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17篇 |
免费 | 1261篇 |
国内免费 | 127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5篇 |
大气科学 | 170篇 |
地球物理 | 492篇 |
地质学 | 4784篇 |
海洋学 | 679篇 |
天文学 | 7篇 |
综合类 | 270篇 |
自然地理 | 60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148篇 |
2022年 | 246篇 |
2021年 | 286篇 |
2020年 | 279篇 |
2019年 | 269篇 |
2018年 | 241篇 |
2017年 | 210篇 |
2016年 | 284篇 |
2015年 | 303篇 |
2014年 | 361篇 |
2013年 | 301篇 |
2012年 | 340篇 |
2011年 | 352篇 |
2010年 | 302篇 |
2009年 | 324篇 |
2008年 | 285篇 |
2007年 | 266篇 |
2006年 | 246篇 |
2005年 | 233篇 |
2004年 | 210篇 |
2003年 | 172篇 |
2002年 | 161篇 |
2001年 | 164篇 |
2000年 | 179篇 |
1999年 | 166篇 |
1998年 | 138篇 |
1997年 | 101篇 |
1996年 | 99篇 |
1995年 | 90篇 |
1994年 | 86篇 |
1993年 | 78篇 |
1992年 | 53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51.
基于强度参数演化行为的岩石峰后应力-应变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岩石材料峰后强度参数的演化行为,结合强度准则,提出了建立峰后应力-应变关系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础上,基于摩尔-库仑强度准则,以最大主应变 作为应变软化参数,假设黏聚力 ,内摩擦角 为主应变 的分段线性函数条件下,给出了岩石材料的峰后应力-应变关系式的求法。在数值算例中,利用提出的方法,给出了大理岩在不同围压下的应力-应变曲线,算例显示,利用这一方法求得的峰后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变化趋势与试验数据基本一致,表明该方法在研究峰后应力-应变关系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2.
安徽泾县-南陵地区二叠纪沉积相与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泾县—南陵地区二叠系较发育,主要由碳酸盐岩、硅质岩和碎屑岩组成。二叠系船山组为浅水碳酸盐台地相;栖霞组底部碎屑岩段是滨海沼泽相,臭灰岩段和上、下富硅质灰岩段是水体较深的斜坡中部相,中部灰岩段是浅水开阔碳酸盐台地相,而顶部灰岩段是缓斜坡上部相;孤峰组和大隆组是缺氧滞流环境下的深水盆地至盆地边缘相;武穴组是碳酸盐台地相,银屏组属于滨海潟湖相;龙潭组是一套海陆交互的三角洲相沉积,包括从三角洲前缘到三角洲平原两个亚相,而泾县昌桥龙潭组顶部发育的生物碎屑灰岩属于开阔碳酸盐台地相。纵观二叠纪有三次大的海侵和两次大的海退旋回,海侵时间分别是:栖霞早期、茅口早期和长兴早期,海退时间分别是:紫松—隆林期末和茅口期末,其中栖霞期还包含两个海侵海退的亚旋回。 相似文献
53.
周训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1992,(3)
本文以四川盆地中部的L_1井为例,讨论深层卤水自喷钻井卤水产出特征、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和开采动态特征,并对钻井的测试资料进行分析,预测该钻井的卤水可采资源量。 相似文献
54.
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科学钻探试验井中侏罗统的沉积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海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钻井(DK-3)岩心进行了沉积学分析。根据对钻井地层特征、粒度、矿物含量的综合分析,在DK-3钻井揭露的中侏罗统中识别出4种沉积相类型,并完成了沉积微相的划分。伴随地层由老到新,沉积环境由最初发育的辫状河过渡到相对稳定的湖泊(辫状河→湖泊→曲流河三角洲→湖泊)。在133~156m和225.1~240m井段的岩层中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呈薄层状分布于岩石裂隙面上;而在367.7~396m井段,天然气水合物除存在于岩石裂隙中外,在砂岩孔隙中亦大量存在。天然气水合物的产出与沉积环境、构造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55.
安塞油田长2、长3油层组主要发育辫状河和曲流河沉积,其中河道砂体展布形态受沉积微相控制,呈NE—SW向带状展布,是主要的油气储集层。原生粒间孔和次生粒间溶蚀孔是目的层位的主要孔隙类型,孔喉结构为中小孔—中细喉型及小孔—微喉型,前者为中上等储层,后者为中等储层。储集层孔隙结构和渗透性受成岩事件的影响较大,主要包括机械压实-化学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等。储层孔隙丧失的主要原因是压实、压溶作用和胶结作用,其中,石英、长石次生加大和方解石胶结是造成储层物性降低的主要原因,而包围在碎屑颗粒周围的绿泥石薄膜一方面使粒间孔减小,另一方面阻止了部分石英、长石加大及方解石的沉淀,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部分原生粒间孔隙,从而使储层物性较好。表生成岩阶段的大气降水及晚成岩阶段有机质分解形成的酸性流体,是碎屑长石和部分胶结物溶解从而形成大量次生孔隙的主要介质。安塞油田长2和长3油层组在纵向上隔夹层较发育,沉积韵律主要为正反复合韵律,导致了储层较强的非均质性,其中长3油层组较长2油层组非均质性强。 相似文献
56.
