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14篇
  免费   1992篇
  国内免费   1891篇
测绘学   862篇
大气科学   1138篇
地球物理   3424篇
地质学   4190篇
海洋学   905篇
天文学   653篇
综合类   716篇
自然地理   809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247篇
  2021年   302篇
  2020年   336篇
  2019年   394篇
  2018年   282篇
  2017年   335篇
  2016年   353篇
  2015年   421篇
  2014年   459篇
  2013年   538篇
  2012年   536篇
  2011年   564篇
  2010年   449篇
  2009年   569篇
  2008年   506篇
  2007年   638篇
  2006年   616篇
  2005年   481篇
  2004年   454篇
  2003年   420篇
  2002年   380篇
  2001年   348篇
  2000年   359篇
  1999年   336篇
  1998年   306篇
  1997年   282篇
  1996年   285篇
  1995年   214篇
  1994年   221篇
  1993年   196篇
  1992年   147篇
  1991年   104篇
  1990年   108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81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7篇
  195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Practising geographical knowledge: fields, bodies and dissemin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D. Dewsbury  & S Naylor 《Area》2002,34(3):253-260
In this article we make a case for a renewed emphasis upon some of the generic, albeit often tacit, spaces of practice that we share across our sub–disciplinary boundaries. In this we seek to emphasize the ways in which everyday actions make up the grander facades of institutional agendas, empirical projects and disciplinary schools of thought. To achieve this we trace the performance of disciplinary contours and identities across three important sites: the field, the body and the act of dissemination. There are, we will argue, significant commonalities that bind us as disciplinary practitioners in terms of how we perform within and across these sites, and indeed, how we join them up through our practices.  相似文献   
92.
93.
94.
95.
96.
TEM法在寻找煤矿突水巷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地质勘探中,TEM法体积效应影响小,探测深度大,对低阻反映灵敏,因此,其作为一种物探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地球物理勘探的各个领域。TEM法在煤矿突水巷道勘探中,曲线形态为高电位单峰异常,这个特征用于煤矿充水巷道探测准确度高,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7.
对河北省峰峰矿区通二井田煤系地层砂岩中石英光轴的组构特征进行了显微镜下的观察分析。实测的12个岩组图均呈大圆环带状,表现为多组的极密区和次极密区,并以单斜对称组构为主体,具有一个对称面和垂直对称面的1个二次轴,以该轴两两对称的极密区和次极密区有2对或2对以上,表明研究区发生过不容忽视的旋转或剪切运动,它们的构造变形史可能具有多次活动性,并伴随有地温上升的过程。根据水平相岩组图所做的主应力轨迹图显示F56断层是形成张家庄向斜构造区和集贤村构造区的内部边界条件,并表明通二井田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在北部以北西—南东向为主,向南逐渐转为东西向;最小主压应力方向在集贤村构造区以北东向为主,在中南部张家庄向斜构造区则以近南北向为主。  相似文献   
98.
地表剥蚀作用对地应力场反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易达  陈胜宏 《岩土力学》2003,24(2):254-256
岩体自重和剥蚀作用都是形成岩体初始应力场的重要因素。在地应力回归分析中,反演所得岩体重度往往大于实测重度。通过算例说明,地表剥蚀作用因素是导致该结果的主要原因,并分析了由此产生的一些工程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99.
由小震震源机制解得到的鄂尔多斯周边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格点尝试法首先分区对鄂尔多斯地块周边的 30 0 0多个小震震源机制解进行了处理。结果显示 ,在震源机制解覆盖的时段内 ,地块周边地区的平均构造应力场有以下特征 :地块周边主要以水平构造作用力为主 ,且其主压应力轴走向以地块西南侧为中心 ,从北至东呈扇形展布。在分区基础上 ,对各区的平均主应力轴分布进行了扫描 ,得到了其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其中渭河、六盘山和银川区的构造应力场相对稳定 ,临汾和同心区的构造应力场变化复杂 ,临河、包头、呼和、大同和太原区的构造应力场变化与该区的几次中强地震有密切关系。另外 ,地块周边除个别区外大多数区域在 1992年和 1996年前后 ,主压应力轴走向有趋近于N75°E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0.
Introduction The rock medium shows mainly elastic character under low-temperature, low-pressure and external force for short duration, yet it shows rheologic property under high-temperature, high-pressure and long-time external force. It is reasonable that the rapid earthquake generating process lasted for tens seconds is analyzed by the elastic theory. As for the earthquake generating process for hundreds or thousand years, nevertheless, the rheologic property of rock must be taken into acco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