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219篇
地质学   162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Source parameters estimated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for 100 selected seismic events from the Rudna copper mine, with moment magnitude ranging from 1.4 to 3.6, were collected to study their scaling relations and to compare them with the parameters estimated in the time domain. The apparent stress and static stress drop, corrected for the limited bandwidth recording, increase slightly in a similar manner with increasing seismic moment. The ratio of apparent stress to static stress drop, a measure of radiation efficiency, is practically constant and its mean value is close to 0.1. For 37 seismic events, with moment magnitude between 1.9 and 3.4, source parameters were estimated in the time domain from relative source time functions, that displayed unilateral rupture propagation, and their rupture velocity could be estimated. It ranges from 0.23 to 0.80 of shear wave velocity and is almost independent of seismic moment. The fault length, estimated from the average source pulse width and rupture velocity, is clearly dependent on seismic moment and is smaller than the source radius estimated from the corner frequency on the average by about 25 percent. There i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values of static stress drop estimated in the frequency and time domains, but the time domain stress drop is in general similar to that estimated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The apparent stress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rupture velocity, and the ratio of apparent stress to static stress drop seems also to depend on rupture velocity.  相似文献   
82.
爆炸应力波作用下缺陷介质裂纹扩展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透射式焦散线测试系统,进行爆炸应力波作用下缺陷介质裂纹扩展试验,研究了含与炮孔共线的预制裂隙介质裂纹扩展速度、加速度、裂纹尖端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和动态能量释放率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爆炸应力波作用下裂隙两端产生了两条翼裂纹A、B,翼裂纹A的长度较翼裂纹B长,两条翼裂纹向相反的方向扩展;在翼裂纹扩展过程中,存在着加速与减速的过程,扩展速度瞬间达到峰值,其后逐渐振荡下降;动态应力强度因子也呈现瞬间达最大值到逐渐减小连续振荡变化的趋势,动态应力强度因子 > ;翼裂纹尖端的动态能量释放率对裂纹扩展具有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83.
疏浚物中镉释放的影响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廖文卓 《台湾海峡》2000,19(2):170-176
本文模拟研究了疏浚沉积物中Cd的释放行为和影响条件。结果表明介质的盐度、pH、氧化还原状态等环境条件和疏浚沉积物的污染程度、粒度大小、有机质含量等理化特征对Cd的 释放有明显的影响。Cd从疏浚物中释放,其释放速率较快,释放率在40%~96%之间。疏物的海上倾弃可能引起Cd的污染和对部分生态环境的危害。同时还讨论了Cd的释放所遵循的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84.
以苏州古城区内的河道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培养的方式,研究了上覆水体不同富营养化程度对底泥中P释放/吸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截断外源污染后,苏州河道底泥对水体中营养盐P呈现吸收状态;随着上覆水体磷酸盐浓度的增大,单位面积底泥累积吸收的磷酸盐就越多;上覆水与底泥比值越大,底泥对P的吸附率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85.
应用PLAXIS 2D/3D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某黄土洞室进行了二维、三维分步掘进、三维一次掘进等工况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研究分析了不同工况下洞室围岩位移的变化规律,并对掌子面的空间效应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二维与三维分步计算的最终位移基本一致,可以用二维的计算结果来估算洞室开挖的最终位移。三维分步掘进的分析表明,不同埋深的洞室其位移比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当L/B<1时(L为掘进深度,B为洞室跨度),位移比呈线性增加;当L/B>1时,位移比呈非线性增加;当L/B>3时,其最大位移接近最终位移。掌子面的空间效应分析表明,在掌子面处的位移约为最终位移的1/3,距掌子面0.5倍跨度处的位移约为最终位移的2/3,距掌子面2.5倍跨度处的位移基本达到了最终位移。  相似文献   
86.