羌塘盆地北部马料山侏罗纪布曲组地层古生物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描述了羌塘盆地北部乌兰乌拉湖地区马料山侏罗系剖面,将剖面划分为雀莫错组、布曲组和夏里组3个岩石地层单位,其中布曲组出露齐全,化石丰富。根据沉积环境及相对海平面变化规律将布曲组划分为2个沉积层序,并讨论了各体系域特征。依据马料山剖面布曲组的生物组合及分布特征建立了1个双壳类生物组合带即Chlamystipperi-Protocardiastricklandi组合带,并细分为3个组合亚带,其时限为中侏罗世巴通期。 相似文献
57.
58.
沉积环境分析是古地理重建的核心内容,黔北地区寒武系明心寺组沉积环境研究存在较大争议,以致对中上扬子地区明心寺组沉积期古地理格局的认识不能统一。选取寒武系明心寺组发育齐全、出露良好的黔北镇远地区三丘田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剖面观察、室内薄片鉴定及碎屑岩粒度分析等方法对三丘田剖面明心寺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沉积演化序列、沉积相类型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黔北镇远地区三丘田剖面寒武系明心寺组上段发育大套的石英粉-细砂岩,沉积构造以低角度冲洗交错层理为主,碎屑颗粒的成分和结构成熟度均较高;三丘田剖面明心寺组上段砂岩以双次跳跃组分为主,悬浮组分含量较少,纵向剖面自下而上显示为浅水陆棚→临滨→前滨→后滨演化序列,呈典型的陆棚相向滨岸相变化。综上所述,黔北镇远地区三丘田剖面寒武系明心寺组上段的沉积相为滨岸相。黔北镇远地区明心寺组滨岸相沉积的出现,指示了黔北地区区域上重新认识明心寺组沉积相的必要性,将直接影响对黔北地区乃至中上扬子地区寒武纪古地理格局及其大地构造背景的认识。 相似文献
59.
新疆巴楚中—晚奥陶世牙形刺生物地层和沉积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的中—上奥陶统灰岩相地层露头分布在巴楚良里塔格地区的一间房—唐王城。以牙形刺动物群为依据厘定3个组的时代,从下至上为一间房组(Periodus flabellum层、Pygodus serra层,属达瑞威尔阶)、吐木休克组(Pygodus anserinus层、Baltoniodus alobatus带,属桑比阶)和良里塔格组(含B.confluens动物群层,属凯迪阶下部)。一间房组的开始标志了新一期的海进,此组下段发育1期藻丘,中段发育1期藻丘、1期瓶筐石礁丘和3—4期瓶筐石—棘屑滩,上段代表了海水加深至浪基面之下的过程;吐木休克组沉积过程中达到了海进最大值,为凝缩沉积;良里塔格组代表了逐渐海退的过程,由浅滩和3期藻丘建造组成。 相似文献
60.
The Kungurian-Capitanian ( Permian) Zhesi branchiopod fauna is mainly composed of cold-water typed taxa with high diversity and abundance. This fauna is similar with the coeval brachiopod faunas from Timan-Pechora,Svalbard,and Queen Elizabeth Islands of the Boreal Realm,with no real"warm-water"species. Zhesi brachiopod fauna is a cold-water fauna and should be assigned to the Boreal Realm. Considering the paleoge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fauna and the basic rationale of paleobiogeographic provinces being controlled by latitude-temperate,and that the above areas were located at 50°N 70°N in the global paleoclimate reconstruction map compiled by Boucot et al. ,the paleo-latitude of the southern margin of Jiamusi-Mongolia Block,where developed the Zhesi brachiopod fauna,is suggested ranging from 40°N to 60°N. Zhesi brachiopod fauna is an endemic fauna,containing more than 75% endemic species and self-grouped as a biogeographic province,termed Inner Mongolia Province. These characteristics indicate that this area was closed or semiclosed at that time. On the Jiamusi-Mongolia Block,the Herlen-Jiamusi Old-land as an obvious "continental barrier"hindered the northward migration of the Zhesi brachiopod fauna and the immigration of brachiopod species from other areas. The Tarim plate has collided with the Kazakhstan plate and the western part of South Tianshan-Beishan-Xar Moron Ocean has been closed. At the same time,the western margin of Jiamusi-Mongolia Block was joined with the Tarim plate. The Xar Moron Ocean in south of Jiamusi-Mongolia Block was wide enough and the ocean temperature rose gradually southward,so that it is not suitable for the cold-water brachiopods to survive and thrive o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plate. Thus,the ocean with large width and high temperature formed another natural barrier for the southward migration of the cold-water brachiopod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