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7篇
  免费   920篇
  国内免费   942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2060篇
地质学   2616篇
海洋学   2282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97篇
自然地理   855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232篇
  2020年   278篇
  2019年   309篇
  2018年   287篇
  2017年   259篇
  2016年   293篇
  2015年   266篇
  2014年   349篇
  2013年   465篇
  2012年   300篇
  2011年   347篇
  2010年   302篇
  2009年   368篇
  2008年   437篇
  2007年   372篇
  2006年   442篇
  2005年   288篇
  2004年   290篇
  2003年   272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145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水流紊动对泥沙絮凝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要研究水流紊动对泥沙絮凝的影响。认为水处理方面的絮凝动力学理论可用于研究泥沙絮凝问题。根据试验实测资料及国外有关试验结果研究表明,在紊动状态下,泥沙絮凝存在两个阶段,每个阶段中紊动对泥沙絮凝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2.
福建省水系沉积物微量元素含量特征及成矿远景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才浩  尤爱珍 《地质与勘探》1996,32(5):33-36,41
根据区域化探水系沉积物测量分析3万余件样品中40种元素含量,统计了32种微量元素的背景平均值,浓度克拉克值,总体变化系数等参数。在利用水系沉积物富集系数估计值对浓度克拉克值进行校正后,使用顺序号累加法对福建省32种元素内生成矿作用的规模进行预测排序,并分析了银,硼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33.
在西藏南部普莫雍错不同位置处采集了四支岩芯沉积物,对其中一支利用~(210)pb和~(137)Cs方法建立了沉积物的年代序列,并对其他三支岩芯的上部沉积物进行了总有机碳、无机碳、粒度及化学元素含量的分析.结合沉积物年代,对不同岩芯的环境代用指标进行对比,讨论了该地区近200年来的环境变化状况.结果表明,不同位置处采集的岩芯其环境指标变化趋势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但在细节变化与环境指标的数值上仍具有明显的差异,显示了湖泊内部沉积状况的空间差异性,这可能是由于采样点水深、水下地形以及与主要补给河流距离的不同而造成的.PY04岩芯环境指标显示普莫雍错湖区环境在约1900AD之前较为稳定;在约1900-1940AD之间湖区环境波动加剧,地表侵蚀增强,沉积速率加快;湖区环境在1940AD左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温度显著升高,沉积物粒度增大,湖泊处于退缩状态,表明湖泊环境向暖干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4.
湖泊疏浚堆场淤泥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疏浚淤泥内通常含有不同类型的有毒有害物质,在堆场直接堆放过程中可能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有害影响.本文针对太湖及巢湖相应疏浚堆场内淤泥进行研究,探讨淤泥中重金属、多环芳烃以及多氯联苯等污染物含量及潜在生态风险;根据重金属的风险指数法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风险商法,对各污染物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太湖白旄堆场以及孔湾堆场淤泥内重金属及多环芳烃含量较小,潜在生态风险较低;巢湖南庄堆场淤泥内各类有害物质含量较大,种类较多,对于周围环境具有较高的潜在生态威胁.多氯联苯则在各个疏浚堆场淤泥中具有很高的积累量,潜在生态风险较高,应引起管理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35.
太湖梅梁湾水土界面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运用无扰动芯样实验室内流动培养、稳定同位素示踪、同位紊气态产物测定及同位素配对技术,对太湖梅梁湾北部到南部的4个梯度样点的水土界面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梅梁湾内及湾外开敞湖区4个样点的水土界面反硝化脱氮速率为(46.36±13.26)-(16.34±22,74)μmol/(m~2·h),厌氧氨氧化脱氮速率为(7.50±2.21)-(2.05±2.90)~mol/(m~2.b).梅梁湾北部河口区水土界面总脱氮能力明显高于梅梁湾南部及开敞湖区.通过对脱氮过程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北部脱氮过程主要以上覆水硝酸盐为底物的非耦合反硝化过程(D_w)为优势过程,而梅梁湾外开敞湖区则以沉积物硝化过程耦合控制的反硝化(D_n)为主.影响D_n、D_w在反硝化中比重的主要因素是沉积物溶氧侵蚀深度和上覆水NO_3~-.浓度的差异;梅梁湾厌氧氨氧化脱氮比例占总脱氮比例为12%-14%,湾外开敞湖区则占11%,影响其比例差异的主要因子是反硝化强度的大小及其反硝化中间产物--亚硝酸盐含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36.
The adsorption of cobalt ions was evaluated using sediment samples from water bodies to investigate the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sediment and the behavior of these natural materials in the presence of nuclear and industrial waste.The two sediments(S1 and S2)were treated to eliminate humic and fulvic acids and then they were characterized by several techniques.The minerals found in both the sediments(X-ray diffraction)were quartz and albite;plus,goethite and muscovite in S1,and kaolinite and montmorillonite in S2.Point of zero charge(PZC)of S1 and S2 was 6.00 and 5.22,respectively.The specific area of S1(63.3 m2/g)is higher than S2(1.5 m2/g).Adsorption kinetics data for S1 and S2 were best fitted to the pseudo second-order model.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S1 for cobalt was 96%with an adsorption capacity(qe)of 0.93 mg/g,and for S2 was 45%with a qeof 0.40 mg/g.The experimental data of the adsorption isotherms were adjusted to Langmuir and Freundlich models for S1 and S2,respectively.The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enthalpy,entropy,and Gibb’s free energy)indicated that the adsorption processes were endothermic,spontaneous,and chemisorption mechanism.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sorption capacities of the sediments depend on their composition.These water sediments have important adsorption properties for cobalt,and they can be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nuclear and industrial aqueous wastes.  相似文献   
37.
作为深海采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海集矿机的技术研究和开发一直是许多国家的难题。为了提高深海集矿机在稀软沉积物上的牵引性能,基于水牛蹄的曲面结构特征和特殊几何结构,设计了一款仿水牛蹄蹄型履齿。以该款履齿的结构参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朗肯被动土压力理论的优化,得到了仿水牛蹄蹄型履齿的牵引力解析解,建立了对应的履齿仿生参数对履齿牵引力的影响公式。结合正交试验方法进行了不同形式履齿在沉积物上运动的单、多履齿剪切试验,将仿水牛蹄蹄型履齿与直型履齿、仿水牛蹄轮廓履齿(另一种仿生履齿)进行对比试验,并通过模型车试验验证了该款履齿的可行性。结果表明:3种履齿中,仿水牛蹄蹄型履齿提供的最大牵引力最高。研究可为进一步优化仿水牛蹄蹄型履齿结构参数和提高深海稀软底质机械的牵引性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8.

