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7篇
  免费   404篇
  国内免费   816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183篇
地球物理   637篇
地质学   2011篇
海洋学   997篇
天文学   1430篇
综合类   161篇
自然地理   423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367篇
  2008年   333篇
  2007年   342篇
  2006年   355篇
  2005年   283篇
  2004年   294篇
  2003年   251篇
  2002年   233篇
  2001年   213篇
  2000年   210篇
  1999年   178篇
  1998年   188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塔里木盆地原油孢粉集合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记述了塔里木盆地 44个原油样品中发现的孢子花粉化石 83属 1 6 3种 基于原油孢粉集合组成的研究,探讨了塔北、库车、喀什和叶城四个含油区油源岩的时代和层位 并根据孢粉化石的颜色鉴定了油源岩的成熟度。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石炭系、三叠系和侏罗系油源岩都是成熟的油源岩。此外,还详细介绍了从原油中萃取孢子花粉和藻类化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2.
西江流域的有机碳侵蚀通量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西江下游的马口水文站对径流进行了4个季节的有机碳采样分析。研究表明,西江径流有机碳的断面构成在各个季节均较为一致;季节性变化表现为,有机碳和悬浮物含量随流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水体悬浮物含量的增加,悬浮物的有机碳含量呈对数趋势降低。西江流域的有机碳侵蚀通量为10.18×106gC/km2·yr.,是全球外流域有机碳侵蚀通量的2~3倍,其中以颗粒有机碳的侵蚀通量为主,达到8.30×106gC/km2·yr.,溶解有机碳的侵蚀通量为1.88×106gC/km2·yr.。反映了流域内较强的机械剥蚀过程,这与西江流域典型的季风气候、较大的地形高差,以及农业耕作历史长久、土地利用强度较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93.
塔里木盆地中高氮天然气的成因及其与天然气聚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积学报》2000,18(4)
塔里木盆地塔北和塔中地区的海相腐泥型天然气,N2含量较高,尤其是湿气,N2含量分布在10.1%~36.2%,而干气的N2含量则低于10%,即湿气的N2含量高于干气的N2含量。同是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来源的海相腐泥型天然气,为什么湿气和干气的氮气含量相差如此之大?根据与氮气相伴生的烃类气体、非烃气体及稀有气体的组份及同位素特征,认为塔里木盆地的中高氮天然气属于有机成因,来源于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文章还提出塔北和塔中地区湿气和干气N2含量差异与源岩的演化程度和圈闭的捕获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994.
低温成矿系列中生物有机质的矿床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明安 《地球科学》2000,25(4):375-379
在低温热液型矿床的形成过程中, 生物和有机质发挥了重要的成矿作用.这种作用可以归纳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生物及有机质直接参与成矿作用的意义在于: 在沉积岩主岩的同生沉积阶段形成矿源层, 在成矿物质活化迁移过程中形成含矿流体, 在成矿元素的沉淀阶段富集形成矿床; 生物及有机质间接成矿意义是指有机质的成熟演变作用及其产物可以揭示成矿过程, 反映低温热液成矿机理和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995.
煤中有机质二次生烃迟滞性及其反应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勇  张有生 《地球科学》2000,25(3):278-282
采用自然成熟度系列与其预热残渣系列样品相结合方式, 通过热解模拟方法, 对煤中有机质二次生烃迟滞性显现特征和化学反应动力学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二次生烃起始成熟度增高, 二次生烃峰位成熟度呈规律性后移, 二次生烃作用“死线”位于Ro=4.0 %左右; 二次生烃峰位成熟度与起始成熟度之差随起始成熟度的增高呈抛物线式演化, 二次生烃的绝对迟滞性和相对迟滞性均呈阶段性演化, 由此可对二次生烃迟滞深度进行预测; 二次生烃半峰宽随起始成熟度呈阶段性演化, 暗示二次生烃起始成熟度位于生油高峰附近的烃源岩, 其生烃量可能相对较大.同时, 原始样品平均活化能的演化经历了4个阶段, 它们与热解生烃量及二次生烃迟滞性的阶段性演化特征高度吻合, 揭示出二次生烃作用严格受控于反应动力学的地球化学机制.   相似文献   
996.
Bacterial abundance and production, numbers, sizes and concentrations of transparent exopolymer particles (TEP) and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were measured during the 1996 summer monsoon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P, the most labile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and bacteria. While high regional variability in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TOC was discernible, TEP concentrations were high in surface waters at 18–20°N along 64°E with concentrations well over 25 mg alginic acid equivalents I−1 due to upwelling induced productivity. Their concentrations decreased with depth and were lower between 200 and 500 m. Bacterial concentrations were up to 1.99 × 108 I–1 in the surface waters and decreased by an order of magnitude or more at depths below 500 m. A better relationship has been found between bacterial abundance and concentrations of TEP than between bacteria and TOC, indicating that bacterial metabolism is fueled by availability of TEP in the Arabian Sea. Assuming a carbon assimilation of 33%, bacterial carbon demand (BCD) is estimated to be 1.017 to 4.035 g C m–2 d–1 in the surface waters. The observed TEP concentrations appear to be sufficient in meeting the surface and subsurface BCD in the northern Arabian Sea.  相似文献   
997.
通过中国若干下寒武统高硒地层的有机地球化学及生物标志物研究,主伙高硒地层中有机质的先质母体为菌藻类生物,某些生物樗物指标指示了沉积环境为封闭的缺氧环境。同时,文章结合地质实际讨论还原的沉积环境有利于菌藻类生物的生长和保存,硒的富集与菌藻生物的繁盛有关。  相似文献   
998.
西藏南部Cenomanian-Turonian缺氧事件:有机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基于藏南中白垩统Cenomanian-Turonian缺氧事件沉积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对黑色页岩的有机质输入及其沉积环境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探讨了特征生物标志化合物与缺氧事件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缺氧层内高含量有机碳的黑色页岩与灰绿色页岩、泥灰岩构成二级旋回地层;有机质的母质输入以海洋生物的菌藻类为主。生物标志物与缺氧事件对应研究表明,Pr/Ph在剖面上的相对含量是判别氧化还原的良好指标,胡萝卜烷含  相似文献   
999.
荧光有机组分指数与烃源岩生烃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荧光有机组分是各类低熟-成熟烃源岩的重要的有机显微组分。本文在研究吐哈与准噶尔盆地早中侏罗世烃源岩时,提出荧光有机组分指数概念。它作为主要生烃指标之一,并配合其他有机岩石学参数,在评价低熟-成熟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丰度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刘凌  崔广柏 《水科学进展》2000,11(4):401-407
在土壤水环境系统中,吸附作用是影响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过程的主要制约因素。污染物的吸附性越强,则其存在于土壤水溶液的重量百分比就越小,生物降解可能性也就越低。本文建立了定量描述吸附作用对有机污染物在土壤颗粒内部传输过程影响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发现,有机污染物的土壤-水吸附分配系数Kd越大,则其从土壤颗粒内部传输到外部水溶液的速率就越小,总的降解速率也就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