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4篇
  免费   343篇
  国内免费   497篇
测绘学   263篇
大气科学   217篇
地球物理   628篇
地质学   723篇
海洋学   816篇
天文学   114篇
综合类   296篇
自然地理   104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286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otential of using neural networks to identify the internal forces of typical systems encountered in the field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After formulating the identification task as a neural network learning procedure, the method is applied to a representative chain-like system under deterministic and stochastic excitations. The neural network based identification method provides very good results for general classes of multi-degree-of-freedom structural systems. The range of validity of the approach is demonstrated, and some application issues are discussed for (a) partially known multi-degree-of-freedom systems and (b) completely unknown systems.  相似文献   
152.
A probabilistic framework to perform inverse analysis of geotechnical problems is presented. The formulation allows the incorporation of existing prior information on the parameters in a consistent way. The method is based on the maximum likelihood approach that allows a straightforward introduction of the error structure of field measurements and prior information. The difficulty of ascribing definite values to the uncertainties associated with the various types of observations is overcome by including the corresponding variances in the set of parameters to be identified. The inverse analysis results in a minimization problem that is solved by coupling the optimization technique to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Two examples are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ethod. The first one corresponds to a synthetic case simulating the excavation of a tunnel. Young's modulus, K0 value and measurements variances are identified. The second case concerns the excavation of a large underground cavern in which again Young's modulus and K0 are identified. It is shown that introduction of prior information permits the estimation of parameters more consistent with all available informations that include not only monitored displacements but also results from in situ tests carried out during the site investigation stage.  相似文献   
153.
A systematic procedure to construct the (symmetric) static-stiffness, damping and mass matrices representing the unbounded medium is presented addressing the unit-impulse response matrix corresponding to the degrees of freedom on the structure–medium interface. The unit-impulse response matrix is first diagonalized which then permits each term to be modelled independently from the others using expansions in a series of Legendre polynomials in the time domain. This leads to a rational approximation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of the dynamic-stiffness coefficient. Using a lumped-parameter model which provides physical insight the property matrices are constructed.  相似文献   
154.
"泛珠三角"产业、人口分布空间变动的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铁立  徐建华 《地理科学》2006,26(4):402-408
随着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泛珠三角”区域的经济格地理局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当前“泛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处于中期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产业和人口向“珠三角”集中。今后随着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产业和人口将具有集中与扩散同时发生的特征,各地区形成特定产业和人口集中的专门化生产的地理格局。  相似文献   
155.
上海市城乡实体地域的划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小冬  柳朴  周一星 《地理学报》2006,61(8):787-797
正确的城乡划分,并以此为依据统计城镇人口,是社会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乡划分方法的研究在理论和现实两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上海市2000年的航空遥感影像和人口普查地理信息系统,作了实验性的城乡实体地域划分。特别对上海市主城区、郊区青浦区、远郊金山区张堰镇三种类型的城镇实体地域,作了较详细的划分方法探讨,以此来分别模拟国内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实体地域划分。 本文分步骤介绍了各类型城乡实体地域划分的基本过程,同时对每种类型实体地域的多种精度的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分别探讨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城镇三种类型的实体地域划分在近远期分别应达到的精度。精度合适、操作简便,是本次研究的重点,目的是为了将城镇实体地域划分工作在大范围内推广。  相似文献   
156.
介绍光谱排序编码法的原理并对其进行精度验证:在14种矿物的56个样品中最高精度为100%,最低为57%,平均为79.4%;分别提取包尔图地区以方解石、Al-OH Mg-OH和石英为主的岩石分布状况,与该区地质图对比结果表明,其分布与实际情况大体相同,从而证实了光谱排序编码法的目标提取能力。  相似文献   
157.
2010年北京市流动人口预测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28  
李永浮  鲁奇  周成虎 《地理研究》2006,25(1):131-140
针对北京市流动人口样本数据量小、不连续等特点,本文采用Logistic曲线拟合和等维递补灰色预测理论,预测“十一五”期间北京流动人口的增长情况。首先,通过Logistic曲线拟合与外推,掌握流动人口增长的总趋势;其次,选定不同长度的人口序列以建立多个等维递补灰色模型,检验并分析各种预测结果的合理性与不足;最终确定北京市流动人口增长预测的高、中、低方案。实践表明,灰色等维递补预测法对“小样本”、“贫信息”的人口预测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8.
流动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若干解释(1990、2000)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鲁奇  王国霞  杨春悦  曾磊 《地理研究》2006,25(5):765-774
本文对我国1990、2000年间流动人口在东、中、西部和东部地区中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福建三个亚区的分布变化以及这一分布变化与上述各地区各相关经济与非经济因素变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0年中流动人口东、中、西部分布变化与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变化高度一致;而10年中流动人口在东部地区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福建这三个亚区层面的分布变化则与经济发展要素变化有一致的方面,也有不一致的方面。珠江三角洲及福建的经济增长带来了流动人口的大幅增长,除珠江三角洲劳动密集型企业众多外,这可能与该区域地方社会人文等文化本底所决定的经济发展制度及习俗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9.
在实际调查数据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农民工流动的时空变化趋势和对流出地的影响。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固始县外出务工人数逐年递增;农民工以男性为主,但妇女所占比例在逐年提高;农民工务工收入逐年提高。农民工教育程度越高,收入也越多。农民工务工半径随时间逐渐扩大,基本扩展到全国所有省份,但农民工的收入省际变化不大。农民工不仅给流出地带来经济上的变化,而且对文化教育、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0.
基于脉冲响应数据的ARMA法建模以及模态参数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基于脉冲响应数据的ARMA法建模以及模态参数识别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单位脉冲响应函数与ARMA模型G reen函数等价的特点,通过脉冲响应函数来估计系统响应的自相关系数,然后建立推广的Yu le-W alker方程以求得ARMA模型自回归系数并进行参数识别。最后通过算例,对一个模拟系统进行了参数识别,对采样频率、识别精度、模型阶数之间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