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3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264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45篇
地球物理   128篇
地质学   204篇
海洋学   78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24篇
自然地理   15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探究温度、盐度和pH对钝缀锦蛤(Tapes dorsatus)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作者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盐度和pH对钝缀锦蛤呼吸代谢的影响。实验设定了5个温度梯度(18℃、21℃、24℃、27℃、30℃)、5个盐度梯度(18、21、24、27、30)和5个pH梯度(5、6、7、8、9)。结果表明,温度对钝缀锦蛤的耗氧率影响显著(P<0.05),但对排氨率影响不显著(P>0.05),在温度18~30℃范围内,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而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先降后升;盐度对该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极显著(P<0.01),耗氧率和排氨率随盐度升高先上升后下降,耗氧率和排氨率峰值分别出现在盐度为27和24; pH对钝缀锦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不显著(P>0.05), pH为6~9时,钝缀锦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变化幅度较小。在温度18~30℃,耗氧率与排氨率之比(O∶N)为5.56~45.4;在盐度18~30,O∶N为17.14~40.09;在pH5~9范围内,O∶N为27.59~40.41。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钝缀锦蛤的生理生态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2.
2000年夏季莱州湾主要观测要素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 2 0 0 0年夏季莱州湾加密大面调查资料的基础上 ,研究了莱州湾海域海水的温度、盐度、溶解氧、浊度、叶绿素、无机氮、磷酸盐和硅酸盐的分布特征 ,初步讨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莱州湾盐度值与以前相比有显著升高 ;叶绿素南部的高值区对应于溶解氧的低值区 ,温度的高值区 ;浊度受黄河径流的影响较大 ;无机氮西部浓度高 ,东部浓度低 ,且相差很大 ;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东部与西部海域不同 ,东部为氮限制 ,而西部为磷限制。  相似文献   
103.
渤海动力环境研究应关注的新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顾了近几年关于渤海动力环境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渤海盐度长期变化、年际尺度上变化的成因、过程;与此关联的渤海环流乃至黄海环流的变异及其过程;黄河入海的水、沙变化所引起发的渤海沉积物源汇的再调整等应是未来渤海动力环境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4.
长江口盐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2003年2,7月在长江口进行了枯、洪季大规模综合水文测验,布控范围西自江阴东至口外-20m,测验站点覆盖4条入海汊道.测验资料统计分析表明:(1)径流大小、汊道分流比、潮汐强弱和地形条件是控制盐度时空变化的主要要素;(2)在盐度空间分布上从大至小的顺序是:北支,南槽,北槽,北港口;(3)北支枯季发生盐水倒灌南支,而洪季可有一半以上区段为淡水所控;在其他3个入海汊道中,北港口门段是长江口盐淡水混合相对最弱的区段,盐度潮周期变幅最大,但洪枯变幅最小;南槽的盐淡水混合较强,盐度潮周期变幅较小,但洪枯变幅很大;北槽介于两者之间.(4)盐度时空变化反映洪季北支、南港和南槽分流比都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05.
春夏季南黄海西部沿岸低盐水入侵温跃层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0年6月至2002年6月春夏季期间,在南黄海春夏季南黄海西部沿岸低盐水入侵温跃层现象的研究鱼产卵场进行了4个航次的多学科调查,海洋水文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在苏北浅滩外侧、成山头—石岛外侧的层化海区的温跃层中存在低盐水现象.春夏增温季节温跃层加强,低盐水入侵现象逐渐增强;入侵强度也存在年际变化.苏北浅滩入侵低盐水舌向北偏东方向延伸,水舌较宽,入侵较远;石岛附近入侵低盐水舌向南偏西方向延伸,水舌较窄,入侵较弱.温跃层中低盐水是由于沿岸低盐水入侵造成的,并与当地的潮锋现象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6.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摘要:本文通过分析2016年春季航次在浙江中部海域3条断面的观测资料,结果表明:(1)在断面的10~25米层左右观测到了"中层冷水"现象以及在上层观测到微弱的上升流;(2)在浙江中部海域的上层观测到较弱的上升流;(3)春季,在浙江中部海域观测到了丰富的温跃层、逆温跃层以及盐跃层现象。(4)台湾暖流水向上爬坡对跃层的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使得跃层厚度变小,跃层强度加强,但是强度并不足以冲破跃层到达表层。  相似文献   
107.
