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28篇
  免费   814篇
  国内免费   1362篇
测绘学   967篇
大气科学   1026篇
地球物理   1310篇
地质学   2728篇
海洋学   818篇
天文学   339篇
综合类   491篇
自然地理   82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69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233篇
  2018年   174篇
  2017年   249篇
  2016年   263篇
  2015年   310篇
  2014年   337篇
  2013年   430篇
  2012年   348篇
  2011年   378篇
  2010年   316篇
  2009年   408篇
  2008年   496篇
  2007年   486篇
  2006年   488篇
  2005年   405篇
  2004年   392篇
  2003年   334篇
  2002年   300篇
  2001年   231篇
  2000年   255篇
  1999年   194篇
  1998年   173篇
  1997年   164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111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西藏前冬环流及地温特征与夏季旱涝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取西藏地区各区域内严重干旱年和严重洪涝年各5年,分析了北半球500hPa高度距平场同期和前冬环流,同时对旱涝年前冬地温距平与当年夏季旱涝的关系也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干旱年和洪涝年前冬(12月~2月)环流距平分布状况和地温距平有明显差异,这些不同特征是预测西藏夏季旱涝的信号和重要因子。夏季伊朗高压位置偏北或偏南,西太平洋高压脊线和西脊点位置都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同时,也可根据2月500hPa高度场正、负距平区位置特点,预测了西藏主要农业区沿雅鲁藏布江一线雨季偏迟或偏早。  相似文献   
992.
近47a华南前汛期旱涝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华南61站47a(1958-2004年)前汛期(4-6月)逐日降水资料,利用统计方法对华南前汛期的旱涝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7a来华南有12个涝年和12个旱年发生,较严重的旱涝年主要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以及90年代以后;前汛期旱涝变化以2~4a的年际尺度周期最为显著;4、5月旱涝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较为一致,而5月与6月在年代际尺度上具有一定的反位相变化特征;地理分布上,可将华南地区前汛期降水分为5个旱涝异常气候区。近47a来桂南、粤西和东南沿海地区呈现旱—涝—旱的变化特征,而桂北区由旱转涝趋于雨涝的趋势明显,东北部山区由涝转旱趋于干旱的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993.
比较NCEP/NCAR和ECMWF两种再分析资料南半球低层等压面(700 hPa及以下)的平均位势高度场,结果表明:两者在南极洲差异显著,除12月、1月(南半球夏季)外,NCEP/NCAR资料存在一个虚假的很强的极地高压,而ECMWF资料正常。分析表明该两种再分析资料的上述差异来源于南极洲地面以下虚拟气压场的产生过程;NCEP/NCAR资料较ECMWF少了一个对南极洲过低地面温度的修正。由此得到的NCEP/NCAR资料若用于南半球低层大气环流整体结构的分析,会导致严重的错误。  相似文献   
994.
藏北地区近地层大气和土壤特征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全球协调加强观测期亚澳季风青藏高原试验研究(CAMP/Tibet)"4个台站2003年大气和土壤的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藏北高原不同下垫面上的气温、相对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等的季节变化及年变化特征。近地层大气各气象要素变化剧烈;4个站气温高低的差异显示了纬度和高度的明显影响;各站冻土冻融过程存在地域差别,尤其是春季冻结消融阶段的持续时间相差可达1个月;土壤质地的差别对土壤湿度影响也较大,黏土土壤含水量要高些,粉土和砂土要低些。  相似文献   
995.
王建国  汪应琼 《湖北气象》2008,27(3):268-272
使用2003-2005年4—8月发生在宜昌境内17次冰雹个例资料和相应的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SA)产品资料,采用雷达产品特征分析和参量相关分析方法,对反射率产品、速度产品、回波顶高以及其他主要导出产品对冰雹预警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反射率因子出现前侧V型槽口时,上升气流强烈,出现冰雹的可能性大。(2)降雹一般发生在正负风暴平均相对径向速度(SRM)对出现且其辐合最强时。(3)回波顶高达到9km以上可作为冰雹发生的参考条件。(4)当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VtL)密度超过4g·m^-3,出现直径超过2cm大冰雹的可能性极大。(5)冰雹指数(HI)对冰雹预警有一定指示意义;中气旋(M)出现可发布雷雨、冰雹、大风等强天气警报;龙卷涡旋特征(TVS)出现,可考虑发布冰雹和大风的强天气警报,但需参照反射率和速度产品进行具体定位。  相似文献   
996.
