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4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85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01.
板块俯冲起始与大陆地壳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成大陆地壳的物质主要来自两个地质过程:地幔柱活动和板块俯冲.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板块俯冲起始于30多亿年前.在板块俯冲起始之前,基性的初始地壳物质受热重熔是大陆地壳生长的主要方式,其中,地幔柱活动是关键.地幔柱不仅向地壳输送玄武质岩浆,同时导致已有玄武质岩石和沉积岩通过部分熔融向中酸性岩石转化.当原始岩石圈强度足够大时...  相似文献   
202.
40a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的确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1958~1997年NCEP/NCAR4~6月逐候资料的分析表明,将(10~20°N,110~120°E)区域内面积平均的850hPa层上稳定地有θse≥335K且纬向风由东风稳定地转变为西风的时刻为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所谓稳定是指从该时刻起,这一状况必须持续3候且其后间断不超过2候,或持续2候后间断1候但立刻又回到间断前状态.  相似文献   
203.
青藏高原冬春积雪影响南海季风爆发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NCAR CAM3.0大气环流模式,研究了冬春季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可能影响机制.通过比较多雪年与少雪年试验中的热力场、环流场季节演变的差异得出,多雪年青藏高原感热加热偏弱、高原纬度的中上层大气温度偏低,导致大尺度经向温度梯度反转时间偏晚;同时,青藏高原感热加热偏弱将不利于Hadley环流的季节转换,使得中南半岛上空的下沉异常气流维持时间较长、副高在孟加拉湾断裂的时间偏晚、中南半岛对流爆发偏晚、中南半岛地表温度下降时间偏晚,从而造成中南半岛与南海局地纬向温度梯度反转时间也偏晚.在上述大尺度经向温度梯度以及中南半岛与南海局地纬向温度梯度的共同作用下,多雪年南海季风爆发偏晚.  相似文献   
204.
广东汛期开始日期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小波分析和相关统计等方法,对近50多年来广东开汛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与副高、PDO指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同时也研究了它与后期天气、前期500 hPa环流场和海温场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0年来广东开汛呈偏早的趋势,具有明显的2~7年左右的年际和34年左右的年代际周期振荡;开汛的年代际振荡与副高、PDO指数是一致的,并与它们存在反向的关系,且突变的时间也均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广东开汛与后期天气的相关分析表明,它与广东4月降水的相关最好,与5,6月的相关则差;与广东降水集中期初日只有在1986年以后至今才具有显著的正相关,而与降水集中期次数却在1977年之前就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广东开汛的早晚与前冬500 hPa高度场存在几个显著的相关中心,与前秋北太平洋西风漂流区的海温异常也有明显的相关.  相似文献   
205.
将流的标准化变差度概念应用到各年南海夏季风建立研究中去,并用其作为大气环流调整的客观定量指标.用该指标定义的南海夏季风建立的预兆日期与用传统天气气候学方法确定的南海夏季风的来临日期,在绝大多数具体年份两者均很接近,故可作南海夏季风建立的先兆指标.但有一些年份,南海季风的建立不伴随着低空环流的突变过程,两种方法都可能不准确,可靠的方法也许是用场相似度作指标.此外,南海夏季风建立前,对流层顶和平流层下层就出现了环流调整,该调整为南海夏季风建立打下基础,而南海夏季风爆发则表现为低空环流的大调整.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是高、低空全球大气环流发生显著调整的结果,并非限于南海范围局部,南海夏季风建立不能看作是发生在南海的局部现象.  相似文献   
206.
夏季索马里急流的建立及其影响机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定义了夏季索马里急流(SSMJ)的建立指数,从而确定了1948--2002年的SSMJ建立日期,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SSMJ建立过程以及前冬海陆热力异常和冬季风异常对其建立早晚的影响。结果表明:SSMJ的建立是亚洲季风爆发的最早信号;其建立过程受到马斯克林高压、中非低压以及阿拉伯高压等非洲-印度洋系统的影响,而印度低压的发展有利于SSMJ越过赤道后向东转向;夏季索马里急流建立时间的年际变化反映了北半球冬季海陆热力差异的年际异常;强(弱)东亚冬季风时,次年春季SSMJ建立偏迟(早)。  相似文献   
207.