莆田近岸海域海带烂孔病起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9年3月莆田近岸海域海带尾部烂孔后逐渐向根部蔓延,孔洞相连后海带脱落,时空规律为先南后北逐渐发病,共涉及养殖面积约7 km2,给莆田近岸海带养殖带来了较大的损失。初步研究分析了海带大规模烂孔的原因,主要结果如下:海区温度异常升高,盐度持续较低,连续阴天光照不足,环境变化超出了细胞生理承受能力从而造成海带烂孔。此次诊断,对渔业生产及海洋环境监测结果在渔业上的应用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8.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是我国重要的水产经济贝类,开展耐高盐新品种选育对平衡不同地区缢蛏良种养殖意义重大。本研究对不同家系缢蛏幼贝进行高盐胁迫,运用统计学方法和相关性分析探究了缢蛏耐高盐性能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缢蛏家系间壳长、壳高、壳宽和体质量表型值差异较大,体质量变异系数达15.53%。不同家系对高盐耐受性差异较大,家系间死亡率范围在0~100%。胁迫实验共持续9 d,各家系缢蛏首粒死亡时间在第1~9 d之间,而且死亡率较高的家系内缢蛏死亡时间离散程度较大,说明不同个体间高盐耐受性差异也较大。缢蛏开始出现大量死亡的时间主要在胁迫后第8 d,第9 d部分家系死亡率高于80%,说明缢蛏对高盐耐受存在一个阈值,超过该阈值会开始或大量死亡。皮尔逊和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显示,缢蛏存活时间和生长性状为正相关,其中存活时间与缢蛏壳长、体质量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缢蛏存活率与体质量、生长速度均显著正相关(P<0.05)。整体而言,壳长较长和体质量较重的缢蛏个体耐高盐性能较强,在高盐环境中具有生长优势。本研究揭示了缢蛏的高盐耐受性及...  相似文献   
109.
The larval stage of fishes is critical in determining their dispersal, survival and recruitment, but little is known of the larval behaviours and tolerances of amphidromous fishes, particularly in New Zealand. We report the results of a series of observation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bluegill bully (Gobiomorphus hubbsi), including spawning sites and behaviours, larval characteristics at hatch, phototactic responses of larvae, and larval survival at different salinity levels. Spawning primarily occurred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river, and larvae from different nests exhibited marked differences in, and trade-offs between, larval characteristics at hatch, potentially affecting larval success. Larvae were positively phototactic to intense light, an unexpected result based on diel drift patterns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Finally, larvae exhibited markedly higher survival rates when reared at intermediate salinities compared to freshwater or seawater, suggesting estuarie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as nursery grounds for bluegill bully and other amphidromous fish.  相似文献   
110.
驯化水温及温升速率对三门湾三种虾蟹类热耐受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采用动态实验法与静态实验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三门湾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和日本(Charybdis japonica)在不同季节的基础水温即驯化水温(8~29℃)和温升速率(0.5~15.0℃/h)下的热耐受能力。结果表明,驯化水温和温升速率对各实验动物的热耐受性均有显著影响。实验动物的热耐受性与驯化水温总体上呈显著正相关,而温升速率对热耐受性的影响具有物种特异性,并受驯化水温制约;在不同驯化水温下,各实验动物的热耐受性随温升速率增大呈不同变化趋势。各实验动物的24 h高起始致死温度受驯化水温的影响显著,随着驯化水温从8℃升高到29℃,脊尾白虾、日本和口虾蛄的24hUILT50分别从24.2、34.6、24.9℃显著增大到35.3、37.4和34.4℃。结合3种实验动物的最大临界温度分析,它们的热耐受能力依次为:日本脊尾白虾口虾蛄。研究结果可为探究三门湾水域潜在的热污染状况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