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21篇 |
免费 | 592篇 |
国内免费 | 70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2篇 |
大气科学 | 25篇 |
地球物理 | 361篇 |
地质学 | 3071篇 |
海洋学 | 701篇 |
综合类 | 164篇 |
自然地理 | 1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81篇 |
2022年 | 121篇 |
2021年 | 134篇 |
2020年 | 111篇 |
2019年 | 147篇 |
2018年 | 118篇 |
2017年 | 154篇 |
2016年 | 179篇 |
2015年 | 145篇 |
2014年 | 188篇 |
2013年 | 163篇 |
2012年 | 216篇 |
2011年 | 203篇 |
2010年 | 187篇 |
2009年 | 238篇 |
2008年 | 202篇 |
2007年 | 208篇 |
2006年 | 232篇 |
2005年 | 163篇 |
2004年 | 149篇 |
2003年 | 142篇 |
2002年 | 172篇 |
2001年 | 118篇 |
2000年 | 139篇 |
1999年 | 94篇 |
1998年 | 100篇 |
1997年 | 79篇 |
1996年 | 57篇 |
1995年 | 51篇 |
1994年 | 38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3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余油层发育河流-浅水三角洲环境下形成的低渗透致密砂岩储集层,已发现的探明储量以常规砂岩储层中的岩性油藏为主。剩余资源以赋存于孔隙度小于10%、渗漏率小于1×10-3 μm2储集层中的致密油为主。本文分析三肇凹陷扶余油层致密油成藏条件,采用致密油的资源评价方法(小面元容积法、资源丰度类比法及EUR类比法)对研究区源下致密油资源进行评价,并初步估算青山口组一段泥岩的生烃量,获取了泉四段致密油的地质资源量、运聚系数、最终可采资源量、可采系数、地质资源丰度和可采资源丰度等关键参数,这类参数代表了松辽盆地源下致密油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对评价其它地区相同类型的致密油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93.
994.
简单斜坡油气富集规律——以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北段为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斜坡是断陷和凹陷型盆地的重要构造单元,按其断裂发育程度和沉积厚度分为复杂斜坡和简单斜坡。松辽盆地西部斜坡为断裂不发育、平缓的简单斜坡,简单斜坡油气成藏有特殊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简单斜坡的原油主要来自临近的凹陷,油气沿砂体以优势路径方式侧向运移,油气呈“线状”分布;二是简单斜坡大规模构造圈闭不发育,圈闭类型以地层、岩性和构造-岩性圈闭为主,其分布受构造带控制,超覆带发育岩性上倾尖灭圈闭,受规模较大的断层控制形成的鼻状构造带上发育断层遮挡和构造-岩性圈闭,不受断层控制的鼻状构造带主要发育构造-岩性圈闭。三是简单斜坡普遍受大气水的淋滤作用,由于游离氧的进入使原油遭受氧化降解作用而稠化,造成简单斜坡稠油分布普遍。这种成藏的特殊性决定了油气富集规律:只有位于油气运移路径上的圈闭才有成藏的可能。简单斜坡油气勘探方向是,在油气运移路径上寻找低幅度构造背景下的岩性油气藏(小规模)、规模较大断层附近寻找断层遮挡油气藏(中等规模)和地层超覆带上寻找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藏(大规模)。 相似文献
995.
疏松砂岩油藏是国内较普遍的一种油藏类型,储层胶结疏松,出砂严重,给该油田开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通过对北汉庄油田出砂原因的分析,提出了试油生产中应采取的具体防砂技术措施和对策,如柏据油藏具体情况,开展开裂防砂工艺的现场实验以及采用石英砂或陶粒砂进行防砂堵水。 相似文献
996.
文章通过对1971—2011年期间发生在我国沿海海域内溢油量在50t以上的海洋溢油事故数据的收集调查,分析了海洋溢油事故的年际变化、事故原因、油品种类、事故发生地区、事故等级等的统计特征。结果表明:1971—2011年我国50t以上海洋溢油事故共发生81起,溢油总量为49 667t;碰撞是造成海洋溢油事故的最主要原因,占总溢油次数的48.2%;污染物类型主要为燃油、原油和柴油;广东省和山东省是发生溢油事故的大省;特别重大溢油事故发生频率为0.32次/a。 相似文献
997.
CaiNeng Zou ShiZhen Tao XiangXiang Zhang DongBo He ChuanMin Zhou XiaoHui Gao 《中国科学D辑(英文版)》2009,52(8):1068-1090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we analyze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different
types of gas reservoir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gas provinces with low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are mainly as follows:
large area, low abundance, small gas pools and large gas provinces; widely distributed excellent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with closely contacted source-reservoir-cap association; development mainly in large continental depressions or in paralic
shallow-river delta systems; many kinds of traps coexisting in large areas, dominantly para-layered lithologic, digenetic
and capillary pressure traps; double fluid flow mechanisms of Darcy flow and non-Darcy flow; complicated gas and water relations;
and having the resource distribution of highly productive “sweet spots”, banding concentration, and macroscopically large
areas integrated.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large sandstone gas provinces with low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are stable
dynamic backgrounds and gentle structural frameworks which control the extensive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e (interbedded) sandstones
and mudstones; weak hydropower of large gentle lake basins controlling the formation of discontinuous, low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in shallow-water deltas; regionally differential diagenesis and no homogeneous digenetic facies controlling the
development of favorable reservoirs and digenetic traps; and weak and dispersive reservoir-forming dynamic forces leading
to the widely distributed small traps with low abundance. Low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gas provinces with different trap
types have different formation mechanisms which include fluid diversion pressure difference interactive mechanism of lithologic-trap
gas accumulations, separated differential collection mechanism of digenetic-trap gas accumulations, and the Non-Darcy flow
mechanism of capillary-pressure gas accumulations.
Supported by Petro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 (Grant No. 07-01C-01-07) and Youth Innovation Fund Project (Grant Nos.
10100042KT96, 07-06D-01-04-01-03) 相似文献
998.
李国蓉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1997,17(3):46-53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碳酸盐岩中裂缝非常发育,本文从成岩角度对它们进行了研究。依据裂缝间切割关系、裂缝与成岩组构问关系、裂缝内充填物类型和地球化学特征,将裂缝分为七期。并通过有机质成熟演化历史与裂缝形成历史的匹配分析,认为燕山运动形成的第Ⅵ期裂缝和喜山运动形成的第Ⅶ期裂缝可成为有效储渗裂缝,分别对盆地中部和第三纪断陷区天然气藏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9.
东海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油气运聚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平湖构造带是东海西湖凹陷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之一,应用流体包裹体及碳同位素组成等研究了构造带内的油气运聚特征,并与凹陷内的另一个主要油气聚集带-浙东中央背斜带的油气运聚特征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平湖构造带经历了2期油气充注过程,其中第1期主要充注液态烃,第2期主要充注气态烃,充注时间相对较晚,且第1期古地温低于第2期;构造带内油气运移以侧向运移为主,该区是有利于的油气运移指向区。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安塞油田可视化决策系统,将基础勘察数据油田基本图件和油井数据有效的管理起来,可作统计分析、档案更新、数据查询。这不仅对属性数据可采用数据库管理,而且通过空间数据对属性数据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实现属性数据、空间数据可视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