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8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299篇
测绘学   205篇
大气科学   234篇
地球物理   255篇
地质学   535篇
海洋学   729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119篇
自然地理   54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了研究天然气水合物降压开采过程的储层应力及其稳定性,运用线性多孔弹性力学和岩石力学知识,考虑水合物储层原始应力、孔隙压力、渗流附加应力及降压开采水合物过程中水合物饱和度的变化,建立了降压开采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力学模型,结合墨西哥湾某处水合物藏的基本参数,对降压开采水合物储层应力变化和开采过程的储层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井底压力是影响水合物储层应力变化的关键因素之一;渗流附加应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储层的应力;水合物分解储层应力发生变化,储层应力在井壁处的波动最大,井壁处是整个储层所受轴向偏应力最大的位置,因此井壁处是优先发生剪切破坏的位置;为了储层的稳定性,降压开采水合物生产压差应小于2.19 MPa。  相似文献   
992.
基于系统论的世界能源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系统论原理, 从能源系统角度出发, 全面剖析当今世界的能源储量分布、生产、运输和消费空间分布状 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同时分析贯穿能源系统问题的3 个量(总量、增量、均量)和2 个结构(能源种类结构, 能源 地区结构)。探讨了世界能源地缘政治格局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最后提出世界能源空间格局对中国能源战略的启示: 要建立能源系统观; 改进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新兴替代能源, 实施资源节约战略、结构多元化战略; 发展多方位能源 供应渠道, 实施运输保障战略、能源外交战略, 重新建立适应新形势的稳定、经济、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93.
1978年以来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时空差异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任志远  李强 《地理学报》2008,63(12):1318-1326
采用1978年以来近30年中国各地区的能源及经济数据.对中国能源生产、消费重心及GDP重心变化进行了测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能源生产、消费与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①能源生产重心在逐步向西南方向移动.整个移动轨迹近似呈直线变化。揭示了中国能源生产在东西和南北方向上的差距有所减小.且东西方向差距减小的速度要比南北方向快。②能源消费重心也在向西南方向移动但波动较大.其中1998-2002年重心位置相对稳定.年度位置变化很小.说明各省区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基本相同。③GDP重心在经度和纬度上均有一定的波动性。④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重心的演变轨迹既具有一些重要的共同特点,也存在明显的不同。通过与GDP重心的对比分析,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能源消费密切相关.说明中国GDP增长中能源成本较大。  相似文献   
994.
Based on dynastic period division and AMS ^14 C dating performed on the sedimentary layers at Zhongba and Yuxi sites,and also the analysis of Na,Ca and Mg of 201 sedimentary samples from Zhongba site and that of Ca and Na in 47 sedimentary samples from Yuxi by using a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we found that there were 35 time periods when the contents of Ca and Na were reversely correlated,i.e.whenever the content of Ca was the highest,the content of Na was the lowest,and vice versa. Among them,there were 21 time periods when the content of Ca was the highest,and Na was the lowest,indicating that there were about 21 prosperous periods of ancient salt production at Zhongba site since 3000BC.Other 14 time periods with the peak values of Na while the low values of Ca indicate 14 declined periods of salt production at Zhongba site since 3000BC.The conclusion obtained from the re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 and Na contents in this paper is consistent with that"the salt production at Zhongba site started in the new stone age,developed in the Xia and Shang dynasties,reached at the heyday in periods from the Western Zhou to the Han Dynasties,maintained stable to develop in the Tang and the Song dynasties,and gradually declined after the Song Dynasty because the sea salt were conveyed into Sichuan region,however,still had production in the 1970s-1980s",educed from archeological exploration.All the above mention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a reverse relationship obviously between the contents of Na and Ca in sediments at Zhongba site for ancient salt production,which can be used to reveal the process of rise and decline of ancient salt industry at Zhongba site.  相似文献   
995.
江苏省粮食生产地域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应用变异系数、地理联系率、区位熵等区域差异分析方法对江苏省1980年以来地级市尺度的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地域格局变化特征进行了联动分析.研究发现:江苏省粮食生产经历了一个"上升一平稳一下降"的波动过程:地域差异增大,尤其是1995年后,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人口分布发生明显的空间分异;长江以北地区,特别是苏北地区在全省粮食生产地域分工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日益成为江苏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域.最后,结合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江苏省粮食生产地域格局变化的驱动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96.
CD-L1型流气式固体氡源替换RN-150型氡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CD-L1型流气式固体氡源氡产生率稳定性、同一闪烁室用不同氡源标定K值的对比实验研究,表明用CD-L1型流气式固体氡源与用RN-150型氡源标定的K值之间相差远小于5%,完全能够替代目前地震台使用的RN-150型氡源,同时具有操作简便、体积小、易携带等优点。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对晋城、韩城矿区煤层气井生产动态资料的分析和研究,认为煤层气井产量递减具有指数递减、调和递减、复合递减、突变递减和周期性递减等5种类型;而影响煤层气产量和递减类型的主要因素是边界条件、煤层气吸附特性、煤储层渗透率、解吸过程中的渗透率反弹、井间干扰、层间干扰和排采制度。研究还显示,通过对煤储层进行二次压裂、合理布设井网、合理调整排采制度、低产合采井选择性封层、准确把握合适的合采时机以及实施侧钻技术,有利于恢复和提高煤层气单井产量,延缓产量递减期,减缓递减速度,使递减类型趋向双曲线或调和递减类型,从而提高煤层气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998.
二氧化碳注入煤层多用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煤层气产率,增加能源储备,根据煤层气地质学和生物气的基本理论,提出二氧化碳(CO2)注入煤层多种用途这一新观点。研究结果显示:煤对CO2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将煤层作为CO2的储集层;煤具有优先吸附CO2而滞后吸附甲烷(CH4)的特性,向煤层注入CO2可大大提高煤层气的采收率;产甲烷菌具有利用CO2生成CH4的能力,新生成的CH4成为能源储备的有益补充。可见,CO2注入煤层不仅可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化煤层甲烷产出,而且为新能源生物CH4的生成提供了基质。  相似文献   
999.
岳盈括 《探矿工程》2020,47(3):31-37,43
大汶口盆地蕴藏着丰富的岩盐资源,岩盐矿矿层埋深较深,上覆地层为古近系巨厚的松散泥岩、砂岩,易发生遇水软化,施工难度较大。山东肥城海晶盐化有限公司实施100万t/年卤折盐采输卤工程,实施卤井7组,每组井深约3000 m。定向对接井要求精准定点造斜、连续造斜。本文介绍了对接井施工中采用的关键施工工艺及MWD无线随钻测斜仪在定向钻进中进行钻井轨迹控制的应用实例。对如何在岩盐地层钻进、螺杆钻具应用、定点造斜等关键技术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为同类型卤水对接井项目施工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作物水分与氮素生产函数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田间水肥耦合试验的基础上,对水分生产函数的概念加以拓宽,提出了水分、氮素生产函数的概念,并建立了最终产量模型和动态产量模型,进行了参数求解,模型模拟结果和田间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