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233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为从行为学角度解释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 Philippi)的跑滩现象, 研究了规格、温度对其跳跃行为以及底质、流速和周期性干露对其潜沙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 中国蛤蜊运动能力与其规格和水温有关, 3 mm稚贝不具备跳跃能力, 5 mm以上具备跳跃能力; 跳跃频率和高度随水温的升高呈上升趋势。中国蛤蜊稚贝潜沙比例均随时间推移逐渐上升; 各时间节点中国蛤蜊稚贝在细沙底质的潜沙比例最高, 中沙底质次之, 粗沙底质最低。施加微弱水流后, 中国蛤蜊稚贝潜沙速度和比例显著增加; 流速增大到一定程度后部分稚贝被水流冲走, 潜沙比例随之下降。周期性干露会导致中国蛤蜊稚贝从底质中爬出, 干露时间越长, 爬出比例越高。干露后的稚贝重新放置于海水中, 部分稚贝会在水面漂浮一段时间后再下落至水底, 漂浮比例随干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本研究从行为学角度初步查明了中国蛤蜊跑滩现象, 为解决中国蛤蜊防跑滩问题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82.
本文详细讨论了东太平洋深海锰矿结核中新发现的中华微放线菌和太平洋螺球孢菌究竟是不是超微结构,首先,它们是笔者根据形态,结构和元素成分作为超微生物化石进行鉴定的,其次,透射电子显微镜中可以清楚地区分出完整的微生物结构,包括菌丝,孢子,孢囊和菌落等,它们之间的尺寸比例也是适当的,此外,透射电子显微像还揭示,深海锰质叠层石的纹层就是这些超微生物韵律性生长的结果,与滨海叠层中的纹层十分相似,笔者认为,已知微生物的最小尺寸不能作为否定新发现的超微生物化石的依据。本文还讨论了超微生物化石的术语问题。  相似文献   
83.
黄连种植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连对生境要求特殊,其生产完全依赖于森林资源的消耗,每种1hm^2黄连要破坏3hm^2林地,消耗150m^3木材,每个种植阶段都会引起较严重的水土流失,其中第一年的土壤侵蚀模数为5360t/km^2。在重庆市石柱县黄连主产区黄水镇,由于历年来一直种植黄连,野生动物生存环境长期受到破坏,沟河鱼类资源2001年比1981年减少。73%,有8种大型陆生脊椎动物绝迹,而一些食草性动物的数量近年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84.
有机污染对中国对虾体内外环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4,自引:2,他引:84  
于1994-1995年分二批人工配合饵料作为有机污染源,进行有机污染对中国对虾体内外环境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经10d,试验池水中的DO含量明显降低,而CODNH3-N,NO2-N等迅速增加,分别是对照的2.5,2.1,11.3倍,H2S含量轻28d后为对照组2.1倍,同时,试验组各菌群的密度也分别比对照组增加2-3个数量级,2.试验且虾的超氧化物歧化酶,酚氧化酶及溶菌酶的活性比对照组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85.
中国对虾仔虾对磷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观察在饲料中添加磷酸二氢钾对中国对虾仔虾存活率、体长增长率及仔虾体内含磷量的影响,探索了仔虾对磷的需要量。研究表明,添加磷酸二氢钾使饲料中磷含量为1.16%~1.37%时,仔虾的体长增长率最佳。饲料中磷含量在0.71%~1.82%的范围内,对仔虾的存活率、体内的磷含量无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6.
圆尾斗鱼的胚胎和仔鱼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圆尾斗鱼的受精卵呈圆球形,光滑,略带淡黄色,浮性;卵膜吸水膨胀后的平均直径为1.19mm,当水温21-23.5℃时,从受精卵到孵化出膜需42.5小时;水温22-24.5℃时,刚出膜仔鱼到卵黄囊消失需4天,到油球消失约25天。出膜30天仔鱼的形态基本与成体相似。  相似文献   
87.
以海捕中国对虾亲虾(1992年4月捕)为材料,对其血淋巴中的抗菌、溶菌活力及酚氧化酶活力进行测定,并研究经注射大肠杆菌、海洋弧菌及酵母聚糖等刺激物以后,其活性的变化规律等。结果表明,适当的免疫刺激可提高对虾自身的抗病能力、为免疫药物的研制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8.
中国蛤蜊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土池育苗的试验,对中国蛤蜊的繁殖习性和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中国蛤蜊在山东省海阳市丁字湾海区的繁殖期为6~8月,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产卵盛期。鲜出肉率的变化与性腺发育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产卵前达到最大,为45.3%。水温在20℃以上时性腺发育速度明显加快,23~24℃肥满度最大。可用阴干、流水或降低盐度等方法诱导其排放精卵,也可进行解剖受精。中国蛤蜊雌雄异体,个别雌雄同体。胚胎发育可在盐度18~30,温度20~28℃条件下进行,超过30℃则引起幼虫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89.
The viral disease of penaeids is indistinct but highly dangerous because their symptoms are often masked by some secondary ones.In order to gain knowledge on how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and spread of this viral disease, diagnostic studies on the early phase of the hepatopancreatic parvo-like viral (HPV)disease of cultured Penaeus chinensis was conducted using immuno-serological techniques. The purification of HPV was successfully done by density gradient ultracentrifugation of cane sugar.  相似文献   
90.
The accumulation of Pb in the food chain is one of the great concerns as it can cause chronic health problems and the available Pb is easily absorbed by crops. To shed light on Pb bioavailability in lead-contaminated agricultural soils of Zhejiang Province, a series of plant growth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in a greenhouse to select more suitable extractants from five commonly used extractants (0.1 M HCl, 1 M NH4OAc, 0.1 M CaCl2, DTPA-TEA and Mehlich 3).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M NH4OAc can extract Pb best, indicating the Pb bioavailability, then, DTPA-TEA and 0.1 M HCl in the tested soils. In case 1 M NH4OAc was used as an extractant, the critical Pb concentrations in soils were 50.19 mg/kg, 21.16 mg/kg and 114.00 mg/kg (1 M NH4OAc extracted Pb) in silty loam, yellowish-red soil and purplish soil, respectively. When the values exceed the above ones, the contents of Pb in Chinese cabbage leaves will exceed the Chinese Tolerance Limit of Lead in Foods (GB14935-94), as a result,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and hazard to human health via the food chain will appea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