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60篇 |
免费 | 816篇 |
国内免费 | 142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04篇 |
大气科学 | 1912篇 |
地球物理 | 535篇 |
地质学 | 1694篇 |
海洋学 | 708篇 |
天文学 | 12篇 |
综合类 | 352篇 |
自然地理 | 11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7篇 |
2023年 | 148篇 |
2022年 | 287篇 |
2021年 | 281篇 |
2020年 | 281篇 |
2019年 | 344篇 |
2018年 | 269篇 |
2017年 | 244篇 |
2016年 | 306篇 |
2015年 | 283篇 |
2014年 | 377篇 |
2013年 | 324篇 |
2012年 | 386篇 |
2011年 | 330篇 |
2010年 | 301篇 |
2009年 | 294篇 |
2008年 | 252篇 |
2007年 | 314篇 |
2006年 | 246篇 |
2005年 | 180篇 |
2004年 | 174篇 |
2003年 | 155篇 |
2002年 | 112篇 |
2001年 | 121篇 |
2000年 | 69篇 |
1999年 | 78篇 |
1998年 | 68篇 |
1997年 | 66篇 |
1996年 | 51篇 |
1995年 | 39篇 |
1994年 | 34篇 |
1993年 | 34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72.
The development of expulsion fractures in organic-rich shale is closely related to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from kerogen. Organic-rich shales from the upper part of the fourth member and the lower part of the third member of the Paleogene Shahejie Formation in the Jiyang Depression, Bohai Bay Basin, East China, are used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in sections, SEM and therm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the conditions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xpulsion fractures were explored. The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se fractures include the presence of kerogens, their distribution along laminae and around particle boundaries, their exposure to heat and the build-up in pressure due to confinement by low permeability. The development of excess pore fluid pressures and intrinsic low rock fracture strength ar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Pressurization by rapid generation of hydrocarbon provides impetus for fracture initiation and cause bitumen to migrate quickly. The shale laminae results in distinctly lower fracture strength laminae-parallel than laminae-normal and this directs the formation of new fractures in the direction of weakness. When pore fluid pressure increases, maximum and minimum principal effective stresses decrease by different proportions with a larger reduction in the maximum principal effective stress. This increases the deviatoric stress and reduces the mean stress, thus driving the rock towards failure. Moreover, the tabular shape of the kerogen aids the generation of hydrocarbon and the initiation of expulsion fractures from the tip and edge. The resulting fractures extend along the laminae when the tensile strength is lower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than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Particle contact boundaries are weak and allow fractures to expand around particles and to curve as the stress/strength regime changes. When pore fluid pressure fields at different fracture tips overlap, fractures will propagate and interconnect, forming a network. This paper could provide us more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the forming processes of expulsion fractures and better comprehension about hydrocarbon expulsion (primary migration) in source rocks. 相似文献
73.
深海水道作为深水环境中重要的储层类型,具有极为丰富的深海油气资源,近年来一直是深海油田勘探和开发的重点区域,但对水道内部构型边界的识别刻画仍然是一个难点。依据三维地震数据以及测井和岩心资料,对西非X油藏水道进行了内部构型边界的精细划分,并分析了其水道演化模式。研究表明:区内水道体系边界可通过地震相特征差异进行识别,并将其分为限制性、半限制性和非限制性3种类型;复合水道边界可通过“垂向分期”和“侧向划界”原则进行确定;单一水道边界可通过水道边界振幅强弱变化进行识别,其在平面上有单侧向迁移和沿下游摆动迁移2种迁移模式,在剖面上单向侧向迁移段水道呈侧向迁移的特征,沿下游摆动段呈现出多期水道相互摆动切叠的特征;水道体系的演化可划分为初始形成、快速发育、平稳发育以及水道消亡4个阶段,对应一个完整的海平面变化旋回。 相似文献
74.
江苏沿海互花米草盐沼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收集了1988-2001年12个时相的江苏盐城幅卫星影像,提取了双洋河口至梁垛:河闸之间的互花米草盐沼;统计了不同时期的分布信息。分析表明:①互花米草盐沼在江苏扩张非常迅速,到2001年7月互花米草盐沼分布面积达129.28km^2,从射阳河口至梁垛河闸之间的潮问中上带泥滩大部分已被互花米草盐沼所覆盖;②由于生态位的影响,互花米草盐沼沿平行于海岸线方向的扩张速度快于垂直于海岸线方向的扩张速度;③依据野外调查和卫星影像分析,互花米草盐沼扩张可分为3个阶段:立地阶段、快速扩张期及成熟期。此外,还对互花米草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5.
76.
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的亚硝酸盐释放及其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藻类不同生长时期、光照、黑暗和光照+DCMU以及不同硝酸盐浓度、温度和pH条件下,研究了环境因子对三角褐指藻亚硝酸盐释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角褐指藻在光照、硝酸盐浓度大于10μmol/L、温度范围18~22℃和pH为8左右条件下,亚硝酸盐释放速率最大。亚硝酸盐在特定条件下的释放对于我们了解海洋中由浮游植物产生的亚硝酸盐第一最大层的形成机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7.
78.
胶州湾夏季异养浮游细菌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夏季对胶州湾异养浮游细菌在一个潮周期内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胶州湾异养浮游细菌数量的垂直分布特征是表层大于底层,表层平均8.99×109个/L,底层平均5.23×109个/L。胶州湾水体异养浮游细菌日变化幅度在表层水体较为明显,底层相对较小,但其变化规律均为最高值在小潮期而最低值出现在大潮期。浮游动物摄食、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溶解有机物及水温和日光中的紫外辐射是影响胶州湾异养浮游细菌昼夜变化的主要因素,水交换是影响其日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9.
莺歌海盆地莺东斜坡带隐蔽油气藏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莺东斜坡带具有“两脊一洼”分段式展布之特殊区域地质构造格局,且自北而南“两脊一洼”三段式分布具有明显不同的构造及断裂活动特征与油气运聚规律,故不同区域区带隐蔽油气藏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差异明显,其中,北段(即北延伸脊)成藏主控因素主要取决于烃源及油气运聚输导系统;中段(一洼即岭头断阶区)成藏主控因素则受控于烃源与岩性圈闭的有效性;南段(南延伸脊)成藏主控因素主要取决于地层岩性复合圈闭的有效性。根据不同类型隐蔽油气藏的成藏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即可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及勘探技术对策,以期获得油气勘探的突破。 相似文献
80.
中国海岛型旅游目的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与障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的DPSIR模型构建了海岛型旅游目的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选取中国12个县级地域单元的海岛作为研究区,通过TOPSIS模型对其2018年的生态安全水平进行测度,并根据其贴近度指数划分为不安全、较不安全、比较安全、安全4个等级,引用障碍度模型对影响海岛型旅游目的地生态安全的障碍因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洞头区、崇明区、定海区的生态安全等级为不安全;平潭县、嵊泗县、普陀区、玉环市和南澳县为较不安全;长岛县和岱山县为较安全;长海县和东山县为安全状态,研究区内海岛型旅游目的地的生态安全面临着较大威胁。(2)压力系统中海岛脆弱性和响应系统中生态保护力度是生态安全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而自然灾害对海岛的损害、环保资金支持力度不足以及有限的海岛空间承载量又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基于障碍因素的诊断,提出了生态安全水平提升的策略,为保障我国海岛的生态安全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