该苗种常规的运输方法。  相似文献   
108.
福建近海主要底层经济鱼类的种群动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研究了1994年福建近海底拖网渔船主要捕捞对象-带鱼,白姑鱼,二长棘鲷,短尾大眼鲷和条尾绯鲤5种底层和近底层鱼类的种群结构,生长和死亡参数及其开发比率,与1976年比较,带鱼渔获的最大年龄由1976年7龄降至1994年的4齿,白姑鱼,二长棘鲷和短尾大眼鲷由1976年或1982年的5龄降至1994年的3龄,条尾绯鲤由1976年的5龄降至1994年的4龄,带鱼的捕捞死亡系数由1976年的0.491上升到1994年的0.956。二长棘鲷由0.340上升到1.273,短尾大眼鲷由0.505上升到0.868。条尾绯鲤由0.576上升到0.924,白姑鱼由1982年的0.235上升到1994年的0.789,开发比率均比1976年或1982年有较大提高,分别在0.495,0.706,呈现充分开发或过度利用,并讨论了种群变动原因,捕捞结构和底拖网捕捞力量调整及5种鱼类的最小可捕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109.
纳米银广泛用于抗菌材料、医疗设备和其他抗菌产品。在纳米银产品的生产、运输、消费和处置过程中,纳米银将不可避免地释放到自然环境中,而水生生态系统是纳米银在自然界中重要的汇之一。本文以青岛近海为研究对象,采集现场海水进行实验室模拟培养,通过测定(48 h)不同浓度纳米银(0.5、5和50 mg/L)短期暴露下对表层海水中浮游细菌死亡率、蛋白质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及氨肽酶活性的变化,研究纳米银对近岸海区浮游细菌生长和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纳米银胁迫下细菌生长和活性受到显著抑制(P<0.05),高浓度组在培养4 h后死亡率达到最高值88.20%,随着暴露时间延长,纳米银胁迫组活细菌数量缓慢恢复、死亡率逐渐减小;纳米银对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氨肽酶活性的抑制效应分别在培养4和8 h后达到最高,分别为8.58%和32.55%,在培养16 h后,酶活性开始缓慢上升,表现出对纳米银胁迫的适应性;纳米银组的蛋白质含量在培养8 h后达到最低,相比于对照组降低了29.80%,在培养后期同样有所升高,蛋白质含量接近于对照组。由此可见,纳米银对青岛近海浮游细菌的生长和活性都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不同浓度纳米银对细菌的抑制效应不同,纳米银浓度越高,抑制效应越明显(P<0.05),具有明显的浓度梯度效应;在培养后期,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氨肽酶活性都有恢复,蛋白质含量上升,细菌死亡率下降,表明细菌对纳米银胁迫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0.
大气CO2浓度持续升高导致海洋酸化和暖化影响着造礁石珊瑚和珊瑚礁生态系统。为探明造礁石珊瑚早期生活史对海洋酸化和暖化的生理学响应,本文研究了温度(约28°C, 约30°C)和pCO2(约570 μatm, 约1 300 μatm)以及两者协同作用对简单鹿角珊瑚(Acropora austera)和中间鹿角珊瑚(A. intermedia)早期生活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升温(+约2.5°C)和酸化(约1 300 μatm)对两种鹿角珊瑚幼虫的附着率和死亡率均无显著影响。酸化显著降低了简单鹿角珊瑚幼体存活率(25.87%),但并不显著影响中间鹿角珊瑚幼体的存活率;升温对两种鹿角珊瑚幼体存活率无显著影响。升温(+约2.5°C)、酸化(约1 300 μatm)对简单、中间鹿角珊瑚幼虫的存活和附着过程的影响较小,但是酸化对简单鹿角珊瑚幼体存活的影响高于暖化。本文结果表明,珊瑚补充过程对海洋酸化和暖化的响应可能具有种类特异性,气候变化将逐渐改变造礁石珊瑚的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