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43篇
测绘学   74篇
大气科学   111篇
地球物理   126篇
地质学   175篇
海洋学   63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41.
杨耀鑫    杨永强    杨游  公茂盛   《世界地震工程》2023,39(1):049-58
为了利用结构地震响应观测数据在震后对结构进行损伤快速评估,本文提出了基于BP传播神经网络多参数预测震后结构损伤程度的方法。本文设计了9个不同设防烈度和层数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利用OpenSees有限元软件进行了非线性时程分析,并用损伤指数量化了结构损伤程度。利用有限元模拟结果,创建了神经网络的数据集,训练神经网络建立了结构参数与结构损伤指数之间的映射,对比了不同参数组合预测结构损伤水平的能力,提出了最优参数组合。结果表明:此方法预测结构损伤指数准确度高,耗时短,可为建筑工程震后损伤快速评估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42.
(赵登科    王自法      李兆焱    周阳  高曹珀  WANG Jianming  位栋梁  张昕) 《世界地震工程》2023,39(2):178-188
震后房屋损失的快速评估对于灾后应急救援等至关重要。现有的地震风险评估方法要么仅提供损失的均值,要么以某一方差常数来描述损失的分布特征,均无法准确有效地反映各空间位置点损失的随机性及相关关系,最终影响整体损失评估结果的准确度。本文基于Copula理论,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地震巨灾风险分析的相关随机变量模拟方法,好处是在实现快速计算的同时,能够考虑地震损失中的不确定性与相关性。利用所提方法对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6.8级地震的房屋损失进行评估,得到了各结构类型与县区的损失分布,并与PAGER方法所得到的损失分布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此次地震房屋总体损失超过89.8%的概率处于10~100亿元人民币量级水平,其中超过50.8%的概率为20~50亿元人民币;损失较大的三个县区分别是泸定县、石棉县和荥经县,砌体结构的经济损失约是框架结构的2倍;相比于PAGER,该方法给出的损失概率分布形状更加灵活,能够详细地反映不同县区的房屋损失特征。研究方法和结果为震后损失快速评估技术提供参考,也为未来地震的灾后应急救援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43.
针对战时毁伤工程快速抢修,提出采用车载式全站仪测量系统,快速观测遭袭工程的毁伤范围、弹坑位置、直径及深度等信息,利用CASS数字成图软件实时标定成图,并准确计算毁伤面积、计算汇总各个修复方案的抢修工程量,为确定最小的抢修工程量和选择最佳的修复方案提供技术依据。本文从快速观测系统功能设计入手,介绍了观测系统的组成、系统快速定位技术与毁伤数据快速采集方法、弹坑轮廓边界的确定、抢修工程量的计算,并通过对模拟弹坑的实测试验,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与先进性。  相似文献   
644.
抗差部分岭估计及其在GPS快速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GPS快速定位中观测资料含有粗差且因观测信息不足造成设计阵“部分病态”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抗差有偏估计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抗差有偏估计——抗差部分岭估计,并讨论了抗差部分岭估计中“部分岭参数”的选择方法。计算结果显示,新估计与现有的抗差有偏估计相比,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稳定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645.
介绍了Kau la线性摄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算法,基于CHAMP几何法轨道和动力法轨道,给出了利用该方法恢复地球重力场模型的实现过程,分析了Kau la线性摄动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基于德国慕尼黑技术大学提供的一个月的CHAMP几何法轨道和德国GFZ数据中心提供的快速科学轨道,计算出了50×50阶地球重力场模型CHAMP-Kau la1S,并与EIGEN-CG03C、EIGEN-CHAMP03S、EIGEN2、ENIGN1S、EGM96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X ISM-CHAMP1S模型精度明显优于相同阶次EIGEN1S模型,前40阶明显优于EGM96模型,而低于同阶次的EIGEN2和EIGEN-CHAMP03S模型精度。  相似文献   
646.
