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4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43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6 毫秒
91.
海洋石油降解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陈立  邵宗泽 《海洋学报》2005,27(4):114-120
以柴油为惟一碳源,从胜利油田黄河码头和厦门储油码头两个海水样品中富集得到两组柴油降解菌,共9株细菌,1株真菌,它们对柴油都有降解能力.16SrDNA鉴定结果表明这9株细菌中有3株摩加夫芽孢杆菌、1株施氏假单胞菌、1株腊样芽孢杆菌、1株反硝化产碱杆菌.1株阿氏葡萄球菌、1株食烷菌和1株类似很小海旋菌的未知新菌(M-5),其中B-5对柴油的降解能力最强,已报道的食烷菌属中其他种的同源性最高,为95.2%,表明它是该属中的一个新种.实验中获得的惟一一株真菌M-3属于假丝酵母,对柴油有较强的降解和乳化能力.实验中还从B5和施氏假单胞菌M-2中扩增到了烷烃降解的限速酶烷烃单加氧酶的基因片断,其中B5编码了一种新的烷烃单加氧酶.这些菌在石油污染的海水自净中起着重要作用,可用于海洋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92.
张丽珉  赵琳  丛柏林 《海洋学报》2018,40(8):152-164
为了利用南极微生物资源、探索南极罗斯海区域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利用传统平板培养法对中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采自南极罗斯海6个站位的海洋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细菌、真菌的分离培养。经细菌16S rRNA、真菌ITS基因序列检测及系统发育分析,共获得5个属的36株细菌和6个属的29株真菌。其中嗜冷杆菌属为优势细菌类群,枝孢属为优势真菌类群。该结果表明南极罗斯海区域具有丰富的微生物多样性。细菌API 20 NE生理生化及真菌产胞外酶活性实验显示,分离得到的细菌和真菌绝大多数都有低温酶活性。研究结果为南极罗斯海区域可培养微生物的多样性认识和低温酶产生菌资源获取与开发利用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93.
D-乳酸及其酯是重要的手性药物中间体和手性化工产品。从南海深海芽孢杆菌Bacillus sp. SCSIO15029克隆到一个乙酰酯酶基因bae02030, 表达并鉴定该酶Bae02030的酶学性质。该酯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分别为8.5和35℃, 其对多种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好的耐受性。乙酰酯酶Bae02030能够通过水解拆分消旋乳酸甲酯来制备光学纯的D-乳酸甲酯。通过对拆分反应进行优化, 添加体积分数为60%的正庚烷能够改善乙酰酯酶Bae02030的光学选择性, 所制备的D-乳酸甲酯的对映体过量值(e.e.s)超过99%, 转化率(c)为56%。深海微生物来源的乙酰酯酶Bae02030作为生物催化剂在工业上制备手性药物中间体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4.
在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工厂化养殖废水中接种繁茂膜海绵(Hymeniacidon perleve),并将繁茂膜海绵与大菱鲆同池养殖,研究繁茂膜海绵对大菱鲆工厂化养鱼水体微生物的净化作用。结果表明,接种量为7 mg/L繁茂膜海绵经过8、16、24、32、40、48 h对养鱼废水中细菌总数的清除率分别为23.18%、47.65%、66.09%、81.57%、93.80%、98.96%;对弧菌的清除率分别为48.61%、56.44%、78.13%、92.88%、97.10%、98.56%;对大肠杆菌的清除率分别为39.51%、41.90%、73.24%、92.29%、97.69%、99.14%,将繁茂膜海绵以7 mg/L的生物量与大菱鲆同池养殖24 h,水体中细菌总数、弧菌和大肠杆菌的清除率分别为61.38%、50.34%、93.47%。  相似文献   
95.
The radiation-resistant bacterium Deinococcus radiodurans was exposed to a simulated interplanetary UV radiation at the Brazilian Synchrotron Light Laboratory (LNLS). Bacterial samples were irradiated on different substrate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surface relief on cell survival. The effects of cell multi-layer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The ratio of viable microorganisms remained virtually the same (average 2%) for integrated doses from 1.2 to 12 kJ m−2, corresponding to 16 h of irradiation at most. The asymptotic profiles of the curves, clearly connected to a shielding effect provided by multi-layering cells on a cavitary substrate (carbon tape), means that the inactivation rate may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along extended periods of exposure to radiation. Such high survival rates reinforce the possibility of an interplanetary transfer of viable microbes.  相似文献   
96.
湿地生态系统中主要功能微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郑春雨  王光华 《湿地科学》2012,10(2):243-249
阐述了湿地生态系统中主要功能微生物的多样性特点,以及主要功能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在地域、环境、湿地类型中的差异;概括了主要功能微生物在湿地中污染物的降解、温室气体释放等方面的作用;概述了氨氧化微生物、产甲烷古菌和甲烷氧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和真菌以及硫酸盐还原菌与硫氧化细菌等主要功能微生物的相关研究进展;总结了植被和养分元素对湿地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影响的研究成果。针对各种外在因素影响湿地微生物的详细机制尚不明确,湿地生态系统中植被与微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存在争议,以及湿地微生物在净化污水、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功能类群及分布特点研究相对匮乏等问题,提出了湿地功能微生物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7.
Surface snow samples of different altitudes and snow pi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Glacier No.1 at the Urumqi River Head, Tianshan.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diversity and temporal-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eukaryotic microorganisms with different altitudes and depths. Results show that the eukaryotic microorganisms belong to four kingdoms—Viridiplantae, Fungi, Amoebozoa, and Alveolata. Among them, algae (especially Chlamydomonadales) were the dominant group. The diversity of eukaryotic microorganisms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ltitude and accumulation time, but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δ18O value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emperature is the main factor for the temporal- spatial change of eukaryotic microorganisms, and the diversity of eukaryotic microorganisms could be an index for 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相似文献   
98.
冻融作用对土壤有机碳库及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冻融交替是作用于土壤的非生物应力,对土壤的理化和生物学性质均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在气候变暖条件下,冻融作用对冻土区土壤碳库关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影响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经过室内冻融模拟结合野外观测,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冻融温度、速率、次数对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的影响不同.冻融作用能改变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团聚体稳...  相似文献   
99.
1Introductio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contains a complex va-riety of plants, animals and microorganisms. Owingto their unique adaptations to the habitat, these liv-ing creatures elaborate a wide diversity of naturalproducts with specific bioactivities, whi…  相似文献   
100.
Cronobacter sakazakii还原作用对针铁矿晶体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厌氧条件下,Cronobacter sakazakii以乙酸钠作为电子供体,针铁矿中Fe(Ⅲ)作为电子受体进行生命活动,其新陈代谢过程伴随Fe(Ⅲ)的还原。细菌增殖和稳定生长过程中不停还原针铁矿并大量累积Fe(Ⅱ);当细菌衰亡时,Fe(Ⅱ)的产生随之减缓;细菌的活动停止时,Fe(Ⅱ)不再积累并最终保持稳定。同步辐射XRD测试表明,微生物还原作用后针铁矿出现了一系列新衍射峰:4.8、6.03、6.13、6.84、7.7和11.4 峰,可能形成具层状结构的新物相。在XANES图谱中Fe主吸收峰向低能量方向移动1 eV,边前峰峰位中心向低能量方向移动且峰面积减小,表明Cronobacter sakazakii的异化Fe(Ⅲ)还原作用使针铁矿中Fe氧化态降低,矿物晶体结构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