为了定量计算陵区近海核电站排水管线泄漏情景下核素通过地下水途径向海洋环境的释放通量,以某近海核电站为例进行研究。首先,应用GOCAD软件建立三维地形地质模型,刻画地层的分布、剥蚀以及倾向等特点;然后,运用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FEFLOW精细刻画丘陵区地下水系统的补给、径流和排泄特征;最后,以不被吸附滞留的核素3H和被吸附滞留的核素90Sr、137Cs为对象,通过实验测定了90Sr、137Cs在不同岩土介质中的分配系数,模拟计算了排水管线连续渗漏60 a后3H、90Sr、137Cs在地下水中的放射性分布及释放。结果表明:3H迁移速度基本与地下水流速一致,地下水中的最大放射性浓度为0.285 0 Bq/L,第20 000天时向收纳水域的释放通量达到最大值,约526 Bq/d;90Sr吸附性能相对较弱,最大迁移距离约80 m,地下水中的最大放射性浓度为0.032 1 Bq/L;137Cs吸附能力较强,相当长的时间内被滞留在管线附近,地下水中最大放射性浓度分别为6.840×10-3 Bq/L,释放通量为0 Bq/d。由弥散度的不确定分析可知,弥散度越大,地下水中3H的最大放射性浓度越小,向海洋环境的释放通量越多。  相似文献   
87.
海洋浮游植物溶解有机碳释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溶解有机碳(DOC)是海洋中最大的有机碳库,其中化学性质不稳定的成分大部分来自海洋浮游植物的释放。简要回顾了浮游植物溶解有机碳释放研究的发展历史,从光合作用合成的溶解有机碳(PDOC)释放占初级生产力的比重,PDOC的化学组成,浮游植物DOC释放的途径与机制,PDOC释放的环境调控,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对PDOC释放的影响,以及浮游植物释放DOC对异养细菌的生态意义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讨论了浮游植物溶解有机碳释放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PDOC初级生产力测定的推广和相关研究的深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8.
单体式架构应用在突发事件预警辅助决策系统开发中不能满足现实需求,本文引入了微服务架构设计开发该辅助决策系统.通过分析微服务架构在复杂系统中相对于传统单体式架构的应用优势,设计出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辅助决策系统,该系统选用Spring Cloud微服务框架,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扩展,创建了基于该系统设计的注册中心与网关.系统采用二三维一体化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展示平台,通过接入各行业静态、危险源动态监测数据,根据设定的模型进行数据融合、处理,辅助进行预警信息生成、发布及应急处置阶段的指挥决策.所设计方案在湖北省突发事件预警发布辅助决策系统中得以实际应用,验证了该类系统使用微服务架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9.
根据阳江探空站高空气象探测用750g气象气球施放的实际高度的现状,结合中国大探中心组织国产GPS探空仪在阳江用国产2000g气象气球比对试验时施放的高度以及广东阳江第8届国际探空仪系统比对期间施放的实际高度,探讨雨天和高空相对湿度较大的气象条件下对国产气象气球施放高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雨天或高空相对湿度较大时,对国产现有的气象气球施放的高度存在较大的影响。研究表明,解决了国产气象气球的球皮防雨、防潮问题,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国产气象气球施放高度不稳定的难题。  相似文献   
90.
重庆金佛山表层岩溶生态系统土壤的CO2释放规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碱溶液吸收法通过对重庆金佛山林地、裸地表层岩溶生态系统土壤CO2释放量进行野外监测,研究了影响土壤CO2释放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揭示土壤CO2释放变化规律。土壤CO2释放量的变化主要随着温度而变化,即气温降低,土壤CO2释放量减少,在昼夜时段,土壤CO2也随温度而变化,但相比温度变化有明显滞后性;降雨对土壤CO2释放有比较复杂的影响,但非简单的线性相关;同时植被也会影响到土壤CO2的释放,总体上,相比裸地而言,林地的土壤CO2的释放量大,但在不同时间段内土壤CO2释放强度与气温的关系有较大差异。一天时间段内林地土壤CO2释放强度与温度的关系较裸地灵敏,这是因为林地本身生物量大,对温度反应敏感,温度很小的变化就能引发土壤CO2释放量的大幅度地改变。而在以月为单位观测时间段时,裸地土壤CO2释放强度与气温的关系较林地灵敏,这可能是因为植被覆盖减缓气温对土温的影响,对土温有较强的调节作用。这种不同植被系统下,在不同时段土壤的CO2释放量动态差异在讨论岩溶作用与碳循环时应充分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