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4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511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79篇
地球物理   90篇
地质学   868篇
海洋学   226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981.
无烟煤对甲烷等温吸附解吸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空气干燥基无烟煤对甲烷(CH4)的等温吸附/解吸特性,发现其对甲烷的解吸残余率达56%。为了对其进行深入探讨,特设计了原煤样的炭化和活化实验,扩大了原料的比表面积,进而在等温条件下研究了两个改性样品对甲烷的吸附/解吸特性。对比发现,比表面积的增大能显著增加样品对甲烷的吸附总量,但对解吸残余率没有明显的影响。考虑到影响甲烷吸附/解吸的因素,又在等温条件下对主控因素——水分作了平行实验,结果显示,水分对活化样解吸残余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82.
沁水盆地煤层割理的充填特征及形成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洪林  康永尚  王烽  邓泽 《地质学报》2008,82(10):1376-1381
煤层作为煤层气的源岩和储集层,与常规天然气储层不同在于煤储层是一种双孔隙岩层,由基质孔隙和裂隙组成,且有自身独特的割理系统,基质孔隙和割理的大小、形态、孔隙度和连通性等决定了煤层气的储集、运移和产出,其中以割理系统对煤层气的产出最为重要。本文以沁水煤田为例,对煤层割理、割理填充物类型、充填方式、自生矿物形成时代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填充物形成的先后顺序,并根据填充物的形成时代、煤层埋藏史等提出了割理形成的3种机制:埋藏增压机制;岩浆诱发机制;抬升卸压机制。  相似文献   
983.
低渗非达西渗流煤层气羽状井开发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新海  张冬丽  宋岩 《地质学报》2008,82(10):1437-1443
建立了非均质各向异性双重介质煤层气定向羽状水平井开采的较完整的数学模型,模型考虑了与气体吸附、解吸、扩散相耦合的三维气、水两相渗流;考虑了储层的压力敏感性;考虑了煤层本身所具有的低渗透特性,即低渗透地层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考虑了井筒内的压降损失。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煤层气羽状水平井的增产机理,指出羽状水平井的主支和分支在地层中广泛均匀延伸,使整个控制区域地层压力均匀、快速下降,增大了气体解吸扩散的机会,是羽状分支水平井促使煤层气产量提高的根本原因;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使煤层中羽状水平井的降压效果变差,从而使煤层气的产量减少。  相似文献   
984.
王雪竹  刘佳  牛凤霞  肖尚斌  陈敏 《湖泊科学》2021,33(5):1564-1573
水库是大气甲烷(CH4)的重要来源之一,但目前对水库(尤其是河道型水库)中溶解CH_4浓度及释放潜力的空间异质性的认识仍不足.为揭示河道型水库冬季溶解CH_4浓度的分布规律,于2020年1月在湖北宜昌黄柏河流域内西北口水库采用自主研发的新型快速水—气平衡装置(FaRAGE)连接便携式温室气体分析仪,开展了水体溶解CH4浓度的连续走航式监测及断面垂向监测.根据溶解CH4从库尾至库首的浓度变化可以将水库分为3段:距回水末端1 km内为快速降低段,溶解CH4浓度范围为0.117~0.233 μmol/L;1~6 km内为缓慢降低段,CH4浓度范围为0.055~0.117 μmol/L;6~13km范围内为浓度平稳段,CH4浓度范围为0.039~0.080 μmd/L.整体上,水库表层水体溶解CH_4浓度与表层水温、水深及距回水末端的距离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77、-0.89、-0.81;P0.01),与叶绿素a浓度、溶解氧浓度呈显著正相关性(r=0.95、0.97;P0.01).基于当月平均风速,采用薄边界层法估算了上述3段区域的DH_4扩散通量,分别为(0.023±0.004)、(0.012±0.003)、(0.007±0.001) mg/(m~2·h).西北口水库在冬季表现为向大气释放CH_4的"源",且由于溶解CH_4浓度分布不均而表现出较强的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985.
