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1篇 |
免费 | 34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篇 |
地球物理 | 99篇 |
地质学 | 51篇 |
海洋学 | 29篇 |
综合类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7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波浪作用对单柱式桥墩地震反应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ABAQUS有限元软件为计算平台,建立了考虑波浪作用影响的单柱式桥墩-桩-土体系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二维有限元模型,土体以四节点实体单元离散,采用土体粘塑性记忆型嵌套面本构模型描述土的动力特性;桥墩以及桩以两节点梁单元离散,采用动塑性损伤模型描述混凝土的动力特性;根据Stokes五阶波浪理论,将基于Morison公式计算所得的波浪力以分布力的形式施加于桥墩之上,比较了静水条件下和考虑波浪作用时不同地震动激励下单柱式桥墩结构的地震反应特性,结果表明:波浪作用的影响使桥墩墩身相对墩底的位移反应、桥墩墩底的剪力和弯矩反应有较明显的增大,但对桥墩墩身加速度反应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波浪作用影响的大小与输入地震动特性有关.在单柱式桥墩的抗震设计中考虑波浪作用的影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2.
砂卵石层上大直径扩底短墩竖向承载性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根据同一场地砂卵石层中一组土的深层静载荷试验、一组纯摩擦桩和两组原型扩底墩的竖向承载力静载试验,分析了埋深在6.20~6.75 m处的扩底短墩的荷载传递性状。结果表明,可用直接试验法和间接试验法确定扩底墩的竖向承载力。以卵石层为持力层的S3试验墩的极限承载力为7 250 kN,其中端阻力达6 890 kN,占95 %;以砂层为持力层的S2墩的极限承载力为2 330 kN,端阻力占85 %。当墩顶仅沉降1.46 mm左右时,S3、S2墩侧摩阻力已充分发挥;在端阻力充分发挥时,S3、S2墩顶沉降则分别达92.64 mm和21.07 mm。直径相同时,扩底桩的竖向承载力远大于纯摩擦桩和直身墩。 相似文献
53.
上海地铁12号线龙漕路车站基坑下穿运营3号线高架,施工条件受限,需要对位于基坑中间的高架桥墩进行保护以确保3号线运营安全。依托该工程,采用精细化三维数值分析、室内试验和现场实测等方法,对近距离开挖卸荷引起的高架桥墩响应进行研究。监测结果表明:软土地层高架桥墩在近距离开挖卸荷影响下均产生上抬,与数值分析结果吻合;桥墩水平位移总体上朝向卸荷一侧,但发展过程中震荡明显且位移较大,位移终值基本符合数值分析的预估值;近距离卸荷导致桥墩基础桩极限承载力有轻微的损失,但基本不会威胁高架桥的安全;长期沉降表现为半周卸荷条件下上抬可略有恢复,全周卸荷下则不会恢复。 相似文献
54.
通过对农村民居特点的研究,提出一种新型、经济、简单、可靠的隔震技术—钢筋-沥青复合隔震墩.根据相关理论设计了相应的隔震墩试件.通过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输入E1 Centro和Taft地震动与结构地震反应的对比,研究了钢筋-沥青复合隔震墩模型的振动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隔震墩加速度折减系数在0.34 ~ 0.55之间,可有效... 相似文献
55.
为了解决圆钢管轻集料混凝土梁与混凝土桥墩的整体连接问题,共设计了穿心钢筋、穿心钢筋加弯矩传递板和穿心工字钢3种节点连接形式,采用拟静力试验研究了刚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耗能性能。试验结果表明,3种节点都具有良好的抗震耗能性能,等效粘滞阻尼系数都超过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要求的0.1,延性系数都大于规范规定的2;在节点屈服以后,3种节点仍然具有一定的承载力,其中穿心钢筋和穿心工字钢节点的延性系数和等效粘滞阻尼系数基本相同,穿心钢筋加弯矩传递板较其他2种刚节点稍差。 相似文献
56.
高浓度浆液注入到采空区后形成充填墩台,墩台搭接尺寸将影响其上覆承载力。为掌握搭接尺寸对上覆承载力影响规律,选取水泥为胶结材料,标准砂为骨料,配制高浓度浆液,并利用3D打印技术制模制作墩台试样,进行单轴抗压试验。结果表明,单个墩台在顶面面积和高度一定时堆积角度越小极限承载力越大;堆积角30°和45°的搭接墩台试样的极限承载能力均在对应的单个墩台的2.0~3.5倍范围,试样硬化后,搭接墩台试样的极限承载力随着搭接尺寸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采用墩台充填的方式进行采空区治理时,合理设置注浆孔间距,使所注浆液在采空区内部形成搭接墩台群,其承载效果优于均匀分布的单个墩台;堆积角30°搭接墩台的场地承载力整体优于堆积角45°的搭接墩台;采空区内取充填堆积角30°搭接墩台,且注浆孔间距为极限搭接尺寸的38.5%时,治理场地内整体承载力最大。研究成果将为高浓度浆液部分充填治理采空区的工程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7.
58.
为提高桥墩泥石流防撞墩的抗冲击性能,拟将废旧轮胎堆栈于防撞墩前,与之形成一种刚柔复合结构.并使用显式动力有限元软件LS-DYNA,通过对泥石流大石块的冲击过程进行数值计算,发现当冲击能量在轮胎的吸能范围时,其冲击力能降低80%. 相似文献
59.
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RC)桥墩容易损坏。为完善RC桥墩的抗震设计及验算方法,对比最新中国和欧洲规范中关于RC桥墩的延性抗震设计及验算方法的不同之处。基于Midas/Civil软件所建立的常规连续梁桥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采用中欧规范开展的RC桥墩延性抗震设计及验算结果。结果表明:中欧规范中关于RC桥墩的延性抗震设计理念、抗剪和变形验算方法及延性构造细节均有区别。基于中欧规范设计的RC桥墩配筋情况存在差异。与中国规范相比,欧洲规范关于RC桥墩的横向钢筋配筋率和纵筋最小配筋率要求较高,有利于保证结构的抗剪强度和延性;箍筋最大间距要求较低,不利于防止纵筋压曲。 相似文献
60.
This paper aims to assess the seismic fragility of vehicle-bridge-interaction (VBI) systems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vehicle types, traffic conditions, and road surface qualities. A stochastic nonlinear mechanical model for the earthquake-VBI system is developed, and the fragility functions for the proposed VBI model are derived by considering the relevant probabilistic seismic demand parameters. On the basis of a typical four-span continuous prestressed concrete highway bridge in China, a complete numerical model for the VBI system is built considering multiple uncertainties from bridge and vehicle parameters, as well as the road surface qualities. A total of 120 real ground motion records with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magnitude-source-to-site distance (M-R) and earthquake intensity characteristics are selected. Meanwhile, 80 scenarios in terms of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vehicle types, vehicle speeds, and road surface irregularities are defined. In this context, 96,000 nonlinear time-history analyses are performed, and the developed fragility models are applied to the VBI system at both component and system level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fragilities of pier drift, bearing shear strain, and the overall VBI system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vehicle weight or the decrease of the vehicle speed, while the vertical deck displacement is dominated by the vehicle weight.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road surface quality has a negligible effect on both component and system fragiliti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