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67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71篇
地质学   116篇
海洋学   166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贝类是中国水产动物养殖第一大品种。贝类加工产生的大量下脚料贝壳常作为废弃物丢弃或用于低值饲料的生产,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将贝壳充分利用,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可以增加贝类附加值,对提高中国贝类产业及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技术水平,促进海洋生物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近年来利用贝壳开发土壤改良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展望了其发展前景,为将来贝壳土壤改良剂的应用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2.
壳色是影响商品贝类经济价值的重要性状。本研究以不同壳色的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群体为繁殖亲贝,采用个体间随机交配的方法,成功选育了白、红和杂3种壳色的子代群体,并在池塘培育至360日时测量了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及活体质量(Y),并使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探究了不同壳色硬壳蛤在幼虫期和稚贝期的生长性状差异及壳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壳宽)对活体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幼虫期,与白色和红色群体相比,杂色群体生长速度更快、变态率更高,但存活率低(P<0.05);在稚贝期,白色群体表现出显著的生长优势(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3种壳色硬壳蛤的壳形态性状(X1X2X3)与活体质量(Y)的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硬壳蛤的壳长(X1)是影响其活体质量(Y)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结果能够为不同壳色硬壳蛤良种选育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23.
在企鹅珍珠贝遗传育种研究中,为保证在贝类存活的条件下获得其DNA信息,采用企鹅珍珠贝(Pteria penguin)贝壳边缘和足丝研究非致死性DNA提取方法。不同于贝壳获取过程中会对实验贝体产生一定损伤,足丝是无生命的细胞外纤维束,其获取方法简单且属于非损伤性取样,对实验贝几乎无伤害,是潜在的获取具足丝贝类基因组DNA的优良材料。本研究采用脱钙与未脱钙两种处理方式,并结合海洋动物组织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法及有机溶剂萃取法(OSE)提取贝壳及足丝DNA,对获得的贝壳DNA及足丝DNA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足丝有机溶剂法(OSE法)提取效率显著高于贝壳DNA提取方法,脱钙足丝与未脱钙足丝的DNA提取效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0.016 7±0.002 9)μg/mg和(0.016 1±0.003 1)μg/mg。未脱钙足丝的OSE法获得的DNA产物纯度最优, A260/280值为1.400 0±0.040 0,A260/230值显著高于贝壳DNA及足丝DNA的其他提取方法,为0.910 0±0.080 0。除脱钙贝壳OSE法外,其他所有DNA提取方法均可用于后续PCR扩增,测序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424.
几丁质是贝壳有机框架的重要组成成分,在贝类生物矿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贝壳不同部位的几丁质含量与类型是否存在差异,目前还未有报道。本研究通过脱钙、脱蛋白、漂白的方法分别从长牡蛎贝壳的壳膜、贝壳表面的角质鳞片、贝壳内侧的棱柱层与片层结构中提取到粉末状固体,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对提取产物进行鉴定,发现这3个部位的提取产物均具有几丁质的特征吸收峰。通过对比3个部位提取产物的吸收峰,发现壳膜和角质鳞片中提取到的几丁质产物FTIR结构较为相似,其结构特征更接近于β-几丁质;而在富含钙质的棱柱层及片层结构中,几丁质提取产物在1 620 ~ 1 660 cm-1波数处有两个特征吸收峰,其结构更接近于α-几丁质。在长牡蛎壳膜、角质鳞片及贝壳内侧的几丁质提取物的含量分别为:(15.14 ± 1.13)%、(4.52 ± 0.85)%、(0.27 ± 0.12)%。3个部位中,壳膜主要由几丁质和基质蛋白构成,角质鳞片则积累了更多钙质,而贝壳内侧的棱柱层与片层结构中含有大量的碳酸钙,这导致壳膜中提取产物得率最高,而在贝壳内侧提取产物得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25.
为探究自然海区与室内养殖环境对软体动物壳色及壳表面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以黑色壳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为研究对象,在自然海区与室内环境分别暂养30 d后,对长牡蛎的壳色及壳表面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差异细菌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室内养殖的黑壳长牡蛎出现较为明显的壳褪色现象,其黑色素含量显著下降,远低于自然海区养殖的黑壳长牡蛎。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蓝细菌(Cyanobacteria)为长牡蛎壳表面的主要优势菌,其中变形杆菌的丰度超过50%。在门水平上,放线菌(Actinobacteria)、俭菌超门(Parcubateria)和Bacterial rice cluster 1(BRC1)在室内、外养殖长牡蛎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而具有降解作用的放线菌和俭菌超门细菌在室内养殖的黑壳长牡蛎壳表面丰度较高。在属水平上,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的细菌共计67种。该研究揭示了不同生境条件下,黑壳长牡蛎壳表面的微生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差异,为解析长牡蛎壳色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