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215篇
测绘学   55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98篇
地质学   453篇
海洋学   17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针对海洋环境条件,重点研究了粉煤灰混凝土的抗冻性和氯离子渗透性能的相互关系.试验分别研究了水胶比、粉煤灰等量取代水泥掺量大小、引气剂掺量等因素对抗冻性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并与普通混凝土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粉煤灰不增加混凝土的抗海水冻融耐久性;粉煤灰增加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但是掺量超过30%,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下降;粉煤灰对混凝土抗冻性和抗氯离子渗透性的耦合影响在30%左右存在一个最佳掺量.为评估混凝土的抗冻性和氯离子扩散性的耦合性能,提出了新的评价方法--冻渗比(R值方法),并进行了试验验证.SEM和MIP微观分析与R值方法评价的结果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42.
海底土的物理、力学特性是海洋地质学、海洋土工学、海洋地质灾害等调查研究及海洋资源开发环境条件调查和评价等方面非常重要的资料,海底静力触探试验(CPT)是获取这方面资料的一种快速高效、成本低、测试精度高的原位测试方法。它可同时获取海底土锥尖阻力、侧摩阻力等方面的连续原位测试数据,这些数据与海底土取样样品测试分析资料及物探资料结合,可对海底土的工程特性等作比较全面的分析和评价。本文对采集的海底土样的静力触探参数与海底土样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分粘性土和砂类土二类,建立了海底浅表层土的静力触探参数与物理力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方程。利用相关方程可以通过静力触探的数据来推算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而对海底土的工程情况作较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43.
无结构网格二维河口海岸水动力数值模式的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完全拟合河口近海复杂岸线和工程结构以及有效局部加密,设计并建立了一个无结构三角形网格二维河口海岸水动力数值模式。空间离散主要基于有限体积法以保证守恒性,时间积分采用预估修正法以提高精度。水位在三角形网格中心通过连续方程求解;水平x方向和y方向的流速U和V均在网格边中点上通过动量方程求解。流速平流项的求解中采用了TVD格式。TVD流速平流通量为一个一阶迎风格式通量和一个二阶格式通量的组合,一阶格式通量和二阶格式通量根据流速的局部分布情况得出配比,最终组合得到TVD通量。TVD格式具有低耗散和无频散的优点,提高了模式的稳定性。应用实测资料验证建立的模式,结果显示水位、流速和流向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均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44.
海洋桩平台采用大直径超长桩,由于桩、锤的重量很大,沉桩过程中经常发生溜桩现象。因此为了便于打桩控制,判断溜桩的范围是非常必要的。结合实际工程对溜桩的过程和发生机理进行了探讨;利用PCPT原位测量资料,基于能量法建立了判断溜桩范围的分析计算方法。针对南海油田典型的平台桩沉桩过程中的溜桩问题进行了分析计算,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的合理性,可供桩设计以及沉桩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45.
球面退化四叉树格网的剖分及变形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有效解决经纬度格网与四元三角网(QTM)在全球空间数据管理与操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全球离散格网剖分方法——球面退化四叉树格网(DQG),给出该格网的剖分原理与编码规则,并对其进行几何变形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DQG既具有经纬度格网结构简单的特征,又具有QTM几何变形稳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46.
搜集并整理武汉主城区地震安全性评价控制性钻孔SPT-N资料,配合武汉市地震动参数小区划成果,采用规范法对各场地土层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液化可能性进行判别。以液化指数作为分区指标并结合各场地坐标,绘制武汉主城区液化潜能分区图。分区图初步预测了罕遇地震发生以后,可能发生液化的区域及其严重性,且表明无论是分布面积还是液化潜能,长江右岸均大于长江左岸。通过与4次历史大震液化资料的对比分析,武汉主城区可能液化场地具有地下水位埋深浅、液化土层分布范围广、埋藏深度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47.
首先回顾了基于孔压静力触探(CPTU)测试确定前期固结压力的方法,通过连云港海相粘土场地进行的CPTU试验资料,以室内固结试验得到的前期固结压力作为参考值评估了经验方法预测前期固结压力的有效性。最简单的方法是直接建立前期固结压力和净锥尖阻力的关系,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8.
Soil water repellency has been conventionally considered as a fire‐induced effect, but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natural background repellency occurs in many soil types, and many of them have suggested that water repellency can be re‐established over time after being destroyed. An experimental fire was conducted to study changes of the soil surface during the first 18 months following intense burning. The main objective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1) to investigate in situ water repellency changes at three soil depths (0, 2 and 4 cm) immediately after burning; (2) to evaluate the medium‐term evolution of water repellency under field conditions; and (3) to outline the main hydr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these changes. Also, different water repellency tests (water drop penetration time, ethanol percentage test (EPT) and contact angle (CA) between water drops and the soil surface) were carried out for comparison purposes. Field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soil water repellency was partly destroyed after intense burning. Changes were relatively strong at the soil surface, but diminished progressively with depth. Levels of water repellency were practically re‐established 18 months after burning. This suggests that water repellency in the studied area is not necessarily a consequence of fire, but can instead be a natural attribute. Finally, although limited in time, destruction of soil water repellency has important consequences for runoff flow generation and soil loss rates, and, indirectly, for water quality.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49.
介绍孔隙水压力圆锥静力触探这门新技术,着重评述近年来在探头优化设计方面的进展,以及在划分地层和鉴别土类、估计土的超固结比和固结系数方面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0.
符学兵 《江苏地质》2007,31(4):370-372
从水泥土的固化机理出发,结合水泥搅拌桩桩身标准贯入试验和水泥土配合比试验,分析讨论了土性指标、土质条件和地层性质对水泥搅拌桩成桩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