了解全新世的温度变化能为理解目前日益突出的全球变暖、评估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给出重要的参考。在这项研究中,基于长江下游南漪湖沉积岩芯深度为0~450cm中161个样品的brGDGTs代用指标,对过去12.0ka的大气温度进行重建,以进一步深化对全新世温度变化的理解。发现湖泊周边土壤与湖泊沉积物brGDGTs分子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土壤以brGDGTs-Ⅰ系列为主,占到总比重的80%以上,计算得的MBT'5ME平均值为0.81;湖泊表层和柱状沉积物的brGDGTs分子组成更相似,其brGDGT-Ⅰ和brGDGT-Ⅱ分别为43%、48%和62%、35%,对应的MBT'5ME平均值分别为0.44和0.62,因此认为湖泊沉积物brGDGTs主要为自生来源,进而选用基于MBT'5ME的湖泊温度经验计算式进行古温度的重建。重建的南漪湖年均大气温度自12.0 ka B.P.以来变化范围为13.8~22.4℃,根据变化趋势,可以分为4个阶段:①阶段,早全新世(约12.0~8.2 ka B.P.),温度变化范围为15.1~20.6℃,属低温阶段;②阶段,中全新世(约8.2~6.0 ka B.P.),温度为16.8~20.0℃,为稳定高温阶段;③阶段,中晚全新世(约6.0~3.0 ka B.P.),温度为13.8~19.4℃,快速降温阶段;④阶段,晚全新世(约3.0 ka B.P.以来),温度在17.4~22.4℃,快速升温阶段。通过对比其他古气候记录,可以得到以下结论:长江下游地区在约12.0~8.2 ka B.P.时期温度变化主要受高纬度冰川残留的影响,为低温时期;在约8.2~6.0 ka B.P.时期的温度变化主要受到较强的太阳辐射量控制,属稳定高温期,对应全新世大暖期;约6.0 ka B.P.后,温度受到6.0~3.0 ka B.P.中低纬度冷事件以及上升温室气体辐射强迫共同影响,呈现先降后升的"V"型变化趋势。本研究表明长江下游地区自12.0 ka B.P.以来温度变化主要受全球温度变化控制,自晚全新世以来温室气体辐射强迫是影响其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9.
王博  杨丽雯  贾佳 《第四纪研究》2021,41(6):1645-1653

本研究选取我国西北地区典型荒漠表土和黄土-古土壤序列样品为研究对象,探讨黄土沉积物及其潜在物源区表土的原生磁性矿物浓度在不同粒级间的变化规律、黄土剖面中粒度与磁化率的关系,以验证中国黄土沉积物中磁性组分在搬运过程中是否存在分选作用及其变化规律。来自西北地区表土的地质证据表明,磁性组分主要集中于>63 μm和31~63 μm粒径组分,并以后者的含量最高;与之相对应,黄土沉积中原生磁性组分主要集中于31~63 μm粒径组分,但>63 μm粒径组分不再是主要载磁组分,其磁性显著低于31~63 μm粒径组分。同时,多个剖面的证据表明黄土沉积的原生磁化率与31~63 μm粒径组分的含量是同相位变化的,进一步支持沉积物中原生组分的磁化率受到风动力的分选作用影响。需要强调的是,沉积物原生磁化率的主要载磁粒径组分为31~63 μm的颗粒物,而并非最粗粒组分。本研究结果暗示,相较于沉积物的全样粒度,干旱半干旱地区风成沉积的磁化率在指示古风场强度方面具有潜力。

  相似文献   
40.

现代夏季风系统导致了南海西南部(越南岸外)上升流的发育,但浮游有孔虫对夏季上升流的响应如何尚缺乏实测资料,这不利于准确地利用有孔虫来重建古上升流的活动进而反演过去夏季风的强度变化。本研究利用2014年4月14日至11月1日布放于南海西南部夏季上升流区的时间序列沉积物捕获器材料,详细鉴定并定量统计了其所含浮游有孔虫类型。通过分析样品中浮游有孔虫各属种的通量和百分含量变化,结合区域气候环境资料,探讨南海西南部夏季上升流区浮游有孔虫对夏季风的响应,为古上升流与夏季风研究提供现代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初级生产力是控制上升流区浮游有孔虫通量变化的首要因素,喜营养种在上升流发育期增多而寡营养种含量下降。因此高表层生产力指示种,如Neogloboquadrina dutertrei可能是追溯南海西南部夏季上升流变化最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