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98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80篇
海洋学   218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微藻的分类鉴定是进一步应用的前提。微拟球藻属的6个种都是单细胞微藻,形态简单,难以用形态学方法进行准确鉴定。本研究分离了一株微拟球藻,结合光学显微镜和透射显微镜观察、脂肪酸和色素组成分析、18SrRNA基因和rbcL基因序列分析,将该藻株鉴定为Nannochloropsis oceanica LAMB0002。本研究进行了微藻分类系统的初步探索,为今后形成系统的微藻分类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2.
为获得琼胶酶活性高产菌株,对采集的海水样品进行了产酶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和鉴定。经过平板培养预筛和两次摇瓶培养筛选,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近海海水样品中分离到一株琼胶酶产生菌G-5,该菌株液体培养产酶活力可达到413.8 U/mL。G-5菌株的菌落呈乳白色、半透明、表面湿润;菌体革兰氏染色阴性,大小0.58~0.69μm×1.50~2.26μm;光学显微镜下呈短杆状,略有弧形。G-5菌株的16S rDNA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15个弧菌属(Vibrio)菌株的16S rDNA有98%的同源性,可以确定G-5菌株是一株弧菌(Vibrio sp.)。  相似文献   
113.
采用RT-PCR技术克隆南极衣藻GR基因ORF全长cDNA,然后经酶切、连接等步骤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并对其表达的诱导时间、IPTG浓度、温度进行了优化,以期获得较大量的酶蛋白。结果表明,将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pET-GR导入大肠杆菌BL21,可以高效表达融合蛋白;且表达的蛋白均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经SDS-PAGE电泳...  相似文献   
114.
Hydantoinase is involved in the production of optically pure amino acids from racemic 5-mono-substituted hydantoins. We measured the D-hydantoinase activity in marine Halomonas sp. YSR-3 and amplified the D-hydantoinase gene by PCR. The gene was inserted into vector pGM-T and transformed into E. coli TOP10. The positive transformants with the D-hydantoinase gene were sequenced. The sequenced fragment comprises 1 510 base pairs. The D-hydantoinase gene from YSR-3 is 77% similar to that from Pseudomonas entomophila L4 by searching against the NCBI databse. The protein product of the YSR-3 D-hydantoinase gene is 75%, 73%, and 70% similar to those from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Pf-5, Marinomonas sp. MED121, and Burkholderia vietnamiensis G4,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of the D-hydantoinase gene between marine Halomonas sp. YSR-3 and other terrestrial organisms is distinct.  相似文献   
115.
本实验研究4种单胞藻与海洋红酵母(Rhodomonas sp.)搭配以及单胞藻混合投喂对刺参浮游幼虫体长生长及变态存活率的影响。采用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f.minutissima)、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和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与海洋红酵母分别以1∶0、0.8∶0.2、0.6∶0.4、0.4∶0.6、0.2∶0.8和0∶1的比例搭配投喂刺参浮游幼虫,观测浮游幼虫每天的体长变化以及变态成活率。结果表明,单胞藻与海洋红酵母以适当比例混合投喂能提高刺参幼虫的体长日增长率,单独投喂海洋红酵母的刺参变态成活率也显著高于单独投喂单胞藻组。采用2种单胞藻以0.5∶0.5的比例混合投喂浮游幼虫,结果表明牟氏角毛藻与小新月菱形藻混合投喂组刺参浮游幼虫的变态成活率高于牟氏角毛藻与等鞭金藻的混合组。  相似文献   
116.
本文描述了萧山虎山和长兴泗安晚泥盆世地层中的石松类化石,共有6个属9个种,其中包括1个新属和3个新种,分别:SpinolepidodendronhangzhouenseGen.etsp.nov,SublepidodendronXianshanensesp.nov,Eolepi-dodendronhushanensesp.nov.。认为浙江晚泥盆世植物化应归于以Leptopnloeumrhombicum-Sublepidodendronxi-aoshanense—Xihuphyllummegalofolium为代表的组合。  相似文献   
117.
