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208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53篇
地质学   463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41.
以工程实例为背景,利用数值分析软件FLAC3D,在墙面内夹角为90°的单级直立式加筋土挡墙基础上,通过改变辅筋方式建立三维数值分析模型研究不规则加筋土挡墙变形特征。结果表明:(1)增设辅筋能显著减小加筋土挡墙拐角部位的变形,缓解拐角顶部的集中变形效果;(2)在墙高上部增设一半辅筋对挡墙拐角变形的控制作用不如整体增设辅筋,但也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并且更加经济,可以根据需要选取具体的方案;(3)辅筋与主筋之间的间距变化对拐角部位的变形几乎没有影响,在设计和施工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4)拐角部位土工格栅的最大拉应力分布呈现\  相似文献   
542.
目前关于挡土墙土压力的计算多采用水平分层研究方法,该法在计算分析中常假设分层单元界面上的竖向正应力和水平剪切应力均匀分布,未考虑界面应力分布不均匀对土压力计算结果的影响。为此,本文基于现有的墙后填土应力分布及主应力偏转规律,将界面上不均匀分布的剪应力和正应力等效为作用在楔体单元边界的集中力,通过楔体单元受力分析及其静力平衡条件,建立了可以考虑单元界面剪应力和正应力分布不均匀影响的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分析新方法,并探讨了不均匀界面应力对土压力计算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分层单元不均匀界面应力作为滑动楔体内部土体的内力不会对土压力合力的大小产生影响,但会对土压力分布和土压力合力作用点位置产生影响,且相对于水平剪切应力,竖向正应力对土压力计算结果的影响更大。通过对比论证,发现在考虑界面应力分布不均匀情况下,计算结果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土压力的分布规律,土压力分布曲线的拐点随着墙土接触摩擦角$\delta $的增大和填土内摩擦角$\varphi $的减小而上升,土压力合力作用点位置随着$\delta /\varphi $的增大而上升。  相似文献   
543.
基坑止水帷幕中深层搅拌桩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工程实例介绍了深层搅拌桩在基坑止水帷幕墙中应用,并简述了其计算方法。工程实践表明,深层搅拌桩与周围土体共同作用形成的水泥土挡墙具有安全可靠,无噪音,综合工期短,无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544.
可用于边坡加固的层状网式钢筋石笼挡墙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欧美国家的多山地带,传统的石笼挡墙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型边坡的支护及岸坡、路基等的防侵蚀、防冲刷等,在我国西南地区也有一些应用实例。在尽量保持该项技术原有优点的基础上,作者给出一种改进型的新技术,即层状网式钢筋石笼挡墙技术。除了具有易于施工、可就地取材、可适性强等优点外,这一新技术还具有较高的整体强度、防锈蚀、高效排水、易于绿化、便于监测等诸多优点,可望在边坡加固工程中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45.
为确定地震条件下悬臂式挡土墙主动土压力,考虑假想坦墙墙背的可能不同位置,给出了墙后填土5种可能的失稳破坏模式;在此基础上,采用拟静力法,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推导了作用于坦墙墙背上的地震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包括填土性质、填方坡面倾角、踵板长度、墙体高度、水平及竖向地震影响系数等多因素,其中除填土黏聚力与竖向地震影响系数与该土压力呈线性相关性外,其余因素呈非线性影响。实例分析表明,基于本方法地震土压力而计算的墙体抗滑与抗倾稳定系数,多数情况下均比经典的Mononobe-Okabe法略偏大;在填土中存在第二破裂面情况下,以踵板下边缘作为假想墙背端点的计算模式相对略偏不安全;竖直假想墙背模式相应的土压力计算值最小,但相应的墙体稳定系数却不一定最大。  相似文献   
546.
通过深圳轨道交通建设多年的具体实践,对该地区轨道交通(地铁)建设中涉及到的勘察、基坑支护、盾构施工等方面的岩土工程问题进行了总结,包括有关技术要点、适用工法、解决方案、经验教训和大量具体事例。  相似文献   
547.
预应力锚杆支护技术广泛应用于边坡工程,但预应力锚杆的作用机理还缺乏系统深人的研究。通过利用ANSYS提供的非线性弹塑性模型,结合一边坡锚喷支护工程实例,采用基于摩尔-库伦等面积屈服准则的强度理论,对边坡支护前后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对锚固件和边坡岩土体的相互作用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对边坡锚喷支护工程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48.
郑东新区土钉墙加微型钢管桩基坑支护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郑东新区基坑工程采用土钉加微型钢管桩成功支护的实例,详细介绍了土钉与微型钢管桩相结合的复合土钉墙支护中微型钢管桩的作用机理,促进了该项支护技术在工程中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549.
“二墙合一”最大的特点是将单一挡土结构转换为地下室永久性结构的外墙。介绍了在复杂周围环境和地质条件下采用地下连续墙“二墙合一”基坑支护技术的施工实例,在超宽、超深地下墙施工过程中,采用了相应的技术措施,解决了成槽稳定和大面积钢筋笼起吊装和锁口管安放、起拔等施工难题,为在闹市区超深地下墙施工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550.
An overview of past and recent developments on the subject of seismic earth pressures on yielding, gravity-type walls, retaining cohesionless backfill, is first presented, focusing on available data on the issue of phase difference that develops between the peak values of wall inertia and seismic earth thrust increment. The results of a FEM parametric study are next presented regarding the dependence on the resulting dynamic earth thrust reduction – acting on the time of peak wall inertia – on backfill rigidity, wall height, and shaking characteristic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numerical analyses was verified by modeling centrifuge tests reported by Nakamura [24] and successfully comparing measured vs. computed behavior. The results of the parametric analyses indicate that the seismic active earth thrust, acting on the wall at the time of maximum wall inertia,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to its peak value) with increasing shaking intensity of backfill, increasing wall displacements, increasing wall height, and decreasing backfill rigidity. No systematic dependence on the ratio of input motion frequency to the natural frequency of the backfill (f/f1) was observed. The above findings: (1) verify earlier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results, (2) explain the reported lack of damage to retaining walls under strong ground shaking, and (3) indicate the need for revising the pertinent provisions of current seismic codes. Graphs summarizing the results of the numerical analyses are presented which may be used as a guide for selecting the magnitude of seismic active earth thrust that needs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design of the examined type of earth retaining wal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