基于2005—2020年的中国气象局台风最佳路径数据集以及葵花(Himawari-8)和风云(FY-4)卫星云图数据,结合人工智能新技术,将深度学习模型应用于台风涡旋识别、台风定位定强、台风强度突变预测等方面,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基于深度图像目标检测的台风涡旋识别模型、基于图像分类和检索的台风智能定强模型以及融合时空序列特征的台风快速增强判别模型,构建了一套台风智能监测和预报系统。通过对2020年全年样本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该系统对强热带风暴级及以上强度的台风涡旋正确识别率达90%以上,台风强度估测的MAE和RMSE分别为3.8 m/s和5.05 m/s,对全年独立样本强度快速加强预测的综合准确率达到65.3%,该系统实现了业务上利用高时空分辨率卫星图像实时对热带气旋进行自动识别、定位定强和智能追踪的功能,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台风监测和预报预警的能力提供了有利支撑。  相似文献   
647.
为了研究污水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RI)中氨氧化菌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NH4-N在CRI中的迁移转化机理,从深圳运行中的CRI系统砂层填料中以5~10cm间隔垂直取12个样品,对其氨氧化菌的16SrDNA进行DGGE分析。结果表明,CRI系统中氨氧化菌菌群随着深度的增加先增多后减少,在表层至10cm处氨氧化菌约有4~5种组成,主要由某些以有机氮为降解底物的微生物和进水中被砂粒介质截流吸附的微生物组成;在20~90cm范围内氨氧化菌增加至9种左右,多样性最为丰富,是亚硝化作用发生的主要区域;而在100cm以下的范围,由于NH4-N浓度的降低或系统复氧不足,氨氧化菌迅速减少至5~6种。该研究结果证明了氨氧化菌在快渗池内分布范围的变化对NH4-N去除率的影响,即氨氧化菌在快渗池内分布的越接近中上层,对NH4-N的去除效果越好。关于CRI系统中氨氧化菌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NH4-N去除率关系的认识,为工艺改进和效果提高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48.
盐度、pH突变对2种养殖对虾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文研究了盐度、p H突变对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免疫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盐度、p H突变对 2种养殖对虾抗菌活力、酚氧化酶活力的影响是显著的 (P<0 .0 5)。而盐度突变对溶菌活力的影响显著 (P<0 .0 5) ,对低 p H突变影响明显 (P<0 .0 5) ,对高 p H突变影响不明显。随着盐度突变值和向低 p H、高 p H突变梯度的增加 ,2种养殖对虾的抗菌活力逐渐减小 ,酚氧化酶活力逐渐增大 ,而溶菌活力则随着盐度突变值和向低 p H突变梯度的增加呈逐渐下降。在同一实验梯度中 ,中国对虾的抗菌活力和溶菌活力要比南美白对虾的低 ,而其酚氧化酶活力则比南美白对虾的高。  相似文献   
649.
海水中~(137)Cs的快速富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亚铁氰化铜(CuFC)作为吸附剂,采用循环吸附的方法制备用于海水中137Cs富集的富集材料,同时采用湿样制源的方法制备样品源.研究结果显示当流量在5.0、6.0 dm3/min,且富集体积保持在900 dm3以下时,对海水中137Cs的富集效率保持在85%以上,且随富集体积的变化并不明显;当流量增大到7.0、8.0 dm3/min,且富集体积从500 dm3增大到1 000 dm3时,其富集效率从85%左右下降到75%左右,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当流量进一步增大到10 dm3/min时,富集效率急剧下降到68%左右.研究结果表明,将流量控制在5.0~8.0dm3/min且富集体积在500 dm3以下时,可以在保证较高的富集效率的同时有效地减少富集时间,达到快速富集的目的.此外,湿样制源的方式缩短了样品前处理时间,提高了样品处理效率.本研究中所使用的海水中137Cs的富集和分析方法总计耗时约需8h左右,只相当于传统分析方法耗时的1/5左右.  相似文献   
650.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增强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统计了1949-1990年西北太平洋热气旋中心最大风速6小时增强≥5m/s和24小时增强≥20m/s的有关要素,分析了热带气增强的时空分布规律、黑潮与热带气旋增强的关系及热带气旋迅速增强的各类统计特征,试图为热带气旋增强预报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