The Asian-Australian "land bridge" is an area with the most vigorous convection in Asian monsoon region in boreal spring, where the onset and march of convection are well associated with the onset of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The convection occurs over Indo-China Peninsula as early as mid-April, which exerts critical impact on the evolution of monsoon circulation. Before mid-April there are primarily sensible heatings to the atmosphere over Indo-China Peninsula and Indian Peninsula, so the apparent heating ratios over them decrease with height. However, after mid-April it changes into latent heating over Indo-China Peninsula due to the onset of convection, and the apparent heating ratio increases with height in mid- and lower troposphere.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heating ratio and its differences between Indo-China Peninsula and Indian Peninsula are the key factors leading to the splitting of boreal subtropical high belt over the Bay of Bengal. Such mechanism is strongly supported by the fact that the evolution of the vertical heating ratio gradient above Indo-China Peninsula leads that of 850 hPa vorticity over the Bay of Bengal. Convections over Indo-China Peninsula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further increase after the splitting. Since then, there is a positive feedback lying among the convective heating, the eastward retreat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and the march of monsoon, which is a possible mechanism of the advance of summer monsoon and convection from Indo-China Peninsula to South China Sea.  相似文献   
208.
江淮入梅的年际变化与前冬环流的联系及其可能成因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采用简单相关和合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江淮入梅的年际变化与前期冬季环流和前期冬、春全球海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江淮入梅的早晚与前期冬季北半球大型环流存在显著的相关:入梅早的年份,其前期冬季北太西洋涛动强,北半球只有一个强的极涡并位于格陵兰上空,相应东亚大槽弱;入梅晚的年份,则其前冬环流表现为,北大西洋涛动弱,北半球存在两个极涡,其中一个仍然位于格陵兰上空,而另一个则位于西伯利亚上空,相应东亚大槽较常年  相似文献   
209.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南海夏季风与印度夏季风的爆发时间,根据爆发时间差值区分了差异大小年,结果表明二者的爆发具有明显的年际异常.差异偏小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时,印度半岛已经盛行偏西风,两者几乎同时建立;而差异偏大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后7候左右印度才盛行偏西风,印度夏季风爆发得晚,环流形势有明显差异;进一步分析机制表明,印度夏季风的建立主要由经向温度反转所决定,而南海夏季风的建立取决于纬向温度反转,二者的爆发具有相对独立性,且纬向温度反转的早晚更大程度上影响了差异的大小,积温线密集带出现的早晚决定了温度反转的早晚.  相似文献   
210.
伴随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大尺度大气环流演变   总被引:39,自引:11,他引:39  
李崇银  屈昕 《大气科学》2000,24(1):1-14
主要基于美国NCEP和NCAR的再分析资料(1980~1996年),针对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进行合成分析,研究了伴随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大尺度大气环流演变。其结果清楚地表明伴随南海夏季风爆发,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对流层低层风场、对流层高层位势高度场以及大气湿度场和垂直运动场都有极显著的变化。南亚和东南亚850 hPa上涡旋对的发展和活动以及500 hPa副高从南海地区的东撤对南海季风爆发起着重要作用。伴随南海夏季风的爆发,在孟加拉湾到南中国海一带整层湿度和500 hPa垂直上升运动都出现了极明显的增加。对流层高层和对流层低层环流演变的特征也清楚表明,南海夏季风爆发既是全球环流冬夏演变的一个部分,又有显著的区域性特征。本文还指出南海夏季风在北部比中部和南部早建立的结论依据不足,进而补充给出了亚洲季风爆发日期示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