赵爽  贾凤龙 《中国岩溶》2021,40(6):1046-1051
龙虱是一类水生甲虫,营捕食性生活。真洞穴龙虱种类不多,在中国仅记录2种。本文基于采自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文雅村岩律洞(干燥岩洞)一个雌性标本,描述了龙虱科一新属种——田氏华龙虱(Sinoporus tianmingyii gen. & sp. nov.)。新属具有地下龙虱类特征:成虫浅色,相对柔软,无复眼和后翅。新属与已知龙虱区别如下:(1) 身体侧缘近平行;(2) 鞘翅缘折近基部具明显斜脊;(3) 鞘翅具缘缝;(4) 前足和中足腿节具长刚毛; (5) 各跗节无游泳毛。田氏华龙虱(Sinoporus tianmingyii gen. & sp. nov.).主要特征:身体卵形,背腹平坦,浅黄褐色。体长1.8 mm,最大宽度0.8 mm。头部略窄于前胸背板,两侧平行,具有密集的微网纹。触角11节,末节纺锤形。下颚须4节,末节膨大;下唇须3节,末节膨大。前胸背板两侧平行,具微网纹及稀疏的细刻点。鞘翅无微网纹,具有不规则的密刻点列。前胸腹板、中胸腹板及后胸腹板翼具有较密集的刻点。前胸腹板有密集的短白毛;前胸腹板突端部尖锐,中间具纵脊。后胸腹板翼窄。腹部第2、3节间在侧部分节不明显。前、中足腿节背面有长毛,无短刚毛;后足腿节无长毛;后足胫节细长,后足第一跗节与后两节之和等长。检视标本:正模:♀(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中国广西环江县文雅村岩律洞,25.2239° N, 108.2956° E,396 m,10.xi.2009,采集人:Louis Deharveng & Anne Bedos。  相似文献   
118.
根据产于黑龙江鸡西早白垩世城子河组一种侧羽叶属(Pterophyllum)植物化石的外形特征及表皮构造研究,确认该种属于本内苏铁类(Bennettitales)植物,并有别于其他植物类群。据此,新建一新种—城子河侧羽叶(新种)Pterophyllumchengzihensesp.nov.,并讨论了该新种在研究中国东北地区早白垩世植物化石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9.
太湖环棱螺对两种常见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白秀玲  谷孝鸿  张钰 《湖泊科学》2007,19(1):98-102
环棱螺(Bellamya sp.)是太湖常见的一类软体动物.本研究通过室内实验,探讨环棱螺对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 Royle)和伊乐藻(Elodea nuttalli ST John)生长的影响及水体营养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三种处理情况下,单位质量伊乐藻增加的数量分别为:H组0.475 g,L组0.106 g,C组0.021 g,单位质量轮叶黑藻增加的数量分别为:H组0.704 g,L组0.663 g,C组0.478 g.从实验前后两种沉水植物的长度和分蘖数变化来看,H组最高,L组与C组分别次之,所以不论生物量、长度还是分蘖数的变化量,与环棱螺共存的伊乐藻和轮叶黑藻的变化都高于对照组中两种沉水植物的变化.环棱螺新陈代谢促进水体中溶解态氮磷含量增加,三种情况下水生植物的初级生产力都相当,由此可推测环棱螺通过新陈代谢,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两种沉水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0.
太湖螺类的实验生态学研究——以环棱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秀玲  谷孝鸿  张钰 《湖泊科学》2006,18(6):649-654
通过室内实验探讨环棱螺营养盐释放的影响因子及环棱螺对水体悬浮物、透明度及浮游植物的影响等生态特性.结果表明:温度及进食状况对环棱螺的营养盐释放均有显著影响.15℃时,环棱螺氨氮的释放速率约为55.60±4.95μg/(g·d),磷酸根的释放速率约为2.073±0.120μg/(g·d);而25℃时,环棱螺磷酸根的释放速率是2 819±0.075μg/(g·d),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环棱螺营养盐的释放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且进食状态下环棱螺的营养盐释放速率高于饥饿状态.此外,环棱螺虽在短时间内可提高水体的透明度,但其释放的营养盐可引起局部水体溶解态氮磷含量的增加,在没有其它初级生产者争夺营养盐和光照等资源的情况下,水体中藻类的再生速率会加快,环棱螺难以对藻类的增殖起到抑制作用.南此建议在利用螺类进行生态调控的过程中,必须与沉水植物的恢复紧密结合,通过合理的空间搭配,实现水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