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6篇
  免费   493篇
  国内免费   109篇
测绘学   2503篇
大气科学   81篇
地球物理   243篇
地质学   596篇
海洋学   168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345篇
自然地理   315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95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304篇
  2012年   287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232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提出使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抑制时延多普勒图(delay Doppler map, DDM)中的海杂波,提高海面目标反演精度。以挪威Snøhvit采气平台作为海面目标,采用2016-11-13的DDM数据进行目标反演。结果显示,未使用PCA抑制海杂波前,反演位置平均误差为17.65 km;抑制海杂波后,反演位置平均误差为11.42 km,位置精度提升35.30%。  相似文献   
72.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大型系统中都需要集成地图的某些功能,为此探讨了在PowerBuilder中MapInfo的跨平台集成地图技术的实现。  相似文献   
73.
The present study presents a review on the progressive development of the seismic zonation map of India both from official agencies and also from independent individual studies. The zonation map have been modified and updated regularly with the occurrence of major destructive earthquakes over the years in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with the addition of new data.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criteria chosen for the progressive zonation and the major earthquakes that were responsible for retrospection of the earlier published maps. The seismic zonation maps of India have also been prepared by various independent workers by adopting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he zonation. Despite the endeavors from various sources to provide a solution for the problem of earthquake hazards in India, there were many limitations on the zonation map as it gives the picture at a regional scale mostly on the bedrock level without addressing the local site conditions. But nevertheless, the seismic zonation map gives basic guidelines for any region to know the hazard scenario and if any city or urban population is under threat from seismic point of view, further site specific seismic microzonation may be carried out. In the International scenario, the Global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Program (GSHAP) in 1999 prepared a hazard map for world in terms of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PGA) with a 10% probability of exceedance in 50 years, but it turned out to be an underestimation of the hazard parameter when compared with the observed PGA. To tackle the problem of seismic hazards, there was a need to have a detail study on the local site conditions in terms of its geological, geophysical and geotechnical properties. With the advent of better instrumentation and knowledge on the mechanics of earthquakes, it was possible to identify zones of hazards at a local level and this gives rise to the study of seismic microzonation. Seismic microzonation work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India in some of the strategic important mega cities and industrial build up that has the potential of being damaged from future earthquakes, as has been shown in the past. Though the microzonation map is not the final output map, as it can still be updated at later stage with more input data, it does provide a more realistic picture on the site specific seismic hazard.  相似文献   
74.
边界识别是重磁数据解释中的常用方法之一,依据其结果可划分出地质体的水平范围。边界识别结果受地质体埋深及导数计算误差的影响所识别边界与真实边界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且边界识别法无法直观地给出地质体的深度信息。为了获得异常体的水平位置和深度信息,本文提出空间归一化边界识别方法,其对不同深度的边界识别函数进行归一化计算,空间归一化边界识别法的最大值对应于异常体的水平位置和深度。常规边界识别结果的误差随理深的减小而减小,而空间归一化边界识别法是通过最大值来判断地质体的位置,最大值是在地质体处获得,因此归一化边界识别方法所获得的结果是准确的。通过理论模型试验证明归一化边界识别方法能有效地完成异常体的水平位置和深度的计算,所获得的水平位置和深度信息与理论值相一致,为下一步的勘探计划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将其应用于实际航磁数据的解释,获得了断裂的具体分布形式。  相似文献   
75.
导航用重力梯度基准图构建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东  刘繁明  李艳  张迎发 《测绘学报》2011,40(6):736-744
基准图是重力梯度辅助导航实用化研究的关键技术,由于依靠实测构造大范围基准图还需要较长时间,理论模型逼近重力梯度开始成为可行的构图方法。系统研究了一种基于自由空间异常或布格异常数据的构图方法,避免了相关研究构建梯度图时较少考虑标准测量数据,构图结果物理意义不明确和缺乏实用性的缺点。以重力归算理论推导了构图方法原理,然后用频域算法实现构图过程中两个关键计算过程,通过算例分析了构图效果。所构基准图数值、轮廓等关键特征均与实测重力梯度吻合较好,证明了该方法在重力梯度辅助导航基准图构建中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6.
郭召杰 《地质通报》2012,31(7):1054-1060
地质图是区域地质和大地构造研究的重要基础资料,认真研读地质图是大地构造学研究的重要途径。以新疆北部几个重要构造带为例,展示了地质图的分析、研读在大地构造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基于地质图分析并结合最新的研究资料,认为东准噶尔卡拉麦里造山带的碰撞时限不晚于早石炭世(370~340Ma);西准噶尔达拉布特构造带形成于石炭纪晚期,该带不具有板块边界或者俯冲-缝合带的属性;以巴音沟蛇绿岩带为代表的北天山洋盆的缝合时限在晚石炭世(325~316Ma)。由此推断,新疆北部地区洋盆俯冲和地体拼贴碰撞造山过程应该在晚石炭世之前完成。  相似文献   
77.
针对传统的土地利用专题图制作周期较长、精度不高等问题,本文首先通过对高分遥感影像进行影像校正、影像配准、影像融合、影像镶嵌、影像裁剪,以完成高分遥感影像预处理;其次通过遥感影像监督分类,实现对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现状的分类,包括草地、林地、耕地、园地、水域及水利设施、居民地、交通运输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其他用地等九大类;最...  相似文献   
78.
在介绍矢量化方式的基础上,根据国外地图的特点,选择了基于全要素地图的矢量化方式。通过综合利用多义点及方向信息,对等高线矢量化的追踪过程控制,不仅避免了误追踪等特殊情况,且减少了人机交互,实现了有背景色区域等高(等深)线的半自动矢量化。  相似文献   
79.
1:500万国际亚洲地质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500万国际亚洲地质图(IGMA5000)是由世界地质图委员会(CGMW)的4个分会、亚欧20个国家的100余名地质学家合作完成的.这是 CGMW 旗下,第一份 IGMA5000;第一份以亚洲为主体,又包括邻区,既表示大陆地质,又表示海底地质的 IGMA5000;第一份按国际标准,在 ArcGIS 平台上编制的数字化IGMA5000.图幅西起阿尔卑斯,东到马里亚纳海沟,北起北冰洋,南到爪哇海沟.从这张图上,不仅可以解读亚洲地质,而且可以研究亚洲与相邻大陆和海洋的地质构造关系.IGMA5000的完成,为亚洲大地构造、成矿规律和资源环境研究建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0.
基于栅格叠合的沉积物底质图生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康  张永战 《第四纪研究》2007,27(5):889-895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GIS空间插值和栅格图叠合技术,分析生成沉积物底质图的方法,并以曹妃甸海区为例,以170个海底表层沉积物样的粒度分析结果为依据,应用本文设计的方法生成这一海区的底质分布图,并用预留的20个采样点进行了精度分析和检验,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不同的空间插值方法对生成的底质图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出这一方法成图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但也存在对原始数据精度要求高、插值方法带来误差等问题。在借鉴传统底质图生成方法的基础上,运用三维TIN模型对成图结果进行改进,最终形成一种结合地貌要素的栅格叠合的沉积物底质图生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