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9篇
  免费   337篇
  国内免费   249篇
测绘学   175篇
大气科学   284篇
地球物理   604篇
地质学   577篇
海洋学   385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145篇
自然地理   38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Brush Creek drains a 76·1 km2 watershed within urban Kansas City, Missouri and eastern Kansas. A concrete-lined reach trending 6·1 km through the Plaza District of Kansas City, Missouri has been the focus for several major floods over the past ten years. Channel geometry, slope, and floodwater elevations were determined in the field for segments of the concrete-lined section of Brush Creek for a flood event that occurred on September 18, 1986. Discharge was computed by indirect methods and compared to a value determined from a rating curve established by the Water Resources Division of the U.S.G.S. Boundary shear stress, unit stream power, and average velocity were also computed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diment distribution, volume, and size fractions; and flow dynamics operating throughout the channel during this event. Boundary shear stress ranged from 91-96 Nm?2, stream power was 528-557 Wm?2, while average velocity was 5-8 ms?1. These values were sufficient to displace concrete slabs as large as 5 m long by 4·6 m wide by 0·23 m thick weighing an estimated 12 245 kg. As the channel was sediment free and unsecured prior to the flood, the distribution of deposits and subsequent channel scour provide valuable evidence for potentially hazardous sections of this urban stream.  相似文献   
92.
93.
作者通过对核安全法规的学习和前人对辽南核电站厂址区断层的调查,并结合对断层实际踏勘,认为厂址区附近的东岗断层属于现行法规(HAF0101)中规定的能动断层。但是,仅此一点并不能构成对推荐厂址的威胁,因为断层距厂址直线距离约4km,断层的地表或近地表错动不会直接影响到核反应堆的安全。  相似文献   
94.
张宝胜 《探矿工程》1994,(4):9-11,15
讨论了DPP100-3型钻机在改型设计中动力匹配,改换汽车底盘的轴荷分配,改装部分的传动装置布置等,主要以选用CA141S型汽车底盘的改型设计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95.
在对珠江三角洲电力系统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给出了电力系统中网络节点和架空线路的平均破坏率矩阵,并结合地震危险性定数法分析结果预测珠江三角洲电力系统的震害情况。  相似文献   
96.
云南白水台钙华水池中水化学日变化及其生物控制的发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弄清云南白水台泉及其下游钙华水池中水化学的日变化,选取1号泉及其流经的两个钙华水池(6号和10号)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水温、pH值和电导率进行了自动监测。根据Ca2 、HCO3-与电导率存在的线性关系,用WATSPAC软件计算了水中方解石的饱和指数和PCO2。监测发现:泉水不存在显著的水化学日动态变化,而两个钙华水池表现出显著的日动态变化。其中10号钙华水池在白天温度较高时水中的CO2大量逸出并通过水下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加速了水中碳酸钙的沉积。6号钙华水池水生植物生长茂盛,其叶片和部分枝干露出水面,因而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空中,所以此处水化学表现为白天pH值降低和电导率升高的反常现象,即由温度主导的根呼吸作用,在白天释放更多的CO2进入水体而使沉积下来的碳酸钙重新溶解。  相似文献   
97.
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二战后得到迅速发展,并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其载体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层次更加多样。从发展的角度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全球范围内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促使其发展的动力机制为“推、拉、压、支”四力驱动和“传统经济利益、非传统收益、政治利益”三大取向。在组织类型上,根据区域经济一体化内容和发展程度的不同分为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和完全的经济一体化六种类型。  相似文献   
98.
使用1999年8月30m分辨率的ETM遥感数据、DEM数据和25个典型的4^4m^2的地面实测样方统计数据、数字化了1994年的珍稀淑危植物分布图,用遥感技术西鄂尔多斯珍稀濒危植物群落进行了水平和垂直带分布规律的研究。图像处理采用遥感弱信息提取技术,识别了建群植物及其种群组合特征;并结合三维景观影像对珍稀植物种群生存生境的地貌、土壤等条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垂直、水平地带分异规律,建立了相关分析模型。研究结果为珍稀濒危植物动态监测和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和分析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9.
高密度电法在电力工程勘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高密度电法在电力工程勘测中的应用前景、应用效果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0.
Fossil plants Hedeia sinica Hao et Gensel 1998, Huia gracilis Wang et Hao 2001 and Guangnania cuneata Wang et Hao are described from the Lower Devonian Xujiachong Formation, the Qujing district, eastern Yunnan, China. They contribute to our knowledge of the flora in this district. Based on the occurrence of common plants (Hedeia, Huia, Guangnania and Zosterophyllum australianum) and their horizons, it is proved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mid-lower assemblage of the Xujiachong flora is comparable with the Early Devonian ((late) Pragian) Posongchong flora of southeastern Yunnan and the upper Baragwanathia flora of Australia. In view of this fact and the stratigraphic sequence, the mid-lower part of the Xujiachong Formation is considered to be of (late) Pragian age. Through comprehensive analyses of plant, bivalve and fish assemblages and the lithology, the upper part of the Xujiachong Formation is dated to be of early Emsian age. The Xujiachong flora belonged to the northeastern Gondwana palaeophytogeog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