煤体性质对煤吸附容量的控制作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煤体性质是影响煤吸附容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中国华北和西北两个重要煤层气富集区煤的煤岩学、煤化学和等温吸附实验分析,从煤级、显微组分、煤体变形三个方面对煤的吸附容量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 分析探讨。结果表明,水分平衡条件下煤的吸附容量与煤阶的关系为倒U字型,吸附容量随煤阶的变化为跃变式, 基本与四次煤化作用跃变阶段相对应,主要受控于煤化作用过程中煤的亲甲烷能力和孔隙度的变化;煤体中惰质组含量较高时,其对煤体的吸附容量的影响较为明显,主要与惰质组中丝质体的高吸附能力有关;在构造应力作用下,煤体表面物化发生的变化使构造煤吸附容量比同一矿区同一煤层原生结构煤高。  相似文献   
986.
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及碳动态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地上、地下有机物质生产对湿地碳输入的贡献,湿地土壤碳库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湿地土壤碳库和碳排放的影响,甲烷排放和可溶性有机碳输出以及影响因子,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动态模型4个方面对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国内外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分析,提出了我国亚热带区域天然湿地碳循环研究的主要热点和方向:(1)沿海湿地碳库估算及土地利用转化对土壤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2)酸沉降对于我国东南沿海低纬度地区湿地甲炕排放的影响;(3)沿海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动态模型的应用与开发;(4)湿地系统可溶性有机碳的输出机理探讨.  相似文献   
987.
阜新盆地刘家区煤储层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阜新盆地刘家区构造演化及构造特征、煤层发育特征、煤的化学成分及排采试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煤层气含量、煤的吸附性、煤层渗透率、煤储层压力、临界解吸压力、煤体结构、煤层气产出特点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研究区煤层分布广、厚度大、丰度高,煤的吸附能力强;而且埋深与辉绿岩侵入体是控制煤层气含量的主要因素,成煤后期构造运动是影响煤储层渗透率的关键因素。煤层气开发有利区应在向斜翼部和岩墙、岩床附近煤变质程度高的区域。  相似文献   
988.
以华北陆块盆-山构造与岩石圈岩浆热结构演化研究为基础,以区内不同富集机制的含煤区域为研究对象,对华北典型地区盆-山演化、岩石圈转型及其与煤层气富集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表明,华北典型地区盆-山动力学过程从中生代开始经历了挤压盆-山阶段、挤压盆-山向伸展盆-山转换阶段以及伸展盆-山阶段;华北岩石圈结构演化则经历了岩石圈增厚与稳定过程、岩石圈转型过程、岩石圈快速减薄过程等,且自古生代以来至少经历了两次以上具有时空不均一性的岩石圈转型。沁水盆地和两淮煤田的构造—热动力学环境有利于煤层气富集,且在挤压与伸展作用的转换和叠加过程中形成的构造过渡带是煤层气富集的有利构造单元。沁水盆地煤层气富集特征是岩浆—热作用有利于煤层气储集,而一定的构造变形有利于煤层气的渗流和开采;两淮煤田的强构造作用和后期叠加的张性应力场有利于煤层气的富集和储层的增渗,可在构造煤发育区寻找煤层气开发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989.
天然气水合物的晶体结构及水合系数和比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天然气水合物具有巨大的资源前景和极强的环境和灾害效应,是目前地学研究中的热点,天然气水合物存在三种基本晶体结构,五种大小不同的气体占据空间,不同大小的气体分子进入大小相近的气体占据空间,形成稳定的天然气水合物,分子太大和太小的气体则不能形成水合物,天然气水合物的气体充填率常小于1.0,水合系数大于理想水合系数,而且受气体类型、组成、温度和压力等条件影响,气体类型明显影响天然气水合物的比重,烃类气体可形成比重小于海水的天然气水合物,CO2的水合物比重可明显高于海水比重。  相似文献   
990.
煤层气开发项目经济评价中地质条件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质条件影响着煤层气资源的经济开发,在煤层气开发项目经济评价中,按投入和产出的作用,将影响层气开发的地质因素分为两在类:影响产出的因素有煤储层渗透率及割理显微裂隙系统、煤层含气量、构造条件等;影响投入的因素有煤层埋藏深度、构造类型、地下水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