采用RAMS/CFORS Ⅱ模式模拟了一次低空核试验烟云的传输和沉降过程。CFORS Ⅱ模式是在RAMS/CFORS模式的基础上开发的,可用于对核试验放射性烟云长距离输送和沉降过程的模拟研究。模拟表明:对流层中低层的低压槽系统对本次低空核试验烟云的水平传输和垂直扩散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烟云的长距离传输速度呈现出随高度递减而减小的趋势,在6000m以上,烟云在爆后48h即东移入海,6000m以下,烟云在中国大陆的扩散和沉降维持了5d以上;爆后2天内以大粒子沉降为主,其后以小粒子沉降为主,小粒子的放射性远小于大粒子,在爆后第4天,放射性沉降就减小了3个量级,而小粒子的沉降范围是大粒子的5倍以上。通过模拟和观测对比表明,模拟结果基本符合实际烟云的传输和沉降态势。  相似文献   
997.
江苏夏季旱涝环流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陶玫  吕军  于波 《气象科学》2008,28(1):85-89
利用NCEP/NCAR OLR月资料和北半球500 hPa逐月高度场距平格点资料,讨论江苏夏季旱涝天气气候的环流特征.研究表明:菲律宾以西太平洋暖池区OLR低值区值强弱直接影响江苏夏季降水,OLR值越低,该区辐合越强,则其北部副热带高压偏强,有利于副高的北抬和西伸,使副高北侧的雨带偏东偏北,江苏易偏旱;反之江苏易偏涝.500 hPa在东亚地区南北呈" 、-、 "的纬向分布,中高纬度乌拉尔山和鄂霍茨克海地区夏季500 hPa高度距平场为明显的正距平区,在该地区形成双阻或单阻有利于形势的稳定,使降水持续,江苏夏季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998.
We present follow‐up observations of comet 17/P Holmes after its extreme outburst in brightness, which occurred end of October 2007. We obtained 58 V‐band images of the comet between October 2007 and February 2008, using the Cassegrain‐Teleskop‐Kamera (CTK) at the University Observatory Jena. We present precise astrometry of the comet, which yields its most recent Keplerian orbital elements. Furthermore, we show that the comet's coma expands quite linearly with a velocity of about 1650 km/s between October and December 2007. The photometric monitoring of comet 17/P Holmes shows that its photometric activity level decreased by about 5.9 mag within 105 days after its outburst (© 2009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Weinheim)  相似文献   
999.
The NASA Stardust mission has provided for laboratory study an extensive data set of cometary dust of known provenance (from comet 81P/Wild 2) yielding detailed insights into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omet. Combined with the results of data from other missions to short-period Jupiter family comets (JFC), this has greatly deepened the understanding of such objects. If depressions on the surface of comet 81P/Wild 2 are all taken as evidence of impact cratering, their number suggests a long occupancy in the outer region of the Solar System. The dust from comet 81P/Wild 2 has been shown to be heavily deficient in pre-Solar grains and rich in materials formed at high temperatures in the inner Solar System. Although it is too early to know if this is typical of JFC, it does argue for rapid and thorough mixing of materials in the disk on timescales related to comet formation, and may also suggest outward migration of small icy bodies after their formation. Thus, instead of providing mainly new knowledge of the pre-Solar materials expected to be rich in comets, Stardust and comet 81P/Wild 2 have instead focussed attention on large-scale transport processes during the critical period when cometary parent bodies were forming in the early Solar System.  相似文献   
1000.
浅谈测绘的社会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人类社会已进入了崭新的信息化时代,测绘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测绘行